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重庆市两所中学305名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具有较积极的自我概念,但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表现在情绪不平和学习压力两个方面,其次是焦虑和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自我概念正向因子与心理健康问题呈负相关,负向因子与心理健康问题呈正相关;心理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批评、家庭自我、自我满意对心理健康问题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使用SCL-90量表对278名高职特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发现:(1)高职特困生心理健康状况水平优于普通大学生,但与普通高职学生相比无显著差异;(2)高职特困女生SCL-90总均分以及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分显著高于男生;(3)学生干部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两项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4)不同年级的高职特困生SCL-90得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采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对861名民办高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民办高校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在总的自我同一性和意识形态领域中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民办高校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在总的自我同一性、意识形态领域和人际关系领域呈现相似的年级特点,即扩散型同一性、延缓型同一性和成就型同一性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排他型同一性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且三年级得分显著高于二年级得分;(3)民办高校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在总的同一性和意识形态领域不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体育对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作用,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改善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机制,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思路,文章采用"大学生自我概念问卷"及"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 L-90)",对1263名体育院校的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了测量、统计与分析;结果: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自我概念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高自我概念水平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体育对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有积极影响;个体自我概念水平能较好预测其心理健康状况;大学生加强体育运动能促进自我概念发展,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加强体育运动改善自我概念是大学生心理干预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陈支那(2005)修订的《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大学生版)测量了596名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状况,并进行了不同层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整体情况较好,在性别、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兼职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存在年级、城乡和文理专业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及艾森克人格量表(EPQ)对480名高职生的自我概念和人格进行调查,探讨高职生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其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心理疾病防治提供理论支持。结果发现:①不同性别高职生的自我概念在道德伦理自我、家庭自我、自我概念得分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p〈0.05);②高职生自我概念的总分、道德自我、自我认同和自我满意均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0.05);③自我概念各因子与人格特征存在显著的相关(p〈0.05);④不同自我概念水平的人格特征存在显著差异(p〈0.001)。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SCL-90量表对大学生进行调查,对不同年级和性别的学生进行分析,发现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并根据调查结果,针对当前大学生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状况提出几条建议与应对策略。以帮助大学生完善自我概念,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人格特质、心理健康水平与网络成瘾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法对264位大学生(男115人,女149人)网络成瘾倾向与心理健康水平及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研究发现:(1)不同性别和年级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类型呈现显著差异,(2)人格特质、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和类型。(3)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精神质、抑郁、人际关系、二年级、掩饰性对网络成瘾倾向具有较强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静 《林区教学》2012,(4):35-37
采用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UP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大庆技师学院2011级998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该年级大部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焦虑,需要在教育教学中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着个体差异,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0.
丁晶  丁玲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4):121-124
本文运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宁德师范学院07、08、09级310名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上低于普通大学生常模,其中最明显的症状依次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敌对;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文理、生源和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咨询改善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效果.方法:通过问卷和会谈筛选了32名具有人际关系困扰的大学生,随机抽取16名大学生作为实验组,另外16名同质学生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团体心理咨询的方法,进行了为期6周的团体心理咨询.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在实施咨询前后分别对两组成员进行评定.结果:团体心理咨询之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的得分无差异(t=1.464,P〉0.05);团体心理咨询之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后测的得分上达到了明显显著差异(t=-3.411,P〈0.01);实验组在前、后测的得分比较上达到了极其显著差异(t=3.388,P〈0.001),而对照组在前、后测的得分上差异无显著性(t=0.000,P〉0.05):结论:在改善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上,团体心理咨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是民办高校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四川民办高校心理异常学生的人口学影响因素及三届异常学生的发展趋势.方法:采用SCL-90量表对两所民办高校三年新生做心理健康调查,筛查出的心理健康异常者进行人口学分析以及横断研究.结果:心理异常总体水平在家庭经济状况上差异显著,抑郁在性别上差异显著,不同家庭氛围对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具有统计学意义,父母的文化程度和与子女的关系对学生的人际关系、躯体症状和强迫症状有显著意义.2013~2015级的心理异常水平学生心理状态波动不大.结论: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性别、家庭氛围、父母文化程度等人口学变量对心理健康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460名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60名高职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查,结果表明:1.大多数学生295人(占79.3%)心理健康状况良好;20.7%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2.高职新生人际敏感、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大学生常模,“抑郁”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p〈.01);3.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专业、城乡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4.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490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490名大一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与全国大学生常模进行比较,对性别、生源地、家庭不同群体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我校大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良好,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心理问题检出率为7.01%;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问题突出;女生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症状比男生突出。农村生源与城市生源学生除了敌对,其他因子均差异非常显著;家庭不和谐学生心理问题比家庭和谐学生严重。应及时对大一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并有针对性地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以提高90后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初中生人际关系在心理健康预测学业成绩中的作用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使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586名初中生进行调查并获得他们的学业成绩Z分数,对三者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同时采用团体心理辅导方式对32名学生进行干预,在干预后对比干预组和控制组在人际关系困扰、心理健康问题和学业成绩上的差异。结果显示:(1)心理健康问题对人际关系困扰的路径效应显著,人际关系困扰对学业成绩路径效应显著,但是心理健康问题对学业成绩的路径效应不显著;(2)干预后干预组的人际关系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和学业成绩上显著好于控制组。结论得出:(1)人际关系困扰在心理健康问题预测学业成绩中起完全中介效应;(2)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状况及其辅导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修订的《大学生人际关系效能感量表》,对86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不高,大学生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总体上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和专业差异;农村学生的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水平显著低于城市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水平显著低于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独生子女的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水平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根据这些群体差异提出了辅导策略,以有效增强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生活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自编大学生校园生活事件量表,对787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1)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枝目因素主要包括:资源和环境、学业压力、负性事件和适应;(2)资源和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3)不同年级、性别的学生在各因素上表现出较显著的差异,不同住址学生在各因素上差异不显著;(4)适应始终影响大学生时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学习倦怠状况,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思路,采用《SCL-90量表》和《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丽水学院50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同家庭经济情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被调查大学生学习倦怠水平较高,年级差异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倦怠存在显著相关性,且学习倦怠总分及行为不当维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36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以探讨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人际关系的现状及其相关性,了解自我概念在个体人际关系发展中的影响作用。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自我概念总体比较积极,大学生人际关系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部分人际关系不佳的人群;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各因子均呈显著相关(P<0.01)。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SCL-90及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调查了山东省376名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得出民办高校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贫困生SCL-90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学生、农村学生在人际敏感及焦虑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城镇学生的结论,提出高度重视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家庭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加强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构建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