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儿园科学活动是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的沃土。帮助幼儿尽可能多地获取有关环境的充分的科学经验,并适当地将部分科学经验上升为初级科学概念;设计指导幼儿操作活动的问题要讲求开放性与可控性相结合;让幼儿动手操作在先,教师操作验证在后;让幼儿观察表达在先,教师归纳小结在后;耐心对待幼儿提问;既要做好确定课题、准备材料、设计问题、组织交流等宏观调控.更要做好微观指导;正确评价幼儿、正确评价活动效果;重视自然角、科学桌、科学宫、饲养角、植物园地等非正规科学活动的作用等……是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未来人才最重要的素质。幼儿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的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总之,只有让幼儿在“探索-转化-创造”的过程中学习,才能更好地激发其探索的愿望。我根据幼儿学习的活动性、直观性和情绪性特点,不断探索、实践.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
朱文兵 《继续教育》2001,15(2):41-41
一、创新精神的内涵 创新精神主要包括创新意识、科学的探索精神和献身精神。只要具备了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渴望才能激发起创新的激情,为创新活动提供动力。浓厚的兴趣,是创新意识的基础;独立性和批判性是创新意识的重要特征。创新活动是开拓未知的活动,要培养创新精神就必须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科学的探索是艰苦的,需要有顽强的毅力和吃苦的精神。丁肇中教授说过:“选择科学就要准备吃苦。” 二、教书育人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学校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改革,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时候要加大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4.
万琴 《南昌教育》2006,(11):40-40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是以幼儿身边的事物及由此引发的问题为载体,引导幼儿操作、探索,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和探索能力。新《纲要》科学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有这样的表述:“引导幼儿对身边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要求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要求幼儿工作者“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也就是说,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欲望和精神,变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5.
<正>“探究”,即探寻追究或研究。北师大刘焱教授在《儿童游戏通论》中提出:“探究性学习是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所展开的自主探索活动,是以问题为导引的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经验的过程。”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游戏中幼儿积极地探索周围环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此展开探索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和拓展幼儿的知识经验,还能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独立意识,促进其主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幼儿科学探索活动是幼儿的一种主体活动。对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指导应根据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合理安排活动的内容;抓住活动的重点,设计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从不同方面入手,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和技能;精心观察幼儿的探索情况,组织幼儿展开讨论,引导幼儿学会表达。  相似文献   

7.
空气在哪里——大班科学活动说课文/李红瑛活动设计与评析一、指导思想好奇好问是幼儿的天性。如何抓住这一特点,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让他们在接触自然界的活动中,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呢?针对幼儿提出的许多问题,如“塑料袋没装东西,为什么鼓鼓的...  相似文献   

8.
幼儿期是人生创新精神培养的最佳时期,幼儿的游戏活动过程几乎可以看作是成人创新过程的雏形期,然而,幼儿的创新精神就其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而言,仅仅处于启蒙阶段,具有明显的年龄特点。 1.无目的性。“创新”与“创造”在“新”的角度上讲属同一概念,但从“指向”这一角度讲却各有所重。“创造”更多地体现为“新事物”的结果,可能是无形的思想,或有形的物体。“创新”的特质则更多地体现为对一种状态的新、旧性质的描述,是伴随着创造过程的一种质的规定性。不一定会有什么结果,但却可以存在在创造之前(如意识)及创造之后(如创新精神、创新的人格倾向特点等)。因此,幼儿的活动更多地是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9.
刘莉萍 《考试周刊》2014,(35):183-184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交流为幼儿积极观察、乐于表达、促进个性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应该明确交流内容,在操作活动时尊重幼儿,选择适宜的方法,并有意识地培养幼儿交流、探索的习惯和能力。要提高幼儿科学探究中的创新精神,使幼儿的科学操作变得生动而有意义,必须从内容到形式、从作用到时机,作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究,以积累经验,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0.
现代幼儿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设计科学活动时注重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我在设计《动物怎样过冬》活动时,除了让幼儿获得这方面的知识经验外,更强调以动物过冬的知识为载体,进行全方位的延伸,既培养幼儿自主查找资料获得知识的能力,又渗透幼儿团队合作精神的养成,还通过“博士爷爷来做客”活动展示科学与科学家的魅力,使幼儿萌生尊重和向往科学的意识。活动一我们自己查资料目标:1郾知道查找资料的途径和方法。2郾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准备:幼儿到书店买过书,听过有关动物的故事磁带。过程:1郾提出问题(1)冬天…  相似文献   

11.
设计意图 大自然中的动、植物是孩子们乐于观察和探索的对象。在开展主题活动“我爱大自然”时.幼儿对仿生现象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于是,我设计了科学活动“走进‘仿生王国”’,将多媒体技术渗透在领域教学中.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仿生现象及仿生形式,感受仿生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通过观看、操作和探索活动,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及创新的精神,培养其乐于探索的习惯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相似文献   

12.
幼儿科学概念的获得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儿童概念的研究可以说是由来已久,但是随着建构主义的兴起,重新审视幼儿科学概念获得的问题显得至关重要。幼儿科学概念不同于成人的科学概念;幼儿主要通过概念形成的方式获得科学概念;获得的主要途径有日常经验和科学活动两种;获得的显特点是“替代概念”(alternaive conceptions)的出现。在此基础上,本进一步讨论了幼儿科学概念获得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为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发展,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营造鼓励幼儿创造的氛围;树立“过程”重于“结果”的观念;提供充分的“选择”机会:提供必要的帮助;提供足够的变化性;活动设计要富有创造性,以及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为使更多的幼儿将来成为创造型人才提供必要的成长条件。  相似文献   

14.
笔者立足“以科学的材料投放为突破口,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办园特色,借助我园科技创新室中的球和杆材料,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本班幼儿探索欲望强、喜欢动手操作,原创了大班科学活动“球和杆”。本次活动着重让幼儿在玩中感知、发现球和杆的特征及其旋转连接的方法,并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连接运动器械,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以下是我开展“一课两研”活动的磨研记录——  相似文献   

15.
陈凯遵 《贵州教育》2005,(11):25-27
一、幼儿教育问题所在科学启蒙教育重视幼儿科学知识的发现性学习,充分体现幼儿学习的主体性,鼓励幼儿通过自身探索性活动去发现、解决问题,幼儿学科的学是真正通过“做”来完成的。因此在科学启蒙教育中要注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科学探索活动环境,以游戏为主要教学途径,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孩子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的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它的目的是使孩子在牢固系统的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那么,在幼儿园里,究竟应该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相似文献   

16.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探究活动是最重要的物理学习活动,而“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之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就需要重视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明确指出幼儿科学活动的目的在于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因此我们的科学教育应使孩子的探究更专注,更富有热情;孩子们的思考更严谨而深刻;孩子们的学习更生动而有效;孩子们更热爱科学,更愿意为此付出努力。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组织科学教育活动,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呢?  相似文献   

18.
“心灵手巧”一语道破了手与脑的关系,辩证地说“手巧促心灵”,即动手操作活动有利于幼儿心智的发展与提高。泥塑,是一项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活动,橡皮泥色彩鲜艳,质地柔软,能反复使用,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把周围的物品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也可以表达自己的奇思异想。笔者认为,在泥塑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于处理好以下两方面的关系:一是基本要求与个别差异的关系,一是掌握技能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经过我们的实践探索和思考,提出在泥塑活动中发展幼儿创造力的以下策略:   一、在…  相似文献   

19.
在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常见幼儿盲目地跟随他人、跟随群体回答问题的现象。例如,教师问幼儿“有什么心愿”,一个幼儿回答“想变成一只恐龙”,之后其他幼儿大多就说“想变成怪兽”、“想变成奥特曼”、“想变成蜘蛛侠”之类;教师问“绳子可以编成什么网”.一个幼儿删答“足球网”,随后的回答多数局限于“篮球网”、“排球网”、“网球网”等。幼儿的思维活动缺乏创新.往往受别人的影响被囤定在某个小范围内,形成了思维定势。针对幼儿的这种“跟风”现象,笔者就我园的园本课题“幼儿不会提问、不爱提问”的子课题进行实践研究,通过引导幼儿创编故事的途径,“支持鼓励幼儿大胆地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标准化要求的偏向”,以打破其思维定势,培养其创新思维。具体而言,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20.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幼儿创新精神表现为对生活、学习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敢想、敢说、敢做。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游戏中最能再现幼儿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因此,只有将幼儿置身于一个适宜的环境中,让幼儿充满兴趣,积极主动地探索,才能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