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鄂梅的小说描写了生命残缺的种种镜像,如家残、身残、心残、情残、理想残缺等,这种对生命残缺的描写表现了姚鄂梅对人性、命运等的思考。在这种种残缺镜像中,我们读出了残缺中的圆满、苍凉中的温暖,这体现了姚鄂梅小说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另外姚鄂梅小说色彩语言也体现了一种残缺之美。  相似文献   

2.
2006年姚鄂梅曾出版了长篇小说《像天一样高》。在这部小说中,姚鄂梅遥望1980年代,以“神似”的方式再现1980年代。姚鄂梅以其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对人性的功利与世俗,诗意与善良展开了自己的思考。人们的记忆里的1980年代,高雅与庸俗、诗意与世俗、善良与丑恶,是那样清晰与泾渭分明。  相似文献   

3.
本期有几部值得关注的作品。胡学的《命案高悬》(《当代》)是一篇典型的“底层小说”,但作家没有像一些“底层学”写作那样站在“底层”之外或之上呼号,表达空疏的道德义愤,而是深入其中,对“底层”的复杂情态进行了精微的描摹,使人物和事件都具有了生根的逻辑性;严歌苓“非洲小说专辑”(《上海学》第7期)三篇均短小精悍,让人读后有痛感,不但延续了一贯的“严氏风格”,也加入了对一些化,经济殖民问题(尤其是中国人也作为殖民出现)的新思考;李冯的《车厢峡》(《收获》)以目前已颇受冷落的“先锋笔法”重述李自成的故事,颇有当年李自成“困兽犹斗”的架势,当然,艺术上是否成功还有待争论;李师江的《医院》(《花城》)也是一篇有争议的作品,到底是“黑幽”还是“穷侃”?虽然显见火候不足,但还是给人留下印象;姚鄂梅和王松都各自推出了新长篇(姚鄂梅《白话雾落》,《钟山》;王松《蛾的飞翔》,《大家》),在长篇写作上显示出更成熟的实力;此外,石舒清的《长虫》(《人民学》第7期)、龙一的《潜伏》(《人民学》第7期)、冉冉的《河边》(《上海学》第8期、马晓丽的《云端》(《十月》)、格致的《千万别让她说话》(《十月》)都是用心之作,值得一读。从本期起,我们增加对新锐期刊《西湖》的点评,主要因为该杂志力推新人,着力发现“被遮蔽的写作”,对坛追捧“80后”的局面可以形成一定突破和制衡。虽然一些新人写作尚嫌生涩,一些实验之作更显怪异,但对可能产生新芽的园地,我们愿意给予特别的关注。 ——邵燕君[编按]  相似文献   

4.
姚鄂梅近年来颇受人关注, 2021年的中篇小说集《家庭生活》很有口碑,被称为写出了家庭生活的结构性创伤,写出了女性情感的复杂性,以及那些被光鲜亮丽所遮掩的人性的幽暗龃龉.事实上,姚鄂梅是个"老作家"了.她的小说以朴实见长,以"传统"到近乎"老套"的写法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往往是在读者的注意力松懈下来时,才发现作家以始终...  相似文献   

5.
看《当代》     
本期有几部值得关注的作品。胡学文的《命案高悬》(《当代》)是一篇典型的"底层小说",但作家没有像一些"底层文学"写作者那样站在"底层"之外或之上呼号,表达空疏的道德义愤,而是深入其中,对"底层"的复杂情态进行了精微的描摹,使人物和事件都具有了生根的逻辑性;严歌苓"非洲小说专辑"(《上海文学》第7期)三篇均短小精悍,让人读后有痛感,不但延续了一贯的"严氏风格",也加入了对一些文化、经济殖民问题(尤其是中国人也作为殖民者出现)的新思考;李冯的《车厢峡》(《收获》)以目前已颇受冷落的"先锋笔法"重述李自成的故事,颇有当年李自成"困兽犹斗"的架势,当然,艺术上是否成功还有待争论;李师江的《医院》(《花城》)也是一篇有争议的作品,到底是"黑幽"还是"穷侃"?虽然显见火候不足,但还是给人留下印象;姚鄂梅和王松都各自推出了新长篇(姚鄂梅《白话雾落》,《钟山》;王松《蛾的飞翔》,《大家》),在长篇写作上显示出更成熟的实力;此外,石舒清的《长虫》(《人民文学》第7期)、龙一的《潜伏》(《人民文学》第7期)、冉冉的《河边》(《上海文学》第8期、马晓丽的《云端》(《十月》)、格致的《千万别让她说话》(《十月》)都是用心之作,值得一读。从本期起,我们增加对新锐期刊《西湖》的点评,主要因为该杂志力推新人,着力发现"被遮蔽的写作",对文坛追捧"80后"的局面可以形成一定突破和制衡。虽然一些新人写作尚嫌生涩,一些实验之作更显怪异,但对可能产生新芽的园地,我们愿意给予特别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明清白话小说可为汉语词汇史提供丰富的研究材料,本文利用几部白话小说弥补《汉语大词典》中所引书让较晚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末期以来,特别是进人新世纪以后,以70后、80后生人为主体的湖北青年女作家强势崛起,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学风景线。姚鄂梅、王芸、苏瓷瓷、童喜喜、王君等一批青年女作家先后在《人民文学》、《收获》、《当代》、《山花》、《大家》、《芙蓉》、《花城》、《长江文艺》、《芳草》等国内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各种小说作品,许多作品被《新华文摘》、《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等连续转载,或一再入选中国小说年度排行榜,令人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8.
姚鄂梅的《真相》没有悬念疑阵的惊心布局,没有立体饱满的人物形象,没有紧凑动人的情节,在这个小说泛滥成灾的世界里,也许一不小心就长眠于废纸篓中。何以看似如是资质平平的一部小说,却令人咀嚼深味、再三省思?是主线人物连缀的命运怪圈诡秘的引力?还是怪圈之外某种不可抗拒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看《钟山》     
这期《钟山》名为“中篇小说专号”,虽有11篇作品的大容量,且其中红柯的《飞啊飞》和姚鄂梅的《死刑》也已分别被《小说月报》第11期和《小说选刊》第12期转载,但惜无精彩之作压阵,少了些“专号”的力度。头条是红柯的《飞啊飞》,它似大江奔涌,但几个弯角却处理得过于轻松,如中以红马黑马作喻示等情节,都流露了作浅白的刻意。而作为原本可以出彩的人物翔子,  相似文献   

10.
陈衡哲是中国现代进入女作家创作之林的第一人。她于1917年在任叔永、胡适主编的《留美学生季报》发表了白话小说《一日》,而现代文学史公认的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1918年才公开登载。本文认为,陈衡哲《一日》的价值并不仅仅限于线性时间维度上的最早。从中国小说流变史的视角看,这篇作品在取消情节、刷新语言、文体间的渗透等几个方面对古典小说体式进行了尝试性的颠覆。  相似文献   

11.
传统校勘着眼于经、史、子、集各部的经典,总结出相应的校勘学理论及方法。梅节继承并适当调整了这种古籍校勘法,校订、整理了中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金瓶梅词话》。梅节注重校勘与考论的相互推动、相互促进,在校勘《金瓶梅》之余,梅节完成了《瓶梅闲笔砚》一书。这表明,梅节既着意于留存知识,也努力以现代治学方式建立知识谱系。  相似文献   

12.
明代白话小说三考过常职一、《错认尸》创作年代考《错认尸》是明代人洪编辑的《清平山堂话本》中的一篇白话小说。《警世通言》中《乔彦杰一妾破家》即据此篇稍作修改而成。《错认尸》写的是北宋仁宗时事,文中语气颇有似宋人处,但研究者多认为不是宋人所作,并以文中不...  相似文献   

13.
《白话》是徐坤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典型代表。当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似乎总是与反讽联系紧密,两者的结合也使文章尖刻而发人深省,并具有相当强的象征意味。《白话》中作者通过言语反讽、情境反讽和总体反讽等反讽类型举重若轻地展现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挣扎和生存困境,这三种反讽类型在徐坤小说《白话》中运用自如,一方面增加了文章可读性,一方面体现了作者对精英文化的消解。也因此,《白话》奠定了徐坤小说反讽的修辞策略,在其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最早评论鲁迅小说的人●王廉官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杂志四卷五号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吃人的封建礼教进行了猛烈的抨击。1919年11月吴虞在《新青年》六卷六号上发表了一篇《吃人与礼教》的文章,最先对鲁迅小说进行评价,吴虞也就...  相似文献   

15.
明清白话小说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语料。《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有书证偏晚的现象,本文以《大词典》第一卷为例,对其中的26个词条从明清白话小说中补充一些更早的书证用例。  相似文献   

16.
现代中学语文与外国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国学作品最早出现在由洪北平、何仲英编纂,商务印书馆1920年出版的第一套中学白话教材《白话范》(四册)中,共有四篇:胡适译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刘半农译英国诗人虎特的诗《缝衣曲》,耿济之译屠格涅夫的小说《航海》,托尔斯泰的小说《三问题》。此后30年,外国学与中学语教材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为使吴承恩做《西游记》的作,便不顾事实将其“杂记”认定为白话小说;沈承庆先生要否定吴承恩是《西游记》小说的作,则将其“杂记”认定为游记。二人都有失偏颇,而吴承恩的“杂记”实是志怪传奇,与白话小说和游记无关。  相似文献   

18.
《死水微澜》的作者李劫人,现在的读者可能比较陌生,但他的作品在中国长篇小说的现代演进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他是新文学中最早试验做白话小说的一位作家,1912年就发表了以讽刺四川立宪派的共和党人选举为内容的白话小说《游园会》,是传统小说向“五四”新小说过渡的一个代表人物。“五四”运动期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明清白话小说中摘取语词结合小说文本进行考辨注释,并就此试对《汉语大词典》、《小说词语汇释》、《宋元明清小说语词大词典》在相关语词的条目、义项和例证方面的补正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20.
本以明代白话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为例,通过欣赏中棚辆如生的人物群壤,展示作冯梦龙高超的人耪形象塑造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