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抗战时期国统区工业生产自1942年起全面衰退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战时工业建设和资源利用,主要依托西南和西北各省,特别是四川、云南两省。抗战时期国民党抗战后方的整个工业,从抗战开始到1940年间曾一度发展,但自1942年起逐步走向衰落。国民政府经济部...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业合作运动在抗战时期的兴起对中国抗战的支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不是单纯经济救亡的生产行为,而是集赈济难民、支前生产和教育培训为一体的抗日民众运动。四川作为抗日的大后方,它的工合运动的发展更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抗战发生后,中国大片国土沦陷,国统区的燃料供应日趋紧张。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仅剩的一条国际运输线滇缅公路亦被日军完全阻断,国统区的燃料供应陷入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酒精作为一种重要的燃料,在抗战时期的军工、动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酒精工业因此倍受国民政府关注。四川系战时大后方糖料酒精工业的主要基地,酒精工业一度繁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统区所需动力燃料的匮乏,但因战时经济管理不善等原因,1943年后四川酒精业即呈现出急剧衰退态势。  相似文献   

4.
偏居西南的四川与重庆,到抗战时期,集中了全中国文化与文学的精华,因文学大师的纷纷到来,期刊迁至,四川期刊文学迅速发展,作家把巴蜀地区的人生感受与地域体验与启蒙、救亡、民族关系为主题的抗战文学融为一体,抒写了中国现代文学新的辉煌,谱写了现代四川期刊文学新的乐章,彰显了时代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四川农村合作运动的发展轨迹与中国其他地方大致同步,但也有其自身特点。“防区制”时代,由于缺乏中央政府力量的介入,四川合作事业发展明显滞后;川政统一后,通江、南江、巴中等“剿匪区”的农村善后催生了大量的合作预备社,四川农村合作运动得以初步发展;全面抗战爆发后,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的提升极大地促进了四川农村合作社数量的急剧增长,农村合作运动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抗战胜利后,四川农村合作运动仍旧保持着一种惯性的发展态势直至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终结。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四川公路建设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四川公路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不仅省内干线相继建成通车,而且还建成了联络周边省份的公路干线。这一时期四川公路建设的发展,保证了抗战军事运输,促进了四川经济发展,改善了城镇分布格局,并且方便了人们出门远行。  相似文献   

7.
抗日时期大工业内迁对西南经济的影响罗晓东1937年7月,卢沟桥事个以后,日军侵占’广东地区。中国抗战伞面爆发。国民党政府被迫迁都。处于中国沿江沿海的大部分工厂一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和破坏,不少民族资本家,为了发展战时生产,巩固后方,支持抗战,纷纷申请内...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从总的情况来讲,国民党政府基本上是抗战的。抗战,势必依赖一定的经济实力。支撑国民党政府抗战的经济来源主要是:战时生产建设的一定发展,抗战财政的维持,海外华侨的捐款赠物和国际经济援助。下面分别作一简述。一、战时生产建设的一定发展1、工业方面。战前,中国工业大多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抗战初期,这些地区相继陷落,经济遭受巨大损失。为了适应抗战的需要,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一些扶持后方工作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四川内河航运鸟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战伊始,战局迅速西逼。随着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和沿海厂矿络绎内迁,四川成为国统区之政治经济重心。这一新形势令本来就欠发达的川省交通更加捉襟见肘。正是以此为契机,四川的内河航运业临危荷重,在民族抗战中一度兴盛并发挥了巨大作用。本篇拟对此试作探究,旨在为四川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的研讨,提供若干可资借鉴的历史参考。 (一) 首先必须指出,国民党政府对四川内河航运的开发是缺乏预见性的,是迫于战争才仓促为之的。在1938年以前召开的国民党历次全会和中委会议上,竟无一条关于发展川省和西南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桐油成为四川重要的“土特产品”和外贸商品,在四川经济尤其是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民初以来的四川经济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鉴于学术界对此尚少专门论述,本文拟就辛亥革命后至抗战前夕(1912——1937年)四川的桐油贸易及其发展的原因、影响等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四川地区成为全国抗战的中心与大后方。战争期间,四川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主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同心同德、同仇敌忾,为打败日本法西斯作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伟大贡献。四川人民的牺牲与贡献,已永远铭记在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上。本文管窥四川在抗战时期全国征募寒衣运动中的表现,拟对四川在抗战时期的贡献这一宏观命题作一个微观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晋冀豫根据地的军事工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先修后造、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广大军工人员在党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采取多种途径,克服了生产要素上的难题;通过建立现代工业管理制度、开展生产竞赛和学习先进活动、重视职工培训和人才培养,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使军工生产不断向前发展,有力地支援了抗战,也改变了当时中国军事工业的布局,并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工业人才,在中国军工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爆发后,西南地区成为抗战大后方。国民政府把包括民用工业在内的一些重要工商企业内迁到云南,进行"战时经济"建设。内迁、兴建于云南的民用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为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危难时局与艰苦的生活环境并没有浇灭昆明史家的科研热情,他们以昆明报刊为平台,纷纷撰文对历史、历史学、史学的本质与功能、历史发展动力及历史研究法等重要的理论问题予以探讨与争鸣。这种努力不仅推动了中国传统史学的发展,同时,致用风气的兴起亦开辟了中国史学的新篇章。更为重要的是,以服务抗战时局为宗旨的治学范式,一定程度上为抗战事业的最终胜利提供了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抗战军兴,国民政府迁往四川,偏处西南一隅的四川顿时变成全国的心脏地区,全国各地的公路运输以四川为中心展开。四川公路运输已经超出了地方事务的范围,直接影响整个抗战大局。在管理体制方面,政府习惯使用行政强制和军事命令来处理公路问题。在营运管理方面,政府对营运线路和运输价格进行限制。在车辆管理方面,限制购车用车,设法提高有限车辆的运输效率。在机务方面,政府控制各类汽车配件的消耗,并在四川建立多处配件厂和修理厂。在运输监管方面,重点整治强行搭车和私带客货问题,努力维护战时交通秩序。四川抗战时期对四川的公路运输管理,展现了国民政府在战争时期的经济管理能力,也揭示了各方在川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掀起的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反抗外国侵略的一次壮举。它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可侮的伟大民族精神。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抗日战争中起了强大的支撑作用。上海抗战化在全国化发展中具有典型意义。随着战争进程的跌宕起伏,上海化的发展也相应经过了几个发展阶段,经历了从左翼革命化向抗战化的转变,抗战化的高涨,“孤岛”时期的化抗争和沦陷时期的化苦斗。抗日战争时期上海化发展的脉络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英勇历史。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都在沦陷区开展游击战。国共两党敌后游击战都在抗战中起到积极作用,但理论和实践上的差异导致两党敌后抗战的结果迥异。这种差异反映了两党阶级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抗战爆发后,作为大后方之一的黔北地区,一批近代工业兴办起来,城区商店林立,工商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这是在抗日战争这一特定背景下受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黔北工商业在抗战时期的发展,无论是对于当时的抗战形势,还是对黔北当时及以后的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抗战精神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乃至在处理战时、战后诸多问题时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梳理近十年来学术界发表的关于抗战精神的论著,对抗战精神的提出与形成、抗战精神的内涵与基本特征、抗战精神的历史意义及现代价值启示等问题作了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抗战精神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的几个问题,以期使抗战精神的研究更全面、更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