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好孩子》一课内容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生活 ,教学方法应以学生自学为主 ,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 ,同时要突出“读”的训练。一、释题激疑 ,整体感知1 课文里谁是“好孩子” ?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 ?2 范读课文 :听清生字词的读音 ,注意老师的读书语气。3 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 (读准每个字的音。读过以后 ,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包括要求认识的字 )。4 边读边想 ,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5 检查 :(1 )认读生字卡。 (2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二、品词析句 ,体会情感1 学习第 1自然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每句话什么意思 ?教学这一自…  相似文献   

2.
一、揭示课题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以“称赞”为题的课文,请同学们举起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称赞”。2.齐读课题。3.给“称赞”找近义词。(表扬、夸奖)设计意图:清新自然的导入方式,让学生很快地进入了课堂,书写“称赞”一词,找近义词帮助理解,和课前谈话紧密结合,简单,实在。二、初读感知,读准字音1.课文讲了谁称赞谁呢?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录音。2.指名说,板贴刺猬和小獾图。3.认识“刺猬”两字。4.自由读课文,思考:小獾和小刺猬是怎么互相称赞对方的?注意:遇到不认识的字时请“树叶”上的拼音帮忙,争取把它读正确、流利。5.检查字词:小…  相似文献   

3.
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 ,画出“她”和“我”分别是谁 ?看一看课题与文章有什么联系 ?2 .根据预习提示读课文 ,画出文中描写小男孩献血时神情动作的句子。二、细读课文 ,探究解疑(一 )学习第一部分 (1~ 4段 )1.课文讲的是阮恒给一个小姑娘输血的事。指名读课文前四段 ,思考为什么要给小姑娘输血呢 ?从哪个词看出情况危急 (迫在眉睫 )哪些句子又写出了迫在眉睫 ?指名读句子。2 .思考为什么要小孩给小姑娘输血 ?(1在场的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 2只有在场的几个孤儿可以给她输血。)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3.用“如果……就…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一、读题质疑,整体感知1.“她”是谁?“我”是谁?这对朋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2.自读课文,弄清以上问题,并画出课文里与题目同样的话。二、切身体会,感悟课文(一)第一部分(为什么要献血)1.课文讲了阮恒为她的朋友献血的事。同学们,你们是怎样看待我们身体里的血的呢?是的,血是非常  相似文献   

5.
第一课时(一)师: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必须”两个字用红笔写出)师:谁来读?(生读课题)你有什么发现?生:课文题目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的话。题目中有一个双引号。师:你有一个重要的发现。生:“必须”两个字是用红笔写的。师:猜猜老师为什么用红笔写?生:是为了强调一个人说话的语气。师:对。这是一个人说的话,一般在“说”的后边加上冒号。(板书:)这是谁说的话?(爸爸)(板书:爸爸)师:爸爸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放声读课文,遇到生字、生词看看课文后的生字表,画画带有生字的词。让老师听到你的声音,看到你的努力。评:自然…  相似文献   

6.
<正>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一个词语:琥珀。谁会读?你们见过琥珀吗?谁来说一说。(课件出示琥珀图片)这就是琥珀,谁再来形容一下?那你们了解琥珀吗?学生交流。(板书:奇异,理解意思)。补全课题,齐读。二、检查预习1.读词语:琥珀、松脂、渗出、包裹、澎湃、黏稠、详细。2.指导书写:"澎湃"一词。书写时注意什么?学生交流。3.抽读课文3、4、5、7、8、10、11、18自然段,思考课文主要讲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我到小学里听一位一年级老师教《她是谁》一课。有两个小镜头可把我吸引住了。当这位老师教了部分生字词让小朋友自由读课文以后,问:课文里的“她”说的是谁呢?有一个小朋友答:“她”说的是“老人”。另一个答:“她”是  相似文献   

8.
装牙膏     
苏莲英 《湖南教育》2005,(22):43-43
“我不想读二年级了!”刚放学的孩子一进门就气呼呼地大喊。“为什么呀?”“读二年级一点都不好玩,老师总是叫我们读书、背课文,还要抄写生词。”他嘟着嘴。“那你想读几年级呢?”“我要回去读幼儿班。”我一时语塞,不知说什么好,“你一年级不是读得很好吗,为什么现在又想回去读幼儿班了?”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本来以为只有读一年级才要抄写生字词、背课文,二年级就不要了,谁知道二年级了老师还是要我们读书、背课文、抄写生字词,而且课文那么长,不会背还要留下来补背。”孩子撅着嘴。“小学阶段与幼儿班不同,你现在年龄大了点,就该上小学,…  相似文献   

9.
教学重点、难点:能找出课文中描写图画的内容,能根据图画想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读好人物对话,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奶奶的感激之情;体会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及邻里之间的亲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预设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设置悬念1.师:同学们,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亲人”。(有血缘关系的,有亲戚关系的,有救命之恩的……)2.揭题:亲人(齐读课题)师设疑:课文中谁称谁为“亲人”呢?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激起情感1.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2.不懂的地方同桌交流或向老师、同学请教。3.全班交流。课文…  相似文献   

10.
教学流程一、预习汇报,交流共享,引入新课1.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找描写“秋天”的文段,找到了吗?读给大家欣赏。2.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写“秋天”的文章,题目是:秋天的雨(板书课题)。3.读题质疑。(秋天的雨是怎样的?秋天的雨会给大地带来什么变化?……)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理解体验1.初读,读准读通,巩固生词。2.再读,读流利,可就词、句、段等内容质疑问难。(相机释疑)3.悟读,抓住重点词句,品味秋雨的美。(1)读了课文,感受到秋雨的美了吗?(引导找出描写“秋天的雨”的句子,带着对秋雨的赞美读句子。)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  相似文献   

11.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九寨沟》这篇课文,学习了第一自然段,谁来说一说,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刚才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同学们突出了一个词——“神奇”。(引)为什么要用突出这个词?  相似文献   

12.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1.教师板书“心愿”,引导学生理解“心愿”,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心愿。2.你们想知道月亮有什么心愿吗?3.补充课题,教学课题中的生字。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仔细看老师是怎么把“亮”字写漂亮的。谁来当小老师,告诉大家要把“亮”字写漂亮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书写练习:在书上田字格中描一个,写两个。“亮”字原本读四声,但在“月亮”这个词中读轻声。读词:“月亮”。4.齐读课题。读完这个课题,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月亮的心愿是什么?月亮的心愿实现了吗?月亮为什么有这种心愿?)(设计意图:从…  相似文献   

13.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同学们,你们曾和谁赛跑过?你赢过别人了吗?你听说过有人和时间赛跑吗?人可以跑赢时间吗?你想和时间赛跑吗?你能跑赢时间吗?二、读好课文,形成语感1.老师范读课文(可配乐朗读)。(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减少了学生读书的难度,从某个角度讲,老师读得有多好,学生也可能读得有多好,并且老师的朗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语气语调,读课文五遍以上,读熟课文,读得琅琅上口,进而形成语感。)3.检查学生朗读情况。(采用指名读…  相似文献   

14.
一、谈话揭题,引发兴趣1.板书:中彩奔驰汽车师: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两个词,你可以在心里面轻轻地读一读。2.谁来大声地读这两个词语?师:“中、奔”是多音字,你都读准了,再来带着大家把这两个词读好。3.看着这两个词,你的脑海中会蹦出哪些词来形容此刻的心情?(高兴、兴奋、欣喜若狂、喜出望外、激动……)4.揭题:中彩,这是几千几万分之一的概率啊,是何等的幸运,怎能不兴奋,不疯狂呢?可是,今天有一位父亲真的中了奔驰汽车,却矛盾重重,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让我们来到中彩那天。(板书:那天)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  相似文献   

15.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言:中国是诗的国度,在诗歌的百花园里,词可谓一朵奇葩.今天我们学习晚唐诗人温庭筠的一首词《望江南》,一起感受词的魅力. 二、资料助读 1.了解词牌名“望江南”. 2.了解作者. 3.了解花间词派. 三、初读课文 1.生齐声朗读一遍课文. (1)“脉脉”在此处为什么读“mò”? 明确:“脉脉”在这里是含情凝视、情意绵绵的意思.读“mài”时,意思为“血管”.  相似文献   

16.
王静亚 《湖南教育》2005,(24):38-39
寓释词于生动形象的活动中教学片断一《:(小稻秧脱险记》)师:我们读了一节课的书,黑板上的词有些同学肯定都读懂了。如果还有不懂的,请听于老师读课文,听后自己再读两遍,我想大部分词语都可以读懂。(老师有感情地配音朗读课文,学生不时发出赞叹声。师读完后,同学们禁不住鼓起掌来)师:怎么样?生:好——!师:请像老师一样读书。(学生像老师一样有感情地读,老师不时地进行表扬)师:读到这里,我想“,团团围住、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一拥而上”这些词语的意思同学们肯定懂了。谁知道“团团围住、气势汹汹”是什么意思?(老师喊了几位举手的同学到前…  相似文献   

17.
一、析题导入1.同学们 ,说起“全神贯注”这个词 ,大家都不陌生 ,请你们一起告诉老师这个词是什么意思。2 .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 ,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 ,请一位同学说说作者围绕“全神贯注”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质疑问难1.自读课文 ,边读边想 ,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 ?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2 .汇报读懂的和不明白的问题。三、转化目标1.课文写的是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他家参观他的工作室 ,茨威格参观了吗 ?(没有 )2 .茨威格没有参观罗丹的工作室 ,失望吗 ?(没有 )3.茨威格的感触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  相似文献   

18.
一、导入第一节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请看老师写课文标题。2.谁愿意读这标题?(指名读、齐读)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两位人物。他们分别是谁?这两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生简单  相似文献   

19.
武芷卉 《小学生》2006,(12):39-39
今天上午,上语文课的时候,老师让同学们读课文。同学们都不敢(gǎn)举手,只有我举手了。老师看见别人都不举手,就说:“谁能站起来大声喊一下韩老师的名字?”老师又说:“赵望淳(chún),你来喊一下,好吗?”  相似文献   

20.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鲸》这篇常识性的课文。打开书,先请同学们读第一节。想一想这节告诉了我们什么?要边读边想。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现在谁能回答我刚才提出的问题? 生:这一节告诉我们鲸非常大。 师:回答完全正确。而且“非常”这个词用得好。到底鲸有多大呢?请看投影画面。(图1) (评析:小学生活泼天真、好奇好动、形象思维发达,采用直观教学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好知识、读懂课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