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近复旦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复旦"两字由学校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从《尚书大传·虞夏传》名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中选取。1917年复旦公学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内迁重庆北碚,并于1941年改为"国立"。1946年学校迁回上海江湾原址。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复旦成为文理综合性大学。此后,学校  相似文献   

2.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复旦"二字由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选定,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复旦大学经历近百年的沿革。1917年复旦公学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下设文、理、商三科以及预科和中学部。1949年,学校已设立文、理、法、商、农5院20多个系(科)。鲁迅、郭沫若、邹韬奋、老舍、竺可桢、马寅初等著名学者曾到校演讲或任教。2000年4月,上海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强强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  相似文献   

3.
《上海教育》2013,(16):13
2010年,在复旦中学与复旦大学的前身复旦公学的缔造者马相伯先生诞辰170周年之际,复旦中学开始筹建"马相伯纪念馆".2011年9月全面竣工落成。纪念馆布展框架借鉴《史记》体例,分相伯"本纪"、复旦"世家"、复旦"列传"三大部分。"相伯本纪",以细致入微的史实记载方式,分9个版块全景  相似文献   

4.
上海复旦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的全国重点大学。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为复旦公学。“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1917年复旦公学改为私立复旦大学,下设文、理、商三  相似文献   

5.
复旦大学     
《中学理科》2004,(4):46-46
复旦大学创建于 1 90 5年 ,原名复旦公学。“复旦”二字由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选定 ,选自《尚书大传 ?虞夏传》中“日月光华 ,旦复旦兮”的名句 ,意在自强不息 ,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复旦大学经历近百年的沿革。 1 91 7年复旦公学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 ,下设文、理、商三科以及预科和中学部。 1 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 ,学校内迁重庆北碚 ,并于 1 94 1年改为“国立”。 1 94 6年学校迁回上海江湾原址。到 1 94 9年学校已设立文、理、法、商、农五院 2 0多个系 (科 )。鲁迅、郭沫若、邹韬奋、老舍、…  相似文献   

6.
分层教学 差异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复旦中学与复旦大学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底蕴。重庆复旦在传承百年复旦文化的同时,结合学校实际,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分层教学就是重庆复旦的办学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7.
1905年9月4日,复旦公学开学。复旦公学是复旦大学的前身。“复旦”二字由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选定,本意是“恢复传承震旦公学”之意,后取《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中“复旦”二字之意,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相似文献   

8.
复旦大学     
《高中生之友》2020,(2):F0002-F0002
复旦大学始创于1905年,校名取自《尚书大传》之"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原名复旦公学,1917年定名为复旦大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复旦大学是由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目前,学校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  相似文献   

9.
在英国中学教育体系中,最引人注目和最为显赫的是公学——英国独立学校体系的骄傲。公学是英国教育体系中一种极为独特、声誉极高的私立贵族学校,以培养精英人才而闻名,被誉为英帝国高级人才的摇篮。公学在英国近代社会和教育发展史上扮演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加强英国公学的研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有重要启示。一、英国公学的发展历史英国公学是从捐办文法学校中发展而来的一种私立学校,其“公”与最初产生时的慈善性、无偿性和对学生来源无地域限制等有关。第一所公学温切斯特公学建立于1382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著名的伊顿…  相似文献   

10.
《山东教育》2003,(26):61-61
学校的成立与创始人现行“复旦大学”校名四字行草,是毛泽东题词。“复旦”两字,取自《尚书》“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之名,是马相伯的助手于右任选出提议并被采用的。复旦大学礼堂名为相辉堂,以纪念学校创始人马相伯、李登辉。1902年,马相伯捐出巨额家产———松江、青浦良田300O亩,在上海徐家汇创办震旦公学,但不久该校就被法国在华教会势力所控制,学生愤而全体退学。在全校师生及严复等社会名流支持下,于1905年在上海吴淞镇创立复旦公学,马相伯为校长,李登辉起初为总教习,后来为教务长。马相伯出身于世代天主教家庭,通晓多种外语,爱好数学…  相似文献   

11.
复旦大学的前身是复旦公学,而复旦公学的原名是震旦学院。一九○二年冬,马相伯创办震旦学院于上海徐家汇,他酝酿多年的办学宿愿,终于实现。一八九四年冬,甲午战败,外御无策。有识之士提出要废科举,兴学堂。马相伯“概清廷外交陵替,一不知公法,二不习制造”,有意为国家培养翻译人才。一八九六年,梁启超来沪办《时务报》,就近向马相伯、马建忠兄弟学习拉丁文。戊戌变法时,梁启超报请设立编译学堂,特邀马相伯主持其事,旋因变法失败而止。  相似文献   

12.
《中学教育》2005,(5):51-52
一张印有慈禧上谕的“复旦公学毕业凭”昨天在复旦大学校史馆展出。  相似文献   

13.
《课外阅读》2008,(10):50-51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素有"江南第一学府"的美誉。"复旦"二字由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选定,选自《尚书大  相似文献   

14.
章益校长与马相柏、李登辉等前任校长一样 ,在复旦校史上 ,也是一位起过重要作用的校长 ,也是一位参与铸创了复旦百年辉煌的主要角色 !一、跨越两个时代章益 ,又名章友三 ,人们尊称为友三先生或友三师 ,190 1年出生于安徽滁县一个小康的书香人家 ,幼时就读于乡村家塾与公学 ,16岁去上海 ,考入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 1919年因倡议投入“五四”运动被学校开除学籍 ,后得李登辉校长之允 ,考进复旦大学。 192 2年 ,章益先生从复旦文科毕业 ,留在复旦附属中学当了两年教员 ,于 192 4年 ,自费去美国留学。他遵从李登辉校长的劝告 ,在华盛顿州立大学…  相似文献   

15.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复旦"二字由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选定,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如今的复旦大学已经成为囊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6.
《高中数理化》2011,(14):F0002-F0002
安徽省霍邱县第一中学是安徽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和国家级先进绿色学校。她诞生于战火纷飞的1937年,由原国家文物局局长、著名考古学家王冶秋和原鲁迅博物馆馆长、北大教授李何林先生创建。74年的办学历史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数万名优秀毕业生,其中考入北大、清华、复旦、科大、浙大的逾百名,如蜚声海内外的戴际宏、王新年、裴国玺、马勇等。  相似文献   

17.
《河北自学考试》2011,(2):58-58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复旦”二字由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选定,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相似文献   

18.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1952年院系调整,复旦大学成为直属教育部领导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2000年4月,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如今的复旦大学,学科门类更齐整,综合实力更强大。 历经复旦人百年来的不懈努力和建设发展,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通过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以及"七五"、"八五"、"九五"、"十五"的重点建设,复旦大学现已成为一所多科性综合大学,目前拥有17个全日制学院,  相似文献   

19.
百年复旦——享誊海内外的教育品牌2005年9月24日,复旦百年庆典大会在复旦大学隆重举行,海内外共襄盛典。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发来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出席庆典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党和国家领导人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也分别以不同形式对复旦建校百年表示祝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报道。重庆复旦中学以主人身份参加了庆祝大会。同根同源——复旦大学寻亲重庆复旦2005年6月4日,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率赴渝访问团在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的陪同下,访问…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复旦实验中学创办于2000年9月,是复旦大学与杨浦区教育局合作办学的一所区属重点中学,复旦大学基础教育理事单位。学校以“乐学”为办学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志于学、勤于学、善于学、博于学;以“厚德”为育人核心目标,强调人格本位,要求学生先成人,再成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幸福观;以“乐教”为“乐学”的重要保障,以培养和谐的人作为学校的价值追求,从而奠定师生幸福人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