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政党价值观是深化政党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政党价值观的研究,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事实上,政党价值观是构成政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深化政党研究的新视角.这是政党研究演进的逻辑必然,是对政党兴衰成败史反思的必然结论,也是西方发达国家政党自身变革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对政党理念的知识考古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知识考古学的角度对政党概念的形式,政党的原始属性,政党产生的根源等政党理论中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人们对政党概念的准确理解,“政党”(party)这一政治概念的形成,与它从拉丁文词源“pars”进入英语世界和政治语言世界前后的演变有很大关联,拉丁文“pars”的基本含义有二:一为“部分”,一为“分开,分歧,歧异”。有关政党理念的一系列问题,正是围绕着这个基本含义沿着两个不同的路径演化和展开的。它留下的问题直到今天仍是人们思考政党理论问题的重要切入点。本文认为,政党的部分与全体,分歧与一致的矛盾统一体,政党的这种基本属性是客观全面估价政党的作用时所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3.
政党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基本适应,对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一些具体层面也出现了诸如政党趋同、党政结合过密等问题。只有正视这些问题,积极面对、主动解决,加强政党现代化和民主化建设,才能完善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更好的发挥其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4.
法理上国家与政党之间既一致又冲突的关系,决定了国家认同与政党认同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中西政党产生与政党制度的不同,中西方政党认同的范围和侧重点不一致,西方的政党认同与国家认同没有直接的关系,而相比之下我国的政党认同对国家认同的影响更为直接.因此,要增强我国新时期国家认同,重点要合理划分政党与国家权力边界,削弱政党认同负面作用对国家认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之后,激进左翼政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看来,无论是传统左翼政党,还是激进左翼政党都面临着诸多问题,左翼政党的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未来左翼政党要在欧洲政治舞台上发挥自身的能量,将有赖于左翼政党对自身缺陷的克服程度和力量整合情况.  相似文献   

6.
利基政党(Niche Parties)概念自邦尼·M·马吉德提出以来,西方学者对这一政党类型的定义、分类、特色行为模式、选举表现的理论解释等进行了广泛地研究,形成了内容丰富的利基政党类型理论,反映并勾画了20世纪下半期西欧出现的一批不同于传统主流政党的绿党、激进右翼政党和民族地区主义政党等新型政党的特点,对西方社会中的政党变化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但是,利基政党类型理论忽视了个体政党之间的区别,主要局限于西欧政党政治,其适用性与解释力无疑受到了限制。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时期,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试图将政党政治移植到中国,戴季陶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系统地阐明了政党政治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政党的性质、作用,政党的运作及政党制度模式的选择.该文对戴季陶早年政党政治思想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命题,中央提出这个问题的意义、目的和建设途径等问题,成为了当前理论界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拟从分析学习型政党的含义、特征等方面,时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途径和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在我党的文献中提出要加强学习,努力地建设学习型政党.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我们党又第一次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提了出来.关于学习型政党问题的探讨成为政党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政党学是研究政党及其产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政党学的学科性质,政党、政党政治、政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与规律,政党的组织机构、制度设施及其运行机制,政党与国家政权系统的关系,政党与社会生态的关系,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学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1.
政党的产生及政党政治的出现是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近代中国的政党最早产生于晚清,它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政党雏形的萌动到严格意义上政党的创建、再由"非法"政党的建立到政党合法化的过程.在政党产生及其合法化的过程中,各种因素交互作用,不断发生冲撞与融合,交织着矛盾、斗争与妥协并使政党呈现出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政党的民主功能及其中西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党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政治权力的中心、代议制民主的关键,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操作者和主导者;政党制度文明与政治文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在我国,政党与政党制度建设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有效切入点。但是,由于政党-国家-社会关系不同,中西政党制度与政党功能也有所不同。同西方国家的执政党相比,中国共产党承担的责任重大得多,同政府、社会的联系密切得多,不但肩负着政治领导职能,还肩负着执政职能,对国家发展、人民幸福、民族复兴、执政成败负总责。我们要正视中西政党与政党制度的特点与功能差异,坚持正确的民主政治观与制度衡量标准,避免在政党与政党制度问题上的"简单化"或"趋同论"。  相似文献   

13.
“民初政党政治史”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我国近代政治史研究的热点。20多年来,其研究从对民初政党的个体组织的考察及其深化细化,党魁与政党的关系及其政党思想,政党与议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到整体上探讨民初政党政治在短暂的试行后即走向失败的原因,出现了不少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推进多党合作制的发展是政治文明进程的必然要求, 必须首先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勇于创新; 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参政为国作为我国政党制度的宗旨和多党合作的惟一目的, 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建构我国的政党监督机制; 要加强政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参政党的素质, 立法治党, 依法治党, 实现政党制度法治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进步和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化,不同民事主体间的强弱地位产生了明显的差异,呼唤着法律突破抽象人格平等的局限,为弱者提供更有力的保护。这种思潮渗透到各国的国际私法立法中,在原则、规则等各个方面均体现了对弱者的人文关怀。这里对各国国际私法保护弱者权益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归纳,并对我国未来相关立法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政党的建设是政党健康存在和发展的永恒主题。在中国的政党体制下,民主党派自身的建设与执政党的建设密切相关,加强民主党派自身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还能有效的促进和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促进执政党的健康发展,实现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和执政党建设的双赢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政党制度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党制度是政党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实现形式。中国政党制度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近年来关于中国政党制度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通过对研究现状的综合分析,发现在中国政党制度理论建设中还有不少课题有待学术界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党-国"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的"党-国"理论由"立党救国"、"以党建国"和"以党治国"等三个历史和逻辑紧密相联的部分组成."立党救国"表明中国近代的政党首先是民族危机的产物."以党建国"反映出孙中山学外国、建我党,以我党、建我国,先党后国,党国同构的的政治思维."以党治国"无论在理论说明还是在制度设计上,尽管总有些改变,但在"革命"时期,革命党独占政权,党员独有或先有政治权利的本质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的爆发引发了国内阶级矛盾和阶级关系、政党关系的巨大变化,国共两党由武装对抗走向了合作,各中间党派也从分散走向联合,试图寻求在组织上的合作。在国民参政会初期最成功的合作,促成抗战时期的第一次宪政运动,加强了中间党派的联系,直接促成统一建国同志会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知识分子一开始就介入了中国政党政治的发育过程。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自国外引入"政党"概念,并在接受、传播和改造这一概念的过程中,一面消解了国人对"党"的心理障碍,一面身体力行直接参与了政党的实践。但他们对"政党"与"革命党"的刻意区分,也造成了国人对政党知识的某种误读。而这种误读直到五四时期才被逐步纠正过来。从中国共产党的酝酿和创建看,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就很少受到上述限制。与老一代的知识分子不同,这批新一代的知识精英更具不依附于政治权力的独立性特征。"五四"以后,他们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一面着手在知识青年中建党,以完成"党化",一面又大力推进国共合作,以实施"化党",并最终在"党化"与"化党"的事实推演中,逐步找到了一条改造政党、变革中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