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技巧运动     
G833.319,G804.66 9700304技巧单人项目高难度动作的技术原理[刊,中]/胡信文∥安徽体育科技.-1996(4).-30-33.43表5(SML)技巧∥单人项目∥难新动作∥技术∥理论∥空翻∥动作∥规律∥技术风格∥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2.
空翻直2周接屈2周的连接动作,即小翻后直体2周空翻接快速后空翻、小翻、小翻屈2周空翻动作,是我国技巧女子单人项目优秀运动员王湘麒多次参加世界大赛使用,并荣获第9届世界杯赛金牌的一套动作,具有难度大,连接价值高的特点。这种连接技术技高一筹,成为当今世界女单项目的潮流性动作。为了掌握动作规律,发展高难度成套跟斗串,通过高速摄影和影片解析对该套连接技术进行了运动学分析研究。结果如下:从成套连接动作的重心运动轨迹曲线来看,完成直体与屈体空翻2周之间的3个连接动作(快速后空翻、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目前世界技巧单人项目的跟斗难度发展很快。男子的屈体后空翻三周,1080旋;女子的720直旋,及后空翻三周等高难动作均已出现并正式用于比赛。不少运动员还采用了空翻挂串动作。在空翻挂串动作中,快速空翻更有利于挂串难度的发展。我国优秀技巧运动员冯涛用快速空翻直接连接后屈体三周取得了成功。不仅提高了全套动作的难度价值,而且比用小翻来连接更增加了成套动作的气氛。显示了运动员高超的技艺及良好的素质。目前,这种连接方法在世界上还属首例。后手翻(俗称小翻)是连接高难动作及其它动作的基本动作之一。而快速空翻连接高难空翻动作,则是在小翻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技巧单人项目中,连接各种空翻动作通常用后手翻,后手翻的技术直接影响空翻的起跳。目前,随着空翻难度的不断提高,对后手翻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有必要对后手翻的技术作较为深入的力学分析。为此,我  相似文献   

5.
对技巧单人项目高难度空翻动作起跳、腾空和落地三个阶段的技术原理分析,从生物力学、运动学理论阐述了各种类型高难空翻动作的规律特点和要求,对高水平技巧训练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竞技性体操的自由体操和技巧运动的单人项目中,各种高难空翻动作的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空翻的高度,它是保证各种高难空翻完成的必要条件,只有具备一定的空翻高度,才能获得充分的空间和时间,以完成各种技术复杂的空翻动作。既然,空翻高度在自由体操及技巧单人项目中有如此重要的位置,那么,要获得空翻高度必须具备哪些因素呢?本文就该题目作一浅论,供同行们参考。一、技术因素从技术上讲空翻高度取决于起跳时人体重心的初速度和抛出角,在抛出角相等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技巧运动同其它一些竞技性运动项目一样,必须不断的创造难新动作,尤其是单人项目,一套动作中只有几个空翻动作,有的甚至只有一个动作。如果没有新颖独特的难新动作,不仅不能给裁判和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不能给对手造成威胁,因此,不断发展难新动作是单人项目的灵魂。我国优秀的女子单人运动员黄瑞芬(第五届世界杯技巧赛上两枚金牌获得者)在去年五月全国技巧赛上首先使用了团身后空翻三周这一高难度动作(以下简称后三周)。本文通过对黄瑞芬学习完成后三周动作的训练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其它运动  相似文献   

8.
世界女子平衡木技术发展新动向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调查访问、录像统计和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分析当今世界体操平衡木技术发展的新动向。结果认为,使用单个低难度动作为上法,运用“三个以上技巧动作”构成的“多连接”结合具有高加分因素的“体操/技巧”(或相反)混合的“二连接”,并采用D组以上难度的空翻或“三连接的空翻下”为下法,是当今世界女子平衡木成套动作结构编排的主要特征,而使用“腾空”的D+D技巧“二连接”和C组难度“同一个空翻”的“三连接”,开发“单臂前手翻”系列动作的新连接,以及使用E组以上的高难度空翻及其连接为下法,将是未来大赛女子平衡木技术发展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国优秀技巧运动员快速后空翻的动作结构和技术特点的研究分析,为使我国运动员运用更加科学、合理的高质量快速后空翻连接技术来提高成套动作的难度值和竞争实力,适应国际技巧单人项目的发展趋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高速摄影测试手段对我国2名优秀技巧男单运动员的“快速后空翻转体180°接前空翻两周”动作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指出了他们二者的技术特点及其差异,为今后该类连接技术的训练和深入研究,为技巧单跳项目“变向性连接技术”的大力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技巧单人项目的动作繁多,根据难度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笔者选择了“后空翻三周”和;直体旋”作为典型的难度动作进行分析。一、"后空翻"和"直体旋"的技术分析空翻动作过程可分成起跳、腾空、落地三个阶段. (一)腾空阶段腾空是空翻动  相似文献   

12.
《体育科研》2005,26(5):81-81
随着体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规则的修改,世界体操发展态势发生了某些积极性变化。本文采用典型案例和有关材料的比较,分析雅典奥运会之后世界体操的发展趋势与竞争格局,为相关人员提供理论参考。一、当前世界竞技体操发展趋势1.加难和创新是当前体操发展的主流:(1)单个动作加难和创新:2001~2004年规则修改,鼓励加难和创新。例如,很多原来属于10分的跳马动作降组,于是男子跳马涌现了大批10分起评的高难动作;(2)连接动作加难和创新:规则加大了连接加难的分值。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单杠:俄罗斯运动员涅莫夫一口气做了6个“飞行动作”。男女自由项目中,出现了踺子小翻快速空翻接直体空翻2周转体再接前空翻回笼,连续3~5个直体前空翻加转体的动作系列或连续3~5个直体空翻或后空翻加转体的动作系列。  相似文献   

13.
空翻动作是技巧单跳项目中不可缺少的动作。随着技巧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对空翻动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难、美、轻、飘、稳。空翻高难动作优化的实现与其高度密切相关,而高度又与运动员的速度、弹跳力以及掌握技术的合理性又密不可分。因此发展某一高难动作所需要的弹跳能力已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第39届世锦赛8名自由体操优秀选手完成的成套A分动作难度、编排连接方式及完成等情况的统计、对比,发现:使用"E组以上"更高难度的空翻,及发展和运用具有0.2分连接价值的"技巧空翻串",并采用稳定性较高的"D组以上"难度的空翻及连接为结束,是当今世界女子自由体操动作技术发展的新趋向。而在满足规则对舞蹈类动作要求的前提下,以相对较多的高难度技巧空翻,结合C组难度的舞蹈类跳步或加转体等动作,来配置10个最高难度的动作获取更高的A分价值,将是女子自由体操成套A分动作类型选择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5.
在80年全国技巧锦标赛中,我们对单人项目的空翻两周动作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了统计,从表一、二、三统计的情况分析,我国运动员空翻两周的技术,不论是翻转速度、高度(男单第二周高于第一周并且是直体落的有八个,女单有四个)、腾空时间都达到了很高水平,这说明我们已具备了发展后空翻三周动作的条件。为了群策群力攻克后空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与比较法,系统分析了第29届奥运会女子自由体操动作结构的编排特征。结果发现:采用E组以上的单空翻或具有02加分的技巧串为出场动作,运用一个高难度单空翻结合一个或两个有加分因素的空翻二连接或使用两个空翻二连接或两个高难度单空翻(或再结合一个无连接价值的技巧串),并在成套动作的第3种或“第3和第4种”技巧动作完成之前、后(或仅第3种之前)分别插入舞蹈动作及连接为中间动作,进而再以D组以上的单空翻或连接为结束动作。是本次大赛女子自由体操成套动作结构编排的主要特征。而普遍注重用音乐强化舞蹈动作的完成细节和增强成套动作的完成节奏、韵律及凸显运动员的技术风格和特色,还是本届大赛女子自由体操背景音乐配置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四年,我国首次完成了大回环转体360°的难新动作。八五年,在欧洲少年体操锦标赛上,外国运动员才正式在成套动作中使用。在以后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在我国少年体操训练实践中,大回环转体360°已经成为高杠空翻前的连接动作。先后出现了转体360°接交臂握前空翻,转体360°接特卡切夫,转体360°接京格尔空翻等。为快速、正确地掌握360°转体技术,普及这一难新连接动作,提高我国高低杠技术水平,本文对大回环转体360°的教学与训练进行了初步总结,供我国同行训练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18.
70年代初随着平衡木高空翻和高空翻连接技术的出现,为平衡木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技术领域。这是平衡木技术和难度在质上的突破和飞跃,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十年来在这一领域里动作的发展是很快的,技术是多变的。由于难度的不断发展,动作的进一步巩固和熟练,以及连接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平衡木难度由单空翻和空翻连接发展到高空翻和高空翻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武术对练项目空翻技术加大难度系数,增加翻腾周数及转体的可能性与具体做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武术对练中空翻难度动作进行归纳及技术分析,进一步发展创新武术对练项目高、难、新、美动作,以大力发展武术对练项目的精彩性,增强武术的观赏性,强化武术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前手翻是连接空翻与空翻动作之间的一个基本动作.由运动学分析证明了前手翻动作中的蹬摆腿,推手和翻转技术能够产生出较大的水平速度,通过制动起跳技术可以使水平速度快速转换,垂直速度迅速提高,从而保证了完成动作的质量和空翻动作之间的连接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