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动戏曲进校园提高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对增强青年一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照《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要求,高等学校应该结合专业特色和地方戏剧艺术院团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形成戏曲进校园的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2.
戏曲作为一门表演艺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之一,其自身文化内涵可以推动中小学文化建设。近年来,随着“戏曲进校园”的深入发展,在中小学艺术课上激发学生兴趣和推广地方戏剧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地方戏曲艺术融入中小学艺术课堂教学的重要性,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从而促进中小学艺术课程与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为了让学生了解戏曲艺术、传承戏曲文化,各地普遍开展了戏曲进校园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各地主管部门纷纷出台支持政策、安排专项保障资金、开展相关专业培训,并为学生安排演出剧目。这对传承和发展戏曲艺术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拓宽了学生的审美视野。但从实践来看,戏曲进校园活动还存在学生戏曲知识储备不足,进校园演出剧目不够丰富,在校学生覆盖面不广等问题。基于此,应通过完善制度、选准内容、加强互动等方式来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以确保戏曲进校园活动贴近实际、广受欢迎,实现实施素质教育、传承和发展戏曲文化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4.
作为“有声之诗”的地方戏曲的建构,与地方戏曲声腔音乐的形成密切相关。浙江的越剧、婺剧、绍剧、甬剧、瓯剧等地方剧种,自然地理空间、文化地理空间对地方戏曲和戏曲声腔音乐的文化心理结构,时空表达方式的形成,总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空间地理分布与地域文化印记,鲜明的地方性戏曲文化建构,成为一个地域戏曲音乐和地方戏曲的独特标记。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发出在全国10省市中小学推广京剧进课堂的通知后,京剧及其他传统的地方戏陆续进入了一些大中城市中小学校的课堂。2008年3月中旬,山西省教育厅发布通知,将尽快推进“晋剧进课堂”。戏曲进校园不但可以普及戏曲文化,还能从小教会孩子真正领会到传统文化的美,受到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人文精神的熏陶。如何才能保证这项新举措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的收效呢?本期话题邀请的多位嘉宾从多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2008年3月,教育部公布在10省(市)开展京剧进校园试点工作。乡土戏曲被引入到中小学音乐课堂和课外音乐活动之中,这不仅使各民族以个性鲜明的文化身份参与世界文化交流,在世界民族音乐之林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而且通过学校教育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戏曲文化代代相传,同时使青少年的艺术修养和道德情操得到提升,促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戏曲属于历史悠久的舞台艺术样式。在传统文化教育理念全面渗透的今天,积极组织"戏曲进校园"活动,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戏曲文化,同时使学生开阔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努力做高素质、全能型、有理想的优秀人才显得至关重要。新课改背景下,戏曲进校园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教育工作者应从不同角度、新的层面出发,总结具体的引导策略,全面普及戏曲文化,使更多学生爱上戏曲艺术。  相似文献   

8.
蒲剧发源于山西省运城市,主要流传于黄河金三角地区,是承载乡村文化、讲好黄河故事的重要载体。抖音为戏曲非遗传播提供了平台和机遇,然而蒲剧推广在传播主体、内容、受众等方面都存在局限,急需从加强话题引导、培育“网红”主播、优化内容发布、形成联动传播、打造蒲剧IP五大方面提升传播效果,助力自身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蕾  唐啟晴 《江苏教育》2022,(34):61-62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挖掘地方美育资源,汲取昆曲和评弹的艺术元素,聘请戏曲专业教师,重组戏曲艺术课程,把戏曲文化与学校美育结合,以点带面,逐步营造“戏韵墨彩,以美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在校园活动中体验戏曲艺术之美,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0.
旺苍县东河小学地处川北著名的“红军城”——旺苍老城,建校于1876年,学校地域优势独特,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文化厚重。近年来,我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校独有的红色文化资源,紧扣红色教育主题,积极探索做好红色教育工作的有效形式,“立足学校教师,放眼全校同学:立足课堂教育,放眼课外活动;立足校内教育,放眼社会实践”,先后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红色教育主题活动,用心打造红色校园文化,呈现出“环境育人”、  相似文献   

11.
东方卫视的“非常有戏”节目采用真人秀的形式邀请各界名人来登台唱戏,为戏曲文化的大众传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节目通过参与明星们的亲身演绎将离大众生活比较远的戏曲通俗化,既发挥了节目应有的娱乐性,也为娱乐注入了相对深厚的文化营养,达到了戏曲文化传播的目的。同时还成功地在精英文化和通俗文化之间找到了一个雅俗共赏的结合点,为大众文化的良性发展开辟了一条值得借鉴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2.
张旭红 《学周刊C版》2019,(19):153-153
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改变了高中语文教师教育教学方式和学习者的学习模式。云平台环境对高中语文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平台的运行,平台跟进的培训,“双评价”活动的开展,区域高中语文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资源+高中语文教师+学生+社区”信息化生态环境的形成,推进了全省中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打造以平台为基础的高效课堂,强化平台家校互动,为学生创造更加美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3.
我校从2003年开始进行姚剧进校园试点(姚剧是浙江余姚的地方戏,俗称“余姚滩簧”。形成于十七世纪中叶的清乾隆年间。它流行于余姚、慈溪、上虞等地,至今已有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本人参与了姚剧进校园试点的各项活动,在姚剧进校园进课堂中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笔者想晒晒本校姚剧进校园之事例,以解戏曲进课堂之问题。  相似文献   

14.
郑州市戏曲茶楼是中原戏曲文化与当代市场经济结合发展的典型案例,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产生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多年来,郑州市戏曲茶楼顺应社会的发展形势,利用郑州的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把中原传统戏曲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分为高档和中低档两种不同类型的模式进行经营,业已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它的存在不仅为众多戏曲演员提供了演出舞台和生活来源,也为众多戏迷提供了一个欣赏戏曲的舒适平台,更为中原戏曲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提供了一条适宜的道路,在呼唤传统文化回归、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贵州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族和民间艺术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便是戏曲.文章从梳理清代贵州戏曲的地理分布来探求清代贵州文化的结构及其蕴藏的文化背景、社会意义,探究清代贵州的戏曲与地域文化的互动关系及文化特质.这时于打造贵州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文化特色品牌,促进贵州文化繁荣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师范院校音教专业应加强戏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戏曲博大精深,流派纷呈。振兴戏曲,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的重托和时代的责任,也是课程改革的需要和提高音教专业学生素质的需要;仅仅靠政府的支持和一些专业团体质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娃娃抓起,从中小学音乐教育抓起。因此,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摇篮——师范院校音教专业,应加强戏曲教学。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我国戏曲博大精深,是重要的艺术财富,也是彰显中华民族精神的关键所在,已经成为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在小学积极开展戏曲进校园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提高小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载体,本文从多个角度出发,探析了小学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的重要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戏曲以鲜明生动的艺术形式,承载着文化传承和伦理道德教化的重大使命.在“以德治国”的指引下,戏曲艺术与校园德育工作有着天然的结合优势.戏曲艺术走进德育课堂,完全能够胜任艺术传播与德育工作结合的重任.在传统德育工作体系中尝试融入戏曲艺术来辅助德育的可行性方案是: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环境、借鉴戏曲界师德资源四种途径将戏曲与德育有机融合,用隐性教育手段“物化”德育内容,深化德育效果,提升德育内涵.  相似文献   

19.
地方戏曲是重要的文化教育资源,其丰富的内容和灵活的表现形式与儿童的发展需求、发展特点高度契合。以地方戏曲茂腔为内容开发幼儿园园本课程可以更好地发挥戏曲的育人功能。茂腔戏曲园本课程可以更好地拓展幼儿的经验,发展幼儿的道德与情感,培育幼儿的审美和想象力。幼儿园应基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游戏,关注茂腔课程建构的全员性、过程性和全面性,打造资源共享平台,不断拓展茂腔戏曲的育人空间。  相似文献   

20.
将地域文化融入大学校园文化,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迫切需要,也是地方高校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的突破口。湖南文理学院作为湖南省高校转型发展应用型高校试点之一,大力推进地域文化进校园,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营造特色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