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新一轮军队院校教育改革对生长军官实施"本科教育加首次任职培训融合培养"的新模式,对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实验教学是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依据新制定的课程大纲要求和军委关于本科教学实验室的建设标准,并学习借鉴其他院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对机械基础实验室的功能定位、建设思路和目标、实验层次划分、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项目设置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机械工程基础实验室、机械工程基础专业教室、工程图学基础实验室和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室的建设实践,较好地满足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4,(A1):145-147
当前,军队院校教育正从以学历为主向任职教育为核心转变,这就对各个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基础+技能"为主线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使培养的人才适应部队职业岗位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杜强  王强  张均富  柳在鑫 《考试周刊》2012,(22):171-171
作者根据本校近年来“双师型”教学队伍的发展情况和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调整,对“机械设计”这门专业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并提出了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基于传统的验证型实验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机械设计教学的要求,机械工程教学体系面临深刻的变革.机械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模式已成为工科院校培养机械工程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从机械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出发,分析了机械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从而具体探讨其实践过程的有效性,并提出了一些积极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高素质文秘人才培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秘书专业教育中注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秘书人才的重点。文章分析了高素质秘书人才的素质要求及培养目标,并从优化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对高职学校秘书专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海峡两岸产业交流的深入,面向海峡两岸和海外的机械工程人才培养要求具有复合性、具有创业能力和创新性能力。从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的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出发,利用学校的学科优势,提出了以工程设计为脉络,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勇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与学校的"三链结构"相适应,以科学的课程安排为基础,以强大的学科优势为支撑,借助于创新性强的知名企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本文对大学生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评估标准,管理策略等诸方面进行了探讨,阐述了进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实验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关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及思考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首先论述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素,基本结构,理论基础,然后从课程内容体系,课程结构体系,教学模式,培养途径,教学评价方面透视了20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最后指出了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且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和改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自身特点,论述了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合理设计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9.
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当前应用型本科教育和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盐城工学院优集学院在培养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方面的探索与实践,阐述了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路、内容和具体实施。这对进一步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专业能力培养模式改革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索了机械工程人才培养的"大工程观"内涵,对机械工程人才培养"大工程观"形成过程、课程体系构建、非正式学习能力教学模式、新型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等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构建了与一流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大学数学是高等教育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是通识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扎实的数学基础。黑龙江工程学院作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CDIO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单位以及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对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又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将结合黑龙江工程学院大学数学课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深入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数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机械设计基础课实践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设计基础是为近机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工程科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结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模式、实践环节等6个方面,对如何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实践研究型教学模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尝试寻找一条培养具有创新素质优秀人才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立项背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和机械设计CAD技术基础等课程是量大、面广的技术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机械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干课程,在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原来承担这些教学任务的机械原理教研室和机械设计教研室都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机械学科之一,经过多年的建设,在教学、科研及队伍建设等方面有良好基础。因此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于1996年12月被原国家教委批准立项筹建。基地建设的目标是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龙头,以教学改革为重点,在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4.
依据高等职业教育(高职)专业人材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对《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指出《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的出路在于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的前提下,对《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核模式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改革与实践,同时注重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于机械设计基础相关的各项试验按照一个独立的教学体系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对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培养创新和综合设计的实际能力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6.
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合理的课程设置支持,最终需要适当的教学模式得以实现.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每门课程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合理地改革教学模式.基于此,以知识的构建、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为三个出发点,从课堂教学模式与课外指导模式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何改进英语专业基础英语的教学模式,以期使基础英语教学充分地服务于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当前社会对机械工程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提出融合德国机械工程教育元素,探索机械工程类实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从教育理念的引入、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课程体系的优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外部资源的利用以及相应的教育实践等方面提出相关的措施和方法,培养出研究型、应用型、宽口径、跨学科、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8.
张鄂 《教育教学论坛》2015,(13):120-122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等院校面向机类、近机类工科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在论述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应用型本科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结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内容及其特点,提出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实验教学的改革方法,以促进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表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对促进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改变教学观念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21世纪所需要的高质量、高素质的机械工程人才,我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在"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实践"的改革指导思想下,在教学内容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锐意改革,将课程体系作了优化调整.将传统的<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和<公差>部分内容整合成一门名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使课堂教学时数压缩了三分之一,本文就如何在更短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向学生讲授更多、更新的本学科的知识和信息,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改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模具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模具专业为例,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的方法,并对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探索,针对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改革对教学组织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