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课时 一、导入,解题。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口技》。预习的时候,大家读了几遍课文?  相似文献   

2.
刘洁  李荣芬 《江西教育》2007,(20):36-37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走近丑小鸭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前我们一起预习了课文.说说把课文读得怎么样了?  相似文献   

3.
教学《林海》,旨在让学生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兴安蛉、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在学生对课文进行充分预习,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可采用如下导学设计。一、引言导入,激发兴趣教师可采用如下引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林海》一文。在预习时大家知道,这篇  相似文献   

4.
<正>一、直接导课,预习反馈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师:同学们,通过本单元前三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古典小说的魅力。在中国四大名著当中,《红楼梦》的艺术成就非常高,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字塔”。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曹雪芹的《红楼梦》,一起来学习第八课《红楼春趣》。2.借助提示,明确任务师:本课选自《红楼梦》第70回。大家看,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相似文献   

5.
“教-扶-放”培养自学能力──六年制小语第十一册第21课《将相和》教例评析史思之【教例】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几个小故事,分段。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情况1.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相似文献   

6.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一篇新课《桂花雨》,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板书、生读) 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 生: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开花时也得仔细地在绿叶中找细小的花. 生:摇桂花时"我"可开心了,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相似文献   

7.
第一课时一、导入,解题。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口技》。预习的时候,大家读了几遍课文?生:四遍。生:五遍。生:我也读了四遍。师:很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相似文献   

8.
以优化课堂导入来调动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预习提问导入法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课上有针对性地提问,使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充分的心理准备,并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两点:(1)布置预习内容一定要具体,不可过多、过难(可分层布置)。切忌使用像这样要求模糊的语言:“下节课我们要讲课文,请同学们预习一下。”这样的布置目的不明确,学生无所适从。(2)课上提问一定要紧扣课前所布置的内容。2.介绍名人轶事导入法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与科学家、文学家、政界明星、商业巨子、体坛名人等有关,教师课前可准备一…  相似文献   

9.
在指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我们从儿童视野出发,根据结构化预习原理设计出适合学生预习的学案,引导学生依据预习学案有目的、有步骤、有方法地开展自学课文的活动.下面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船长》一课预习案设计为例,谈谈我们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金子》一课。课文都预习了吗?(生:预习了)课文生字新词都会写了吗?(生:会了)请同学们拿出听写本,我们来听默几个词语。注意每个词语老师只读两遍:蜂拥而至、扫兴离去、不甘落空、实现梦想。  相似文献   

11.
一、精雕细刻一台课本剧在教学《小摄影师》一课时 ,我把课文分为三课时 ,三个学习阶段。1 寻找预习目标这个学习阶段 ,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和学生共同讨论寻找预习目标。首先导入介绍课文人物后 ,可提出 :我们已经知道了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和小摄影师这两个人物 ,在这篇课文中 ,我们还应该知道什么呢?然后分小组讨论 ,讨论结果为 ,在这一课我们还应该知道 :A 读课文了解小摄影师和高尔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B 用铅笔划出生字新词和重点词句。C 用查字典的方法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D 课文有多少自然段 ,各自然段讲的是什么事?2 变粗…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长期以来总以"导入——识字——讲读课文——写字"的模式进行教学,如此一来,使得识字教学与课文学习脱节,使生字脱离了课文这一语言环境,变成了孤立、枯燥的符号。在执教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父亲和鸟》这一课中,我尝试运用了"随文识字"的识字教学方法,感受到了"随文识字"之妙。一、预习课文,读通生字;自主识字,猜测字义《父亲和鸟》这一课的识字目标是认识"蒙、喃、味、浓、腾、猎、黎"等7个生字。为实现识字目标,实施教学时采取的  相似文献   

13.
周梅华 《考试周刊》2011,(93):40-41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今天,我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小草和大树》。二、展示预习成果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现在就请大家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1.我会读。(课件出示)  相似文献   

14.
正单元整体设计说明:本单元共七个课时,第1课时为整体预习课,第2、3、4、5、6课时为基础阅读课,第7课时为拓展阅读课。第1课时整体预习【学习内容】《我多想去看看》《雨点儿》《平平搭积木》《自己去吧》《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本单元的生字。2.认识一些新笔画和偏旁。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15.
一、检查预习,捕捉学情 师:今天我们学习杨绛先生的《老王》.同学们课前都预习过了吧?是怎么预习的? (生分别从生字词认读、美词佳句积累、疑难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写作背景知识收集、作者详细信息整理等方面谈预习方法、收获和疑问.师相机引导点拨.) 二、拈精撮要,暴露矛盾 师:现在,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要读懂《老王》这篇课文,哪一句话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一、训练:概括主要内容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九寨沟》,齐读课题。生:(齐读)九寨沟。师:课前,同学们认真预习了课文。下面,我先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出示)九寨沟在四川北部三xi伽n交界的万山丛中。那里的水漂亮极了。蓝天、白云、雪峰、森林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  相似文献   

17.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预习交流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课——白杨。(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导课是教学的需要。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开门见山导入新课,能省时高效。】  相似文献   

18.
<正>高效课堂与预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然而,怎样指导学生预习,我想在新课程日益推进的今天,预习的方法和对策尤其重要。本文试着从解读名师张玉新课堂的角度,去寻找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和对策。一、对文言文的预习我们先来看张老师的课堂《察今》。在教学《察今》第二课时时,张老师这样说:"前一天我们用了一节课的时间串讲了《察今》这篇课文,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就大家提出的一些问题继续探讨一下。同学们给我提了很多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引入,初步了解孔子、老子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是《孔子拜师》。(出示课件“拜”字以及拜的图画)课前我们都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孔子的名字叫——  相似文献   

20.
【课例】下面描述的是笔者执教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我的战友邱少云》的片断。在老师导入揭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后,学生自由地读了一遍课文,并汇报了初读的感知,然后,课堂教学进入到下面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