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唯物史观是我们进行历史教学与研究的重要指导思想。要坚持唯物史观,必须认真分析准确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必须坚持辩证法,反对教条主义与形而上学;必须允许其它科学的史学思想存在,使二者互相借鉴、竞相发展;必须批判地继承发展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的史学思想精华。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促进史学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唯物史观是我们进行历史教学与研究的重要指导思想。要坚持唯物史观,必须坚持辩证法;必须允许其它科学的史学思想存在,使二者互相借鉴、竞相发展;必须批判地继承发展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的史学思想精华。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促进史学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史学理论的理论价值并不只是表现在它对史学研究的实际指导上,而在深层意义上更主要地表现在它对历史研究的可能性的深入思考上。史学理论的存在只是要保障历史学的自由,而不是要取消历史学的权利。长期以来,史学理论研究存在许多弊端,鉴于此,新史学理论的建构不能掺入任何非史学的因素。史学理论之于史学,始终意味着自由,历史冰学在理论上不应有禁区。新史学理论的建构必须首先以解构清谈主义的史学理论为前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我国史学只注重从外部表象和内部特质看来有共性的史家和史著的比较研究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出中国史学的比较研究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带有严重的局限性。作者认为,中国史学的比较研究只有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比较研究,才能走向深入,真正具有自己的特色,也才能有力地促进当代史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育史学的想象力——后现代史学观与教育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静 《教育史研究》2003,(1):1-5,20
本文主要从叙事理论、微观史学、口述史、史料采集四个方面来分析后现代文学理论对教育史研究的影响;并对此影响下的教育史研究中的宏观与微观以及教育文学的专业化问题作了思考;只有不断寻求教育文学理论与方法的突破才能丰富教育史学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6.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中心主任为瞿林东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龚书铎教授。中心成立于2000年1月,同年11月被教育部批准为文科重点研究基地。目前下设四个研究室,即史学理论研究室,中国古代史学与史学理论研究室,中国近现代史学与史学理论研究室,中西史学比较研究室。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较早重视史学方法论研究的资产阶级史学理论家。他提出了历史存在发展规律的观点,但他否定历史因果律,提出“互缘”说。对历史进化论也产生动摇。他认为归纳研究法在史学界,其效率只在整理史料上。梁启超在史学的认识上有他的局限性,但在当时,他的史学认识论、史学研究方法等,较之前人都有质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对中国传统史学批判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近代的科学方法,提出史学研究要运用整体的方法、实证的方法和联系实际的方法,为史学研究注入了新的内容,也给后世治史者提供了必要的史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当代俄罗斯史学,是指自戈尔巴乔夫改革以来30多年的史学发展和史学研究。其主要研究对象和考察内容,应当包括俄罗斯史学危机引发的史学改革、史学转型,以及在改革、转型基础上形成新史学的整个过程。本文针对一种回避俄罗斯史学危机、史学转型,回避俄罗斯新史学形成过程的观点,认为俄罗斯史学的转型是全面的,包括从理论方法到从古至今各个时期具体历史的转型,不是局部的转型;其研究对象应以史学转型为中心,涵括对史学危机和新史学形成的整个过程的系统研究,不应该只局限于对所谓"当代俄罗斯历史反思的历史"之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中国史学是在不断改革中向前发展的。随着中国社会改革浪潮的到来,现实生活的巨变,向中国史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史学界在“史学危机”的压力下,通过史学自身的反思,寻求史学摆脱困境的途径,从而提出了许多史学改革的设想,成为新时期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史学改革的起点。  相似文献   

11.
关红 《湘南学院学报》2005,26(4):82-83,93
艺术设计从本质上看,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统合的产物,它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用艺术设计的方式创造实用与审美结合的产品,为人类的生活服务,满足人们物资和精神方面的多种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艺术设计越来越科学化,其技术性、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艺术与科学技术将在更深层次上取得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金属工艺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拥有非常精湛的工艺技术。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产生过大量具有鲜明特色的装饰形式和作品,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我国现代金属装饰艺术不仅要继承和学习古代金属装饰艺术中精湛的工艺技术,同时还应继承其设计理念和设计文化,发展和提高现代工业技术在金属装饰艺术中的应用水平,始终与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保持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3.
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对西方的"科学方法"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在思想上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两个飞跃:其一,接受西方的逻辑方法和实验方法,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二,运用他们所理解的"科学方法"研究中国的社会和政治,为变法维新服务,取得了重大收获.这种探讨,有助于思想的解放,有助于科学知识的传播,增强了维新理论的战斗力,对五四运动时期倡导科学精神起了先导的作用,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间工艺是传统中国人对生活的理解,也是中华民族最朴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艺术体现。民间工艺和现代设计在其存在价值上有着共同点。民间工艺对中国设计的价值和意义就是对中国设计如何去具备民族性的方式的探索。在当今的科技时代,民间工艺如何辩证的生存和发展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应用广泛、接近生活、内容丰富、情趣多样的学科。语文应是学生易感若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以人性化、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艺术文学,乃至成为应试训练。语文教学要走出这一误区.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语文教学魅力,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相似文献   

16.
In today's society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highly develop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designs full of creativity are renewing constantly just like a wave train around us.People's requirements for product material function not only need to meet the people's aesthetic taste,but also need to organic un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art,economy and the society.With the highly development of today's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increasingly pluralism of people's life modality,the kinds and styles of the production relative to people's need are increasing.As the college students of 21 new century,it is the unavoidable duty of carrying forward the Chines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products.We need to precipitate the China's 5thousand years national history,making our national elements to be the bright crystallization,so we need to deeply research and analyze the design thoughts and theori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to go deeply into the realities of life,analysis their design features,so as to "learn the advanced technologies from the West ".  相似文献   

17.
界画是中国古代绘画中一种与古代科学技术联系密切的门类。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及其化特质,深深影响着中国古代界画的发展轨迹及历史面貌。这里通过对不同时期古代科技的发展及其特质的梳理,探讨其对界画发展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探索规律到阐释文化 ——教育史研究的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史学具有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双重属性,它不仅探索教育的演化规律,也揭示人类教育活动的文化意蕴。多年来,国内的教育史研究,存在以科学探索取代人文阐释、重“西学”轻“中学”、知识结构失衡、研究成果影响不广等局限,损害了自身的学科价值。为了走出学科发展的困境,教育史学应从探索规律扩展到阐释文化。这一新的研究路径,要求“科学”与“人文”并重,扩大学术文化视野,树立教育史研究的整体观和全局观,“通”、“专”结合,从逻辑论证走向价值重构。  相似文献   

19.
石中英  梁卿 《教育学报》2005,1(1):51-57
从当代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本分析了20世纪不同版本历史、语和物理教材中的科学化,认为其存在以下有待完善的地方:在科学观方面,应该进一步强调科学问题、科学假设作为科学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刻阐明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的思想;在科学价值观方面,应该充分阐明科学的负面价值与内在价值;在科学发展观方面,应当修正“科学成就史观”和“个人英雄史观”,确立“问题史观”,突出科学问题、科学论争与科学家共同体在推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科学家的形象表征方面,应该注意表现科学家从事科学工作更为重要的一些专业性品质。  相似文献   

20.
深化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需要新的视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硕果累累,已成为中国公共管理研究的一个亮点,但研究成果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性有待进一步增强,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深化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建议重点关注以下五个课题:政府绩效评估理论框架的构建和学理层面的阐释;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政府绩效评估的心理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研究;特定政府层级、特定政府部门和特定政府管理项目绩效评估的研究.深化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应从宏观上着力,注意正确处理政府绩效评估政治性与科学性的关系、凸显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证研究、注意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在服务中求支持,在贡献中求发展、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和学术平台的搭建等五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