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厄秀拉是劳伦斯小说《恋爱中的女人》中的女主人公,她是具有现代新思想的女性代表.本文从厄秀拉这一具体新女性形象出发,旨在探讨现代工业文明对人性本能的摧残和扼杀,以及如何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和突出女性的自我意识、自我存在和自我价值,既"双星平衡"式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劳伦斯在《儿子与情人》中,以对保罗与三位女性的关系的描写,展示现代工业文明世界中,人与文明,自然与文明的冲突导致人性的分裂.劳伦斯在小说中追求理想的两性关系,认为只有达到精神与肉体的和谐统一,人才能获得完美的人性.  相似文献   

3.
劳伦斯在《儿子与情人》中,以对保罗与三位女性的关系的描写,展示现代工业文明世界中,人与文明,自然与文明的冲突导致人性的分裂,劳伦斯在小说中追求理论的两性关系,认为只有达到精神与肉体的谐统一,人才能获得完美的人性。  相似文献   

4.
D·H·劳伦斯是20世纪前期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他的小说创作主要是从两性关系的角度出发,揭示资本主义现代工业文明对人与自然之间原有的和谐关系的破坏,对人性的压抑和戕害。  相似文献   

5.
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被公认为他的成名作。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对人的自然本性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扭曲。文章通过分析作品中莫瑞尔夫妇,保罗和米莉安,以及保罗和克拉拉之间的情感纠葛,认为正是现代西方文明导致了他们之间两性关系的不和谐。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会受到城市空间的潜在影响,现代社会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中窥探得知,而两性关系是人类历史谱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城市空间对其的影响也是极具探讨意义的。本文将从彭浩翔导演的电影《志明与春娇》和《春娇与志明》(后者是前者的续集)出发,通过城市空间对于两性的诱导和制约研究,追寻和揭示城市空间背后所内含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7.
从分析了劳伦斯的两部代表作品《儿子与情人》及《虹》中描述的两性关系,揭示了其作品对两性关系描写的深层意义。劳伦斯认为,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首要罪恶是它压抑和歪曲了人的自然本性,特别是性和性爱的本能,因此只有使人的全部自然本性特别是性的欲望充分复活,才能克服资本主义的罪恶,只有使人的原始本能充分复活,才能使人与宇宙之间、人与人之间恢复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第一批女作家中的袁昌英,她的女性意识主要表现在直面两性之间的性别差异,向往一种和谐的两性关系。这顺应了女性意识的发展逻辑,是一种基于传统的现代性追求,基于中国的西方文明接受,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9.
文章将女性问题置于女人与女人、男人与男人、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关系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中进行考察,尤其是两性关系问题,考察如何合理处理好两性关系。反映在推动性别平等的男性参与中,则是男性在此问题上的如何作为。文章无意论证男性在推动性别平等上的单方面参与,而是把男女绑定在一起进行考究,要探讨的是两性关系问题,并试图借探讨两性关系如何重塑来重新商榷男女平等的提法是否合理,从中国传统思想中涉及对两性关系问题的看法的角度,提出适中、男女合为一个整体思想,以协调两性关系,希望本文对性别问题的解决有所补裨。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将女性问题置于女人与女人、男人与男人、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关系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中进行考察,尤其是两性关系问题,考察如何合理处理好两性关系。反映在推动性别平等的男性参与中,则是男性在此问题上的如何作为。文章无意论证男性在推动性别平等上的单方面参与,而是把男女绑定在一起进行考究,要探讨的是两性关系问题,并试图借探讨两性关系如何重塑来重新商榷男女平等的提法是否合理,从中国传统思想中涉及对两性关系问题的看法的角度,提出"适中"、"男女合为一个整体"思想,以协调两性关系,希望本文对性别问题的解决有所补裨。  相似文献   

11.
<恋爱中的女人>是西方文学界公认的劳伦斯创作高峰期的最重要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劳伦斯运用了象征和心理分析手法巧妙的揭示了资本主义现代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人际关系的异化和两性关系的失衡.本文通过存在主义的视角和心理分析手法,对书中杰拉德和古德伦悲剧性人格及其社会背景进行了探析,以期能够更深入的领会劳伦斯这部小说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2.
胡可清 《文教资料》2008,(31):19-20
现代著名哲学家弗洛伊德在其著作<文明与缺憾>中阐释了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的对立统一关系,而英国作家康拉德在小说<黑暗的中心>中,以库尔兹这个文学形象揭示了人彻底背离现实原则沉溺快乐原则的严重后果,比弗氏的创见早二三十年,康拉德被誉为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13.
王小波小说对两性关系的命名和处理,有着深刻的主体建构的意蕴。他逆转了中国文学“男强(主)女弱(次)”的常规设置,构建了“女强男弱”的两性关系模式,在“医/患”、“师/生”、“警/犯”、“帮教/被帮教”等有着鲜明上下格局的二元(二人)对立关系中,占据“在上者”位置的总是女性。在这种两性位格发生特殊变化的关系中,作家剖析了“婚姻”和“爱情”的虚伪性,由名实裂解的表相揭示其主奴关系的实质,并藉对“婚姻”和“爱情”的否定,从两性关系的角度阐明了主体自由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杰拉尔德信奉"人类工具说"和"机器主义",是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熏陶出来的新型剥削者。他是"死亡意识"的载体,同时也是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受害者。这一形象,揭示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败坏人性、异化男女两性关系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原作家群的一员,计文君的写作并不囿于中原故乡,而是呈现了更普遍也更有代表性的现代人的漂泊的忧伤;作为一名善于书写女性婚恋题材的女性写作者,她拆解了夫妻、情侣间的深情,代之以对人与人之间隔膜关系的探究,表现出对两性关系更包容也更超然的理解;同时以一颗“体恤之心”完成了新的“姐妹情谊”关系的构建;也以成功的互文性写作表达了对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叙事艺术的致敬。  相似文献   

16.
翟永明的诗歌对女性命运的书写,有一种超越个别直入整体的力度。这种特征使她显得比其他女性诗人更为深刻地把握女性生命的本质和命运。首先表现为她对女性整体命运深沉的神启般的体悟,其次她着力在两性关系中揭示女性的处境。她还在对母亲形象的观照中,从历史角度揭示女性命运的重复和承续。  相似文献   

17.
两性关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关系之一,是文明存在的基础。在中国古代思想家们看来,两性关系是孕育一切人伦的原生地,两性关系的状态如何,牵涉到整个人伦秩  相似文献   

18.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现时代,许多有识之士发出了“拯救地球”、“绿色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世界”等呼吁,这一现实揭示了生态文明正日益取代工业文明,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和人类价值的新追求。人们开始用生态的观点和方法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在整个社会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过程中,德育生态化已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德育观念的现代转换,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诉求。  相似文献   

19.
艾米莉·狄金森是19世纪著名的美国诗人之一,她一生中共创作了500多首自然诗。她的自然诗具有独特的风格,充分表达了她对大自然的关心和喜爱以及她作为女性对两性关系的独立思考。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剖析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诗,以揭示她的自然诗中体现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思想以及反对男性中心主义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0.
海明威作品以书写战争、刻画硬汉而闻名于世,身体书写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在呈现死亡主题的同时,对身体叙事倾注了大量笔墨。小说中的男性身体不再具有传统硬汉形象的阳刚和力量,女性身体也在男性凝视下逐渐成为欲望渗透和权力运作的客体。通过对男性硬汉形象的解构和女性身体的书写,海明威不仅剖析了战争给现代人造成的身心"阉割",而且揭示了凝视与被凝视的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