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浅谈语感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感(语言感悟)能力是人的语文素质的重要标志,它是人对语言直接的、整体的感受,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小语"大纲"曾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非常重要,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2.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过程。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不断地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要在学生对文章语言的品味、揣摩、感悟中形成。因此,引导学生品味与赏析语言就成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帮助学生找到和找准需要品味、值得推敲的语言也就成为教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3.
郭家兰 《快乐阅读》2011,(15):18-19
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在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的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最终目的,写作是这四种能力的最高层次。目前许多学生写作能力较差,因此,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便成为语文教学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我谈三方面意见。一、积累素材1.语言积累。语言积累越丰富,语言文字应用的范围就越广,运用条件就越好。相反,如果一个人语言贫乏,语言感受能力很差,语文知识薄弱,那就谈不上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  相似文献   

5.
张泉 《广西教育》2007,(12B):23-23,29
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长期的规范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一种带有深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是一个人语言素质的直接反映。然而长期以来,语文课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片面强调对语文思想内容、篇章结构的详尽剖析,忽视了对语言材料地感受领悟,使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陷入误区。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常虹玉 《成才之路》2013,(17):91-91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敏锐语言感知能力,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直接有效的途径,我们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理解语感及其重要性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在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带有浓厚的经验色彩的,能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将语感教育贯穿始终,不但学生知识能增多,也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活动引起的复杂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语文新大纲中明确规定:“语文教学旨在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以教材为依托去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而,我们把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提高低年级学生词语运用能  相似文献   

9.
"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这是因为中小学设置语文课程旨在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素养。语言运用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对象。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把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0.
"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这是因为中小学设置语文课程旨在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素养.语言运用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对象.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把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1.
王少雨 《新疆教育》2013,(15):269-269
学习语文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这种语言感受能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语感。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新课标把语感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基本内容,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仅就在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说明文教学应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语言的准确性;在迁移运用中感受方法的实效性;在体悟形式中感受构段的精妙性,让说明文教学也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3.
正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综合性的课程",故在全面展开语文教学的重点就在于教会学生有效运用语言文字,从而通过强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以逐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与运用能力,并通过各种听、说、读、写训练,以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实践中,教师需积极贯彻并落实新课标的精神,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语言运用环节,积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全面展开听、说、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通过“听、说、读、写、思”,增强其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和运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潜心积累,增长语言智慧;创设语境,培养语言能力;读写结合,提升语言技能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语感是由感受语言文字而引起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通过对语言材料的感知所形成的对语言材料特有的、近乎直觉的敏锐感受能力.敏锐的语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它能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的训练."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语感的训练和培养.下面笔者就语文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语感,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对小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进行有效地培养,使学生的语文知识得以提升。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的语言既要准确,又要优美,使学生感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语言知识,才能够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20,(34):41-42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安排系列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言文字,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项内容的编排体现知识体系的纵向和横向联系,体现方法意识,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学中须明确教学任务,可从"学习表达方法,在实践中落实语文要素"和"仿写练写,由读到写,读写结合"两大方面把握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正>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儿童要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必须建立在正确理解和运用词语的基础上。《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因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词语,是我们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巧媳妇难为无米  相似文献   

19.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落实语言文字运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佳切入点。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慧眼识材,引导学生触摸语用的温度;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受语用温度;要通过随文练笔,提高学生的语用效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综合实践中扎扎实实地学习、运用语言,获得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0.
时雪峰 《考试》2009,(3):56-57
一位特级教师说:“语文语文,应该有语有文,无语无文,何谓语文。”然而,现实中的语文教学往往忽略了对语言的训练,丢失了对语文的感受和品味,丧失了语文教学原有的特色和个性……这不得不说是语文教学的悲哀。面对如此现象,我呼吁语言训练的回归,让语文课堂真正肩负起发展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人格与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