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目前有文言文学习中,我们常见的是教师进行文白互译和古汉语语法知识的讲授教学,有时教师也会在组织教学时请学生朗读或亲自进行范读,但文言文育读学习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语言依赖于习得,虽说我们今天学习文言文并不是为了用文言句式去交流,但育读量不够,会导致对语言没有整体的感悟。当然,在今天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古代灿烂文化的结晶。学习文言文 ,有助于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 ,培养文言语感 ,增加语言积累。加强初中生文言文的阅读训练 ,是新大纲、新教材最引人关注的特点之一。新大纲中对此作了明确的阅读要求 :“熟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 ,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新出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再次强调了提高初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必要性。初中生学习文言文要在正确诵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 ,达到背诵积累、汲取睿智、提高素养之目的。正确诵读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立足点。学生要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 ,反复熟读…  相似文献   

3.
姜俊丽 《成才之路》2009,(34):73-73
在近几年的中职语文教学中,我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有不少学生感叹文言文难学,越学越没兴趣。他们认为花时间最多的是文言文,背得头脑发涨的是文言文,可考试时出错最多的仍是文言文,应用起来最难的还是文言文,足见文言文学习的效率之低。其实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我们今天学习文言文不是为了写古文,而是为了使我们多掌握一种工具,为了更好地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也是为了更好地学习现代汉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我改变单纯以注重文言“语法”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文言文中的人文思想和优美意境通过诵读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美感,以“激趣”教学为主,通过“眼到…‘口到…‘心到”的操练,以培养他们阅读古文学作品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的教学是一个老话题。多年来 ,教师们在文言文教学上下了大的功夫 ,但收效不明显 ,究其原因 ,是没有处理好诵读与理解、讲解与自学、文字与内容、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笔者以为引起对这几方面的重视对于目前文言文教学的改进很有必要。一、诵读与理解并重对于文言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和大纲明确提出“诵读”法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许多教师强调多读多背 ,过分重视诵读而忽视对文言文字词句及整体内容的理解。学生无形中受到了消极影响 ,花大量时间去读和背 ,却不愿意去理解学习 ,揣摩内容 ,甚至连课文注释也懒得看。殊不知 ,正是…  相似文献   

6.
分析中职文言文的具体教学要求,旗帜鲜明地提出“诵读”是中职文言文教学的最主要的教学手段, “诵读”是教师必须熟练掌握的知识和工具, “诵读”教学应该贯穿于文言文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在体验“诵读”兴趣的过程中完成课文讲解、字词讲解及课文背诵,使学生在完成课堂教学后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培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相似文献   

7.
王佑霞 《学周刊C版》2011,(5):135-135
在当前的文言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不自觉地把文言语法的讲授放在了第一位,对诵读教学重视不够。课堂上常是教师范读一遍,学生诵读一遍,然后是教师分析语法,以至课堂上常常出现教师絮叨不止,学生鸦雀无声的现象。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厌学文言文。把诵读看成是一种负担,会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那么,加强诵读对文言文教学究竟有哪些好处呢?现简要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熟读成诵,能加深理解,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素材,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历代教育名家也都十分重视“吟诵”,苟子说,“诵数以惯之”;叶圣陶说,“只有反复吟诵,才能做到对课文有亲切的体会”。文言文的教学,更是如此,新课标要求诵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并在附录中推荐背诵文言文20篇。可见,教学中要求背诵、诵读的篇数增多了,鼓励学生多背诵,  相似文献   

9.
石娜 《教学随笔》2016,(8):81-81
诵读法是文言文教学的传统方法。它不仅能帮助学生体悟到语言的节奏之美、韵律之美,逐步提升其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逐步感悟到文言文的人文内涵,实现人文性教学目标。但是在当前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当中仍然还存在偏颇,本文将通过论述现阶段诵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简要分析研究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的策略优化。  相似文献   

10.
<正>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其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从文言文的文体特征出发,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诵读悟情、适当拓展方面实施梯度教学,帮助学生习得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结合学生的学情及文言文特点,教师从“悦读”“阅读”“越读”三方面展开教学,可以起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诵读法是文言文教学的传统方法。它不仅能帮助学生体悟到语言的节奏之美、韵律之美,逐步提升其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逐步感悟到文言文的人文内涵,实现人文性教学目标。但是在当前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当中仍然还存在偏颇,本文将通过论述现阶段诵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简要分析研究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的策略优化。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占有较大的比例,这些文言文无论是在语言还是在情感方面,都蕴含着美感。但在笔者见习的长春某中学,文言文的教学方式是教师逐字逐句地翻译讲解,文言文的美感大大降低。通过访谈和课堂观察,不可否认,这种逐字逐句的讲解在帮助学生理解文意、积累文言字词等方面有些成效,但这种讲解方法,会使文言文本身的美感和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降低,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提前解决生字词、带领学生诵读等方式来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和美感。  相似文献   

13.
许育红 《考试周刊》2009,(13):62-62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但在课堂上,教师常常包办一切,教师的阅读代替了学生的『剌读,学生缺少自己感知课文的实践活动。情感不能与作者直接交流。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对文言文产生厌倦情绪,更谈不上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我国传统教学是重视诵读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说的都是诵读的功效。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文言文教学中,合理的运用诵读教学法,将给学生学习文言文带来很大的帮助。本文提出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录音范读——学生再读的诵读教学法,以期使诵读教学产生最佳的效果。但这并不是说文言文教学只能采取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应根据学生情况及实际教学条件加以灵活的运用,诵读法与讲解法穿插进行,讲读结合,使文言文教学更有成效。  相似文献   

15.
诵读是一种自古就有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宋代的朱熹认为“诵读”为“真道学第一义”。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朱自清先生也曾指出:“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了解和写作的能力,教学的时候先由教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练着读,有时还得背诵,除背诵以外都可以看着书。”由此可见,诵读法是学习文言文的经过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培养学生的诵读热情,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诵读目的。这些选在教材之中的文言文,可以说是我国千百年来文化沉淀中的精髓。学生要体味几百年乃至几千年以前人的情感,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诵读是…  相似文献   

16.
在文言文教学中,合理的运用诵读教学法,将给学生学习文言文带来很大的帮助。本文提出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录音范读——学生再读的诵读教学法,以期使诵读教学产生最佳的效果。但这并不是说文言文教学只能采取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应根据学生情况及实际教学条件加以灵活的运用,诵读法与讲解法穿插进行,讲读结合,使文言文教学更有成效。  相似文献   

17.
<正>学习文言文,能够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然而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一直饱受诟病。究其原因,是教师在唱独角戏,一味灌输,如此,学生被动接受,自然毫无兴致。要想扭转文言文教学尴尬的现状,打造高效教学,就要以生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一、让学生读起来:反复诵读,品味感悟教学千法读为本。学习文言文,自然离不开诵读。  相似文献   

18.
金薇 《现代教学》2015,(Z1):92-93
近几年来,无论是在教材还是在考试中,文言文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由于时间距离所造成的学生视界差异,阅读文言文时存在着阅读障碍,使得文言文教学常常面临着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地:如若篇篇都串讲,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显得偏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则显得不足。而如若一堂课让学生反复读,自己体会、归纳,教师的"导向"作用就减弱了。诵读固然是文言文语感培养的重要途径,但这必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当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时,会导致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学习兴趣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李静 《现代语文》2007,(6):101-102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儿时诵读的诗词到学校中系统地、有规律地学习,文言文的学习始终伴随着我们。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相当多的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没有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片面侧重翻译文章,认为只要能用现代汉语讲明白就行了,会解释《教学大纲》强调的重点字、词、句式,能够应对考试即可,当然,这个过程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但这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20.
【解题指导】关于文言文教学 ,张必锟先生曾提出“一个转变”和“一个转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一个转变”是指课堂教学要从以教师讲解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练习诵读为主 ;“一个转移”是指把立足点从讲翻译、谈语法转移到指导学生诵读上来。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文化素养、审美趣味、道德评价的集合。文言文首先是“文”。同学们只有从文章的整体出发 ,“反复诵读 ,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 ,读出感情 ,读出气势 ,如出自己之口 ,如出自己之心” (于漪语 ) ,才能把握文言文学习的规律。因此 ,下面设计的文言文阅读题 ,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