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文涛 《金秋科苑》2009,(10):184-184
精神损害赔偿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解决此问题无论是对现实的司法实践,还是对我国未来的民事法律体系的健全和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精神损害的产生、现状、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功能和赔偿标准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未来的民事侵权法律应当确立精神损害赔偿的统一标准,重视精神损害赔偿的现实意义,以为将来民法典的制定垫定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2.
徐飞 《今日科苑》2010,(8):357-357
目前,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已纳入了我国民事法律的调整范围,但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提起的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却持否定态度。刑事法律与民事法律对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不同规定,给司法实践造成了矛盾与困惑,为了协调法律体系内部的矛盾,也使被害人的利益得到最好的保护,建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我国立法上没有明确规定违约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通常也认为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不应予以赔偿。但司法实践中却存有许多支持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判例。本文对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应否予以赔偿进行分析讨论,认为我国应承认守约方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为具有确定性和严重性的、违约方在订立合同时可预见的违约可能导致的精神损害。提供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4.
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在我国法学界到底是属于物质损害赔偿还是属于精神损害赔偿,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解决此问题无论是对现实的司法实践,还是对我国未来的侵权法的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的概念、由来、性质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未来的侵权法律应当确立精神损害赔偿的统一标准,重视精神损害赔偿的现实意义,以为将来民法典的制定垫定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5.
何平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8):142-143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重要话题。在研究精神损害赔偿概念的基础上,指出精神损害赔偿内在的法理基础,并认为法人不适用精神损害赔偿;探讨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人格权、财产权、违约行为、刑事案件及国家赔偿案件等范围中的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6.
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还很不完善。本文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完善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精神损害赔偿是法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立法较晚,法律规定不全面,在司法实践中遇到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着重从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角度进行初探,并对我国的相关立法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8.
精神损害赔偿是法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立法较晚,法律规定不全面,在司法实践中遇到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着重从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角度进行初探,并对我国的相关立法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晓山  张海成 《金秋科苑》2009,(16):283-284
当今的社会有很多犯罪行为往往会造成多重危害后果,既给被害人造成了经济损失也使其精神受到损害。但是依据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受害人对犯罪行为提起的精神损害赔偿却无法得到法律上的支持。相关的规定在立法上互有矛盾而且有很多漏洞,且缺乏理论依据。在实践中出现了不利于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的现实情况,且这种情况非常普遍,给被害人及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痛苦,而且更容易激化社会矛盾,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因此,应该逐步的确立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0.
李晓山  张海成 《今日科苑》2009,(16):283-284
当今的社会有很多犯罪行为往往会造成多重危害后果,既给被害人造成了经济损失也使其精神受到损害。但是依据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受害人对犯罪行为提起的精神损害赔偿却无法得到法律上的支持。相关的规定在立法上互有矛盾而且有很多漏洞,且缺乏理论依据。在实践中出现了不利于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的现实情况,且这种情况非常普遍,给被害人及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痛苦,而且更容易激化社会矛盾,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因此,应该逐步的确立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1.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关系到公民人格利益的保护的重要问题,但在我国对因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损害还仅限于物质损害赔偿的层面,把精神损害赔偿排除在外,这既不利于对被害人人权的保护,也不待合当今国际上对被害人人权保护的立法湖流。笔者想通过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理论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建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合理预见规则对于解决违约精神赔偿范围和程度难以确定可能导致的有失公允问题,衡平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纠纷中的利益关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中的合理预见应遵循“违约人与受害人双主体承担预见义务”、“预见义务的时间界定为违约之时”、“以理性第三人认识作为预见标准”、“预见内容限定为损失的原因、种类和范围”、“预见程度仅作为故意违约情形下的例外要求”等特殊法则.  相似文献   

13.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已纳入我国民事法律的调整范围,被害人在自己的权利遭受损害时,有权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民事诉讼,但当被告人的侵权行为涉嫌犯罪时,被害人因该侵权行为遭受的精神损害却得不到我国刑事法律救济.刑事法律与民事法律对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不同规定,给司法实践造成矛盾与困惑.这种格局使当事人在诉讼活动中得不到公平的待遇,损害了司法公正,也有违立法的初衷.  相似文献   

14.
财产损害赔偿各国都有较为详细的法律规定,形成了比较全面的救济体系,而对于非财产损害赔偿各国依据各自社会发展情况、立法水平、保护范围等不同而有不同的规定。本文通过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两大法系主要代表国家与我国在抚慰金立法规定、保护范围及评算标注等几个范畴进行分析比较,分析我国抚慰金制度的不足和缺陷,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抚慰金制度的主张,并对其实现途径作一些个人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从五个方面对精神损害赔偿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在油污环境损害的诉求中,环境价值减损能否索赔的问题在各国的海洋污染损害赔偿实践中都产生过争议.以各国际公约为代表的国际立法明确排除此类损害的赔偿,而以1990年《美国油污法》为代表的法律则认为此类损害可以赔偿.环境价值减损作为海洋生态损害的组成部分以及自然资源损失,属于公共利益诉求,应列入到赔偿范围之中.在油污环境损害...  相似文献   

17.
张凯 《科教文汇》2012,(23):201-202
校园人身损害是大中小学时常发生的事情,了解有关校园人身损害赔偿的概念和归责原则,能帮助我们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理校园人身损害事件。主要的归责原则有过错原则、推定原则、无过错原则和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18.
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应互相协议统一,而不能相互矛盾.正因为有以上法律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所以需要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到侵犯人身权的刑事案中,以更利于保护公民的人身权,使公民确信法律的公正与公平,并达到法律制度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建立侵害配偶权损害赔偿制度既是婚姻关系中的法定义务的要求,又是婚姻关系民法属性的直接反映,这是保护离婚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需要。侵害配偶权民事责任构成以后,即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侵害配偶权损害赔偿,主要是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已有越来越多的工程承包企业按照中央提出"走出去"及"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积极赴海外开拓和占有国际工程市场。工程承包过程中安全要素对公司的利润及声誉有极大的影响,施工安全事故的赔偿已经成为企业不可回避的问题。笔者对国际工程承包安全事故及人生损害赔偿广泛使用的英国侵权法进行研究,力求对其中的人身损害赔偿进行分析,以期帮助承包商了解海外工程中处理安全事故及人身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定,从而运用相关法律有效地维护自身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