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许地山,是我国“五四”时期重要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他的创作以短篇小说为主,曾产生过一定影响,有一定的历史地位。他第一篇小说发表以后,就有人撰写专文评论,到三十年代,茅盾更撰写过《落华生论》,对他以往至此的创作和思想进行了较深入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著作之一,从诞生之日到今天,它始终保持着对学科的影响力。丰富的史料、对马克思主义的自觉应用、对社会现实影响因素的密切关注是其影响力的主要基石。如果进入《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生成的20世纪40年代、产生巨大影响的50年代上半期、被重新认识的八九十年代,以彼时的学科状况为背景,就不难看出《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重史料、史观、历史场景的“史”之品格,以马克思主义阶级论为依据的“论”的观念与方式,以及对“论从史出”的坚持,是其学科史价值最重要的体现。时至今日,这种观念对我们的文学思潮研究仍有正本清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未许落花生大地, 不教灵雨洒空山。——端木蕻良许地山,笔名落花生,原籍福建,生于台湾,是新文学运动时期的重要作家.二十年代先后留学美国和英国,并曾在印度研究梵文和佛学。1936年开始任香港大学文学院教授达五年之久,驰名海外。他毕生致力于宗教学的研究与著述,其作品,反映了他的思想进展与爱憎感情。许地山卒于1941年,终年仅48岁。  相似文献   

4.
任梦华 《文教资料》2001,1(1):153-160
许地山 ,名赞 ,1893年生于台湾 ,一生流离失所 ,坎坷困顿。他博学多才 ,触类旁通 ,在宗教学和文学领域都有极高的造诣。 2 0年代初 ,他的短篇小说《命命鸟》、《商人妇》、《缀网劳蛛》等在《小说月报》发表 ,其作品的异域情调、宗教色彩引起了当时较为单调的文坛的广泛注意 ,批评和表扬接踵而来。在30年代形成了一股研究许地山的热潮 ,许多大家如茅盾、郑振铎、沈从文等都撰文发表评论。文坛沉寂了一段时间后 ,80年代 ,年轻一代的文学评论家们又开始关注这位短命而杰出的作家 ,写出了一批有相当深度的评论文章。综观大家对许地山早期作品…  相似文献   

5.
佛教与许地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地山(笔名落华生,1893-1941年)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拓荒者之一,是位风格独特,独树一帜的作家。在新文学初期,他给新文学带来了新颖独特的题材,进行过特有的艺术探索,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其闪耀着佛教光彩的散文乃至小说,无不给读者一种奇特的神秘的审美感受。早在30年代,一代大师沈从文曾这样评价许地山:“在中国,以异教特殊民族生活,作为创作基本,以佛经中邃智明辨笔墨,显示散文的美与光,色香中不缺乏诗,落华生为最本质的使散文发展到一个和谐的境界的作者之一(另外是周作人、徐志摩、冯文炳诸人当另论)。这调和,所指的是把基督教的爱欲,佛…  相似文献   

6.
茅盾是“五四”以来卓越的文学评论家.在他的大量的文学评论中,不论是作家论、作品论,还是综述、漫评或偶记等,在社会学的美学批评方面,具有典范性意义.其中关于许地山的一些评论——《落华生论》①,通过小说、散文小品论述作家及其创作特色;《论许地山的小说》②,侧重小说的创作方法论;《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③,在综述第一个“十年”小说发展的概况与文学的主要倾向的背景上,论及许地山的创作主体意识——独特,深邃,开阔,在现代文学评论史的某方面,具有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胡适在日记中总结1934年一年的成绩时说,“在学问方面,今年的最大成绩要算《说儒》一篇。这篇字长约五万字,费了我两个多月的工夫才得完成。”唐德刚对此评价甚高,他说,“胡氏此篇不特是胡适治学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近代化史上最光辉的一段时期,所谓‘三十年代’的巅峰之作。”当然,反对意见也有,郭沫若在1937年便驳斥过胡适的这一论,并称他那种“公式主义”的研究态度,“是很成问题的”,这虽只是篇学术论,但却是一篇关于儒土——中国最典型的传统知识分子——的论,后来,胡适对知识分子的身份、责任,功用等看法均与此相关。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二十年论稿》(以下简称《论稿》)系范进军教授在高校从事语言、文学学术研究工作 2 0年的小结 ;也是他“无涯学海 ,畅意邀游”的一段真实写照和记录 ;更是一本“热闹”和“门道”都值得我们品味的书。《论稿》的“热闹”之处在于作者涉猎范围之广泛 ,研究探讨之精深  相似文献   

9.
关汉卿简论     
一 关汉卿在元曲四大家“关、马、郑、白”中列居首位.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戏剧家,也是一位杰出的世界文化名人。 他的生平资料,在正史上没有记载,民间的记录也很少,对研究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生卒年问题,根据现有资料推算,当生在1213年左右,卒于1283年前后,大约活了七十多岁。钟嗣成作《录鬼簿》时是1330年,钟说:“余生也后,不得与几席之末,故不能作辞,作传以吊云。”可见关汉卿在1330年前已死,故钟氏把他作为已死才人第一名。钟氏在雎景臣传中又说:“大德七年(1303年),公自维杨来杭州,余与之识。”如果钟嗣成与睢景臣相识时约二十来岁,则关汉卿的卒年当上推二十年,约  相似文献   

10.
《历史学习》2005,(12):21-21
公孙龙是战国时名家的代表人物,他最有名的名辩命题是“白马非马”论。他说:“马是指马的形状,白是指马的颜色,颜色既然不等于形状,所以白马也就不等于马。”他怕别人还不明白,又举例说:“‘买马’,当然买什么马都可以,不拘黄马、黑马。‘买白马’,那就不同了,非买白马不可,可见白马非马。”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是白马之非马,审矣。———《公孙龙子·白马论》“白马非马”  相似文献   

11.
《孔雀东南飞》最早收录在南朝末年徐陵编定的《玉台新咏》中,前有小序记该诗本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后人皆信以为真。本世纪二十年代,梁启超首先质疑,认为《孔》或为“六朝之作”,后有陆侃如、张为骐、盛瑞裕等人附和。而黄晦闻、萧涤非、余冠英、王运熙等人坚持《孔》为汉诗,这一观点至今日似成定论。胡适不选成“六朝论”,也否认“汉诗论”,认为《孔》产生于魏晋。笔者据诸家学者提供之证据,认为《孔》诗应产生于公元220年至320年间。  相似文献   

12.
《梨洲末命》:“有石条两根,可移至我圹前作望柱,上刻:‘不事王侯,持子陵之风节;诏钞著述,同虞喜之传文。’”自撰这副联语,恐怕表达了老人暮年的自慰心情。虽然下“诏”的主子“非我族类”,但严、虞两位确是余姚世产,本乡本土,对乡贤的仰慕之情是真诚的。又命勿棺而葬,却不交代思想,只说皮囊是我的,形骸“自主”,至使后人揣测不已。或以为“身遭国变,期于速朽”,或以为意在移风易俗,去厚殓之弊,或以为斥佛,或以为持正,或以为并非出于道德和功利的考虑,而是一种哲学境界,“是他关于人生  相似文献   

13.
生于台湾,长于大陆,留学于美欧,任教于港岛的许地山受西方文化影响很深,尤其是与宗教有着很深的缘分。然而,许地山毕竞是中国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更是根深蒂固于灵魂和血肉。因此,基督之“博爱”、佛陀之“慈悲”和儒家之“仁爱”、道家之“修为”融合统一贯串于许地山之一生。“救赎意识”、“色空观念”一旦与“修齐治平”结缘的时候,则转换成一种悲剧精神。许地山的两部重要作品《空山灵雨》与《缀网劳蛛》便正好表征着许地山的这种“以出世的情怀做入世的事业”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4.
张雪门先生(1891—1973)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著名幼儿教育专家之一。早在三十年代即有“南陈北张”(南京陈鹤琴,北京张雪门)之称。他毕生从事幼教工作,写了二十多本幼儿教育专著,对我国的幼儿教育有过重要的贡献和影响。作为他的学生,我有责任向我们广大的幼教工作者介绍一下我的这位老师。张雪门先生,浙江省宁波人。“他是清季的优贡生,为着爱好幼稚教育,引起家庭问题,更因家庭问题而愈加爱好幼稚教育。自从民国六年(1917年)起,他便在浙江宁波从事幼稚教育运动。”(张宗麟:《幼稚  相似文献   

15.
许地山是我国“五四”时期重要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许地山作品的题材、风格和他的“落华生”笔名一样,令人有耳目一新、戛戛独造之感,既没有人去模仿它,也没有人能够重复它。他独树一帜,既不同于鲁迅、叶绍钧力求以片断的生活揭示社会的奥秘,也不同于郁达夫、庐隐随着抒情的伴奏踏进自我心灵的王国。他以浓郁的南国风光、异域色彩和曲折的故事为躯壳,向同仁以及全国人民展示了他的创作才华和对社会人生孜孜以求而又忧虑重重的高洁灵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6.
许地山以《命命鸟》、《春桃》等小说出名,而又以《空山灵雨》中许多立意新颖而情思隽永的散文小品赢得读者的青睐!他是大作家又是大学者,他在文章中谈禅论佛,却并不宣扬宗教;虚而不妄的《空山灵雨》正是现代散文艺术园地中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把文学当作沽名钓誉、捞取资本工具的“作家”并不乏其人,而真诚地把文学当成宗教的圣徒却并不多见,许地山,是其中的一个。他在二十年代初曾写过这样的一首诗:“看我消瘦到指尖:/看我焦燥到唇边。/都为书涩,梦艰,/诗苦,情甜,/把人弄得七分儿糊涂,/三分儿疯癫。”(《看我》)这首诗是作家对爱妻真情的坦露,也可以说是作家自己一生在文学圣地中孜孜摸索真理的最好写照。  相似文献   

18.
《论语》中“论”的读音和意义《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儒家经典著作。大学、中专、中学的语文教材都选编了其中的内容。如《大学语文》中的《论语十则》、中师语文中的《论语七则》、中学语文中的《论语六则》等。但是,这些教材对《论语》的“论”字都未作注音和解释。因此,一般人都把“论”读作lhn,作“论述”解释。实际上,《论语》的“论”的正确读音是inn,是编纂的意思。“论”的繁体字是“偏”,“输”的古字为“命”,会意字,从““”从“。”。‘一是古“集”字,“命”即“册”,把零散的言论汇集成册谓之“命”…  相似文献   

19.
继江苏南京“许地山先生逝世切周年纪念会”(191年)和“许地山先生诞辰lin周年纪念会”(p四年)之后,p田年9月,回归祖国后的香港召开了“许地山教授学术研讨会”。该会由香港大学与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联合主办。与会者有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约刀余人。会议由原港大中文系讲座教授、系主任赵令扬先生主持。参加会议的祖国内地代表为我省台湾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王盛教授,还有(许地山研究集)编者之一杜汝森先生、电视文学专题片(许地山与(落花生人的编导之一标宪泽先生。许地山先…  相似文献   

20.
汲安庆 《师道》2010,(12):42-43
关于知行观,古代先哲多有论述。比如最早出现的《尚书·说命》认为“非知之艰。行之维艰”.宋代朱熹提出“论先后,当以致知为先;论轻重,当以力行为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