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王俊斌 《编辑之友》2010,(5):104-106
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深入敌后,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各抗日根据地陆续创办了不少报纸,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新闻宣传工作,为抗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文以<胜利报>为例,对这一时期的报纸出版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4,(7):39-40
<正>《晋察冀日报》1940年11月7日在河北阜平出版,其前身《抗敌报》于1937年12月11日创刊,1940年11月7日按照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决定改名为《晋察冀日报》。《晋察冀日报》为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机关报,邓拓担任社长兼总编辑,是全国解放前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党报中创刊最早,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晋察冀日报》在抗日战争的特殊环境下创办,其任务是使群众理解党和边区政府的政策、主张,积极踊跃支持抗战。甫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三个方面述评了活跃在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新闻出版事业,一是述评了从《时事简讯》到《新浙东报》浙东抗日根据地党报事业的成长与发展;二是述评了《战斗报》、《解放周报》的创办对浙东抗战并取得胜利所起的宣传与鼓动作用;三是述评了浙东印刷厂与浙东韬奋书店对浙东抗日根据地出版发行事业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静恩英 《青年记者》2016,(2):106-107
民初创办于香港的《大光报》在抗战第二年迁至广东韶关出版,在随后的几年内,先后创办了粤东、粤南、连县等几个分社.《大光报》积极宣传团结抗日,为推动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目前国内关于《大光报》的创办时间和创办过程尚存争议.笔者通过对现有史料的梳理,初步分析认为,《大光报》是在孙中山指导下创办的,创办时间为1912年而非1913年.早期《大光报》除了报道时事新闻,主要宣传孙中山革命思想和基督教精神.  相似文献   

5.
(一) 《晋察冀日报》(它的前身是《抗敌报》)于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一日创刊于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祭冀边区的五台山麓,到一九四八年六月十四日,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华北解放区联成一片,和晋冀鲁豫、晋祭冀两地区党报合并改出《人民日报》而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它在抗日战争初期创刊,在解放战争胜利中结束,出版了十一年六个月零三天。十一年半中,它与晋察冀根据地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八年抗日战争期间,在反围攻、反“扫荡”中始终坚持了报纸的出版。在八年抗日战争期间,晋察冀边区对敌斗争是频繁的艰苦的。因为晋察冀党的组织,正确执行了党中央、毛主席的路线,抗日武装斗争和群众运动都发展得很快,人民民主政权建立起来,一个以五台山、恒  相似文献   

6.
一阳 《军事记者》2011,(12):40-40
《新中华报》是中国共产党1937年1月29日在延安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机关报。 《新中华报》的前身是1931年12月1日在江西瑞金出版的《红色中华》,于1937年1月29日改为本名.一直是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机关报.编辑部是在长征中随党中央迁至延安的。  相似文献   

7.
延安时期的新闻业务刊物——《通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9年12月1日《,通讯》创刊号出版,这是延安时期出版的第一个新闻业务刊物,它的读者对象是陕甘宁边区的通讯员。抗日战争时期,新华社曾在延安创办过一份油印的新闻业务刊物——《通讯》。当时,新华社与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一起驻在杨家岭,同属中央党报委员会领导。  相似文献   

8.
糜晓昕 《新闻传播》2013,(2):217-218
加拿大华文报纸《环球华报》(下简称《华报》)于2000年11月3日创刊,加西版、加东版在温哥华、多伦多同步发行。该报原是周报,后于2003年5月21日增发周三版,逢周三和周五发行,是加拿大首份由中国大陆移民创办并取得成功的华文报纸,已成为继《星岛日报》、《世界日报》和《明报》后的加拿大第四大华文报。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抗日战争成就了中国新闻界大团结的时代,孕育了大后方和抗日根据地新闻事业真正大发展的时代。抗日战争的8年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延安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办了大量报刊,仅解放区的报刊总数约计达到400种之多。这些报刊在抗战期间迅速成长壮大,为抗战胜利发挥着舆论喉舌的作用。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就是抗战时期山东地区战火中的一支神笔。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7,(4):106-108
<正>"《新中华报》刷新"是指中国共产党的报纸《新中华报》1939年的改版。《新中华报》的前身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1937年1月29日第325期起改称《新中华报》,在延安出版。同年9月9日第390期起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铅印,5日刊。1939年2月7日起,该报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兼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日本加紧诱降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在军事和外交上反日、反汪,同时"联共又反共",导致各地摩擦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决定把《新中华报》改组为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1.
成都《工商导报》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党的影响下,由共产党员王达非同志和一批革命进步人士,在国民党统治区创办起来的民主进步报刊。全国解放后,为了贯彻党对工商界人士“团结、教育、改造”方针,它被“成都军管会”批准继续出版,是解放后成都继续出版的两家报纸之一(另一家为《新民报》)。《工商导报》从1946年4月28日创刊,  相似文献   

12.
产业报的萌芽是旧中国屈指可数的商业报。1902年,天津出版了第一张反映经济活动的《商务日报》,后来,浙江又创办了《浙江工商报》,上海出版了《商报》。抗日战争时期,西安创办了《工商日报》。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5月1日,《人民铁道报》以有别于旧时代商业报的崭新面貌与读者见面。50年代,《人民邮电报》、《人民商业报》、《冶金报》、《国际经贸消息报》相继问世。但这几家报纸在其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先后中途停办,以后又陆续复刊。粉碎“四人帮”后,最早创办的产业报是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初期,新华社在延安就创办了一本新闻业务刊物。这就是1939年12月1日诞生的,由毛泽东同志题写刊名的《通讯》杂志。 最近,笔者访问了新华社原副社长缪海棱同志,他回顾了《通讯》创办的前前后后。 1939年3月,新华社由清凉山迁到杨家岭,与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解放日报前身》)的同志一起分住在杨家岭后山沟的两排窑洞里。杨家岭是当时党中央、毛主席的所在地。在工作之余,新华社和《新中华报》的同志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5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46周年。在这两级革命战争年代,在山西及周边地区创办较早、影响较大的地方报纸——《新华日报》(太行版含华北版)、《晋绥日报》(含《抗战日报》)、《新华日报》(太岳版,含《太岳日报》)、《晋察冀日报》(含《抗敌报》)和新华社在山西分支机构的新闻工作者,同各个革命根据地的广大军民并肩战斗,一手拿笔,一手拿枪,在那充满血与火的战斗中,经常在丛山峻岭、平原田野和前  相似文献   

15.
《小消息》报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共河南省委(后为豫鄂边区党委)创办的机关报,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原地区我党领导机关最早创办出版的重要报纸之一.它积极宣传党中央的抗日主张、方针、政策和政治路线,给中原人民指明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对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觉悟,鼓励军民抗日斗志,开创中原地区敌后抗战新局面,起到了很大的宣传鼓动作用.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小消息》报之所以能够顺利刊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形成,为《小消息》报提供了客观的外部环境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非常重视舆论宣传工作,1922年9月13 日,中共中央接受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建议,在上海创办《向导》周报,这是中共中央第一张机关报.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转入地下,《向导》报被迫停刊.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回忆一下中共陕西省委在抗日战争期间创办的机关报——《西北》报,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七七”事变后刚半年,抗战正处在第一阶段的初期最困难时,日本在占领北平、天津、南京等地之后,正拼命向南推进。而我国内团结尚未巩固,陕西及西北形势异常危急之中,《西北》就在这样的国内政治环境中,于1938年1月21日在古城西安创刊。毛泽东同志为该刊题写了刊名。该刊创刊号上的社论:《加强抗战力量的团结,保卫陕西》就是杨清(欧阳钦)同志写的。主编李初黎,发行人徐彬如。先以省委名义在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出版,后由西北周刊社出版,社址在西安许士庙街15号。 《西北》本着中国共产党“巩固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抗战到底、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政治主张与中共陕西省委提出的“保卫陕西”、“保卫西北”、“巩固抗战国防”和“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政治任务为纲领。它是革命的向导,抗战的指南。  相似文献   

17.
王润泽  王洁 《新闻界》2013,(17):79-80
<正>延安《解放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第三家机关报,第一家为1930年8月创办的《红旗日报》,第二家为1939年2月7日以后的《新中华报》。前者为秘密出版,后者为四开三日刊。党的壮大和革命斗争的形势,都要求党有一家每天公开出版的大型中央机关报。根据党中央的决定,1941年5月15日,  相似文献   

18.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专题系列报道的书籍《知识界的抗争》,追溯探寻了全面抗战时期尤其是南京沦陷前后,南京知识界面临劫难的遭遇、投身抗战的壮举.这本书包含11个篇章:国立中央大学炮火中西迁、张恨水风雨飘摇中创办《南京人报》、国立中央图书馆“流浪”记、南京博物院百万文物大西迁、林学大师陈嵘冒死入虎穴、金陵女子大学西迁、留守南京保护校产的建筑师齐兆昌、鼓楼幼稚园撤往江西、国立药专创办之初被迫西迁、南京盲哑学校师生抗战往事、鼓楼医院传奇军医周纪穆.  相似文献   

19.
“民族的号筒”——邓拓与《晋察冀日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军事记者》2003,(11):56-57
邓拓,福建闽侯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建立。晋察冀军区政治部1937年12月11日在河北阜平创办《抗敌报》,向全区发行。1938年4月,改为中共晋察冀省委机关报,邓拓在这时调来报社任主任,以后担任社长、总编辑。1940年11月7日该报改为《晋察冀日报》,解放前夕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成为《人民日报》的前身。《晋察冀日报》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抗日根据地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是抗日根据地创办时间最早和最长的党报之一,是晋察冀边区最重要的一个报纸,是边区党和人民革命斗争的喉舌。聂荣臻曾称赞该报是…  相似文献   

20.
《冀中导报史料集》一书最近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它生动地反映了《冀中导报》在冀中区党委领导下,坚持在平原游击战争中出版报纸,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争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直到进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