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西亚 《文教资料》2009,(25):137-138
关心型师生关系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大意义,它的建立需要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保持乐观的态度,尊重、信任学生;教学生学会关心他人.  相似文献   

2.
一、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现代教育研究表明,师生关系作为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关系,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个性成长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用心关注学生,从生理到心理,从认知到情感,全方位地关心学生。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认清他们内在的消极、孤独等心理问题,然后分析其成因,找到合理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师生关系总体上呈良性发展,但由于过于强调分数和竞争,使得部分师生关系冷漠、死板甚至紧张。关心理论从人的基本需要出发,主张教师和学生建立一种"关心型"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强调理解尊重,体现以人为本;民主平等,增强情感沟通;互动合作,注重实践行为;关怀榜样,树立模范形象。  相似文献   

4.
诺丁斯的关心教育思想认为:“关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会关心的人。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师生互动、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本文以诺丁斯“关心理论”为理论指导,提出了立足“关心理论”建立新型的“关心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5.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更有利于校园人文教育的发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同时要赢得学生的尊敬与信赖,才能真正教好学。  相似文献   

6.
论关心视阈下师生关系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生关系是影响教育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现实中的师生关系往往表现出紧张与疏远的特点,其根源在于师生之间缺乏基本的关心关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建立师生之间的关心关系.转变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教师的关心能力,在师生平等对话中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任,是构建师生关心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7.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更有利于校园人文教育的发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同时要赢得学生的尊敬与信赖,才能真正教好学。  相似文献   

8.
因缺乏关心而引发的高校师生关系的疏离,并进而导致大学生道德滑坡的现象已成为我国高校德育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诺丁斯的关怀理论对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建立关心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大学生道德发展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课后服务是解决“三点半”问题的重要民生工程,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助推器”,是学生安全的“保护伞”,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加速器”。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调查了中小学课后服务实施的情况,分析了课后服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课后服务顺利开展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末,诺丁斯的关心教育理论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理论与教学活动的发展,其提出培养具有关心能力的人、围绕关心来设置课程、建立关心型的师生关系等关心教育理论对于新时期我国高校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欣航 《小学生》2023,(8):106-108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在课后服务工作中给了学校很多启发。学校制定全面详细的课后服务方案,探索服务重点,研判服务难点,关注学生心理,渗透生活教育。方案内容包括:研发多样服务,课程实现“N+1”,使课后服务更多元;发动教师积极参与,课堂实现“分层锤炼”,使课后服务更有效;学生自主选择,课表试行“私人订制”,使课后服务更实在。  相似文献   

12.
孟迪  王慧媛  范运红 《教育》2024,(9):87-90
<正>北京邮电大学附属小学全面贯彻“双减”政策,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以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质量为出发点,以课后服务、作业管理和课堂改革为抓手,以满足学生个性需求、提高课堂效率为宗旨,开展了“今典杯”课堂教学展示、“青蓝工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系列活动。将“‘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教学研讨主题,关注学科核心知识结构,关注学生课堂思维发展,以此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课后服务起步较早,在发展过程中把不断创新治理与全整规划相结合,促进课后服务质量的提升。美国课后服务治理的动因源自纾解工薪家庭学生放学后看管压力,降低学生自我照顾风险,缩小学生放学后成长差距,提升学生社会情感技能与社会责任感。其特点呈现出遵循递归原则、以“有效”与“协同”为价值取向、以实践证据为基础明晰质量指标等特点。美国课后服务运行的治理对我国以系统思维为导向,整体规划课后服务;以多中心治理为行动逻辑,构建课后服务新生态;以教育智库为依托,探索课后服务政策决策与实践的新出路具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关怀伦理学提倡关心是一切教育成功的基石,为我们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启示。这一教育理念要求师生间必须建立关心者与被关心者的关系,教师必须以关心者这一榜样的身份出现,让关怀成为师生情感的纽带,与学生进行真诚的对话与沟通,构建关心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关心理论主张“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个性、主体性和差异性,强调教育过程中的情感作用,体现生活性。这些与我国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本”和知识、情感、态度的三维教学目标颇有相似之处。本文以诺丁斯的关心理论为切入点,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试图构建一个以“关怀”为主要特征的课堂,这个课堂中知识是动态生成的,师生主体性是充分施展的,课程是根植生活的连续性的。  相似文献   

16.
王建 《教育探索》2023,(3):16-21
中小学课后服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用系统化思维来抓课后服务质量的提升。从当前课后服务实践看,“四位一体”中小学课后服务保障体系存在主体权责不明确、客体参与积极性不高、内容单一、支持手段有限等现实困境。基于此,优化“四位一体”的中小学课后服务保障体系十分必要,可以达到提升课后服务品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目的。优化中小学课后服务保障体系的策略有:明确各主体的责任,努力形成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努力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参与课后服务的内生动力;构建多样化的课后服务内容,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需求;改善支撑手段,夯实高质量课后服务的保障基础。  相似文献   

17.
皮拥军 《中国德育》2007,2(5):24-27
美国教育哲学家内尔·诺丁斯以关怀伦理学为理论基础,对一系列教育基本问题提出了独特见解。她认为,学校要培养会关心的人,要以关心为主题组织课程,建立关心型师生关系,建立充满关心的环境,使有各种才能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诺丁斯的关心教育思想具有时代性、道德性、人本性、情感性等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8.
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是对传统道德理论的超越,这种超越主要体现在:认为关心是一种关系——对德育一元论的超越;在教育中更关心孩子的成长——对关心本质的超越;关注道德情感的作用——对道德理性的超越;注重个性——对标准化德育的超越。  相似文献   

19.
窦玉荣 《现代语文》2010,(8):155-157
一、“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1.“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全面地、和谐地发展个性”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 “全面”是指人的个性发展所需要的各个方面。我们要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中的和谐与均衡。全面发展教育关注的是学生在各方面的一种有差异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构建以人为本的政治课堂,实践“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采用灵活教法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