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6 毫秒
1.
随着“整本书阅读”课程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重点出现了偏移。文章结合统编版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例,提出“整本书阅读”要聚焦阅读方法这一重点。文章从“要会精读,更要会跳读”“要会圈点,更要会批注”“要会读一整本书,更要会读一类书”三个方面来论述,让学生聚焦这些正确的阅读方法,建构个人“整本书阅读”经验,推进“整本书阅读”课程化。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教材中增加了“整本书阅读”部分,我们运用了织锦式阅读,即“章回联读、多元评价;点面结合、人才引领”的阅读策略,力求解决整本书阅读的瓶颈问题。梳理《红楼梦》情节,把握阅读层次;关注学情,让不同层次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收获;多元评价推进整本书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和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刘张翼 《家长》2024,(8):170-172
<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阅读量的要求日益变高,学生不仅要读通句子、读懂课文,还要有丰厚的课外知识储备,这一切都离不开阅读。课内和课外是学生学习的两大主阵地,如何帮助学生搭建整本书阅读支架、统整课内外阅读,既是“双减”背景下教师的职责所在,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的内在要求“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学生读书品位”为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奠基。一、阅读教学现状  相似文献   

4.
冯晓燕 《天津教育》2024,(6):161-164
<正>新课程实施以来,整本书阅读作为拓展型任务群,是对语文课程中单篇和群文阅读的必要补充,将为学生的终身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指导学生读好整本书,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喜欢”“乐趣”这两个词为我们明确了整本书阅读应是“悦读”,就是兴致盎然地阅读,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使阅读过程成为一次愉快的思维体操。如何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让学生在“悦读”中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提倡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阅读整本中国古典名著,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是极有帮助的。文章以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走进中国古典名著”单元活动为例,探索在“双减”政策与新课标背景之下,小学高年级如何指导“整本书阅读”,以期引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减轻其畏难情绪,并初步养成整本书的阅读习惯,感悟古典名著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整本书的阅读越来越被重视。然而传统的整本书阅读模式不免让学生觉得过于枯燥无味,不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入“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指导学生进行更高效地整本书阅读,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7.
阅读任务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借助阅读任务,不仅让学生会读、读懂整本书,还可以帮助学生读透整本书。现以《朝花夕拾》为例,谈谈阅读任务驱动下的“整本书阅读”。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是初中“整本书阅读”的推荐书目,也是教师引导学生由“浅读”到“思读”到“精读”的教学实践过程的一个良好契机和开端。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逐层、深入阅读小说,掌握小说阅读应该具备的知识,将个人的阅读感悟转化成自己的人生成长经验,提升自己的阅读素养。教师也应该在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提高自身专业发展、改进教法、丰富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9.
于平 《学苑教育》2023,(17):64-66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整本书阅读活动使孩子们的阅读不再孤独,共享“悦”读美好时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阅读模式,让整本书阅读教学变得更加丰满、有趣、有效。它帮助学生将阅读整本书变成了阅读整个生活,提升了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曾经提出:“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可见整本书阅读具有特殊的意义。实践证明,读整本书与我们的语文教学目标是一脉相承的,读整本的书能够拓宽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通过读前方法指导、读中讨论交流、读后展示提升等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使学生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1.
李猛 《江苏教育》2023,(20):31-33
整本书阅读的价值追求是创设真实情境,促进深度阅读,发展高阶思维。在《简·爱》整本书阅读中,融合戏剧阅读与表演,建构“青春版《简·爱》表演”任务群,搭建发展支架,创新评价方式,助力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完成融合学习与深度阅读。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明确指出“多读书”“读整本书”以及“读好书”的重要价值,由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明显提高。在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影响下,碎片化知识的获取成为大众阅读的主要形式,由此,面对浩瀚书海或整本书时,部分学生存在懒怠、胆怯等问题,难以从辩证批判的角度阅读理解书本内容,同时也难以将阅读知识内化、转化为写作素材,由此,在阅读教学中,将“整本书阅读”与“思辨读写”相融合尤为重要。本文对“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策略进行了探析,旨在高效融合阅读、写作等元素,促进语文阅读教学价值得到最大化实现。  相似文献   

13.
<正>“三新”背景下,“整本书阅读”的理念被首次提出,专著类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顺势编入统编本必修教材。专著类整本书阅读应怎么教、用多少课时教、学生如何自读,引起了一线教师的关注和探讨。笔者尝试使用“以写促读”法,布置可激趣的写作任务,指导高一学生阅读,以期寻得破局之道。  相似文献   

14.
“跨界”阅读就是以跨界为核心,引导学生在阅读、搜集、整理和提炼信息的过程中发展多项阅读能力。跨时空之界,让阅读由“室内”跨向“室外”,由线下跨向线上。跨学科之界,让主题阅读和整本书阅读由语文这一单一学科走向与他类学科的融合。跨身份之界,让阅读由“学生自读”跨向“师生共读”“亲子悦读”。  相似文献   

15.
评价是促进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手段,建构由表现性任务、阅读过程、多元主体构成的“1+5+n”整本书评价模式,旨在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整本书,实现以评促读、以评促教。  相似文献   

1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指出,“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2022年版课标对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整本书阅读”也有明确要求:“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7.
张雪姣 《江苏教育》2023,(20):11-13+27
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整本书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不仅“要读书”,还要“会读书”。整本书阅读,需要学生主动的阅读,自觉建构个性化阅读经验。在实践基础上,我们提出整本书阅读的一些策略,归纳为“三境”,以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效率,提升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教育部公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现统编版教材也把整本书阅读任务放进"快乐读书吧""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使"整本书阅读"成为语文课程的一个独立训练板块,可见整本书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占有重要的地位。笔者对所在山区一所小学四年级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26%的学生对阅读没兴趣,而课外书的数量仅20.4%的学生拥有40本以上;28%的老师表示不知道有整本书阅读教学这种方式,11%的老师不知道如何组织整本书  相似文献   

19.
吕婷婷 《小学生》2024,(2):37-39
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这一要求,教师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并使整本书阅读成为学生进行终身学习的有力载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进整本书阅读时,教师可以着重抓好四大策略,即给学生推荐有价值的阅读书籍、激发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方法、引领学生分享整本书阅读经验。  相似文献   

20.
"低年级整本书立体式阅读"是在低年级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的有效途径与方法,通过设置:激趣导入,赏读故事;渗透策略,推进阅读;分享品读,快乐展示;亲子共读,拓展延伸等系列活动,有效指导低年级学生爱上整本书阅读,学会整本书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