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声音     
《网络传播》2007,(12):93-93
“很多新媒体内容提供者喜欢贴一个‘杂志’的标签。他们没有印刷版,只是弄一个网站,时不时更新内容,然后管自己叫‘杂志’,你能怎么办?说它不是杂志吗?它的进入门槛如此之低,几乎人人都可以建一个网站,然后管自己叫‘杂志’。比如Blog,是杂志吗?我不知道,我不是排外的人,我会说,OK,这是一个没有出版周期的杂志。”  相似文献   

2.
“我们这儿看的是‘电子报纸’,用不着邮递员送。”小虎子说着,一按电钮,墙上的荧光屏上就出现一张报纸,刊头是《未来时报》。“这《未来时报》是一个小时出四版,真的叫‘时报’。你上次来的时候,还叫《未来日报》呢。听说,现在‘信息’越来越多,他们准  相似文献   

3.
张港 《新闻三昧》2005,(3):56-56
吕叔湘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札记叫《反义动词》(见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语文杂记》),其中谈到:“口语里只一个词,借进借出都叫‘借’,古汉语里‘借’和‘贷’都是既可以进,也可以出。”  相似文献   

4.
梁衡 《传媒》2000,(1):44
新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刚发生的,如昨天召开了某个会议,哪个要人来访,发生了某个案件等等,这些事时效性较强,可以叫‘瞬间’新闻,稍纵即逝。记者写这种新闻关键是要快,叫‘抢’新闻。因为一是这些事件一旦为别人报道,你就没有再写的价值,二是时间一过,成了旧闻,即使没有报道过,你再写出来也没有人看了。还有一类新闻,是那件  相似文献   

5.
工资待遇与工作态度郭东斌记得犹太教法典里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人对你说:‘我工作了,但毫无结果。’你不要相信。如果一个人说:‘我还没干,就获得了成就。’你也不要相信。如果一个人说:‘我工作过了,也有所收获。’你可以相信。”第一种人认为工作不会有收获...  相似文献   

6.
刘淼 《青年记者》2002,(10):11-11,21
“你‘阁楼’了吗?”最近在法国年轻人中间流行的这句问话,并不是你装修房子的事,而是问“你有没有参加第2次电视真人秀‘阁楼故事’的选拔赛?”  相似文献   

7.
七月底,孝感市国营朱湖农场菱角湖养鸭场张榜公布半年决算。围观的人们打趣着一位叫郑国曙的小伙子:“喂,讲一讲你的‘女状元’是怎样教你的!”名列榜首的“女状元”叫池双兰,是小郑的妻子。小两口包养一棚鸭。小郑不在行,妻子就成了他规规矩矩的师傅。去年冬,小池回娘家住了一宿回来,一进棚舍,就见丈夫蹲在角头,抱着脑壳抹眼泪。再一看,满棚鸭全都趴下了。她定神一查:嗨,急个么事!不就是昨晚降温、棚里没加垫草,鸭子发了“冷瘫”么!小池半是嗔怪、半是温存地轻轻搡他一把:“亏你还是个男子汉哩!给你讲了‘两箩筐加一筲箕’,怎么连个‘窝干食饱’也忘了?……”话音才落地,小郑泪  相似文献   

8.
互动     
王晓明 《视听界》2007,(3):120-120
“县级电视节目改革,出路在哪?”“县级台要办好至少一两个品牌节目,并且依靠这一两个节目品牌节目形成‘帐篷效应’、‘吊床效应’,带动整体节目的提升。为地方党委、政府做好宣传,可以拿出专门的时间段、专门的节目。否则,还没等你改革,先把你给‘改’了。”台上台下,都不约而同地会心一笑。  相似文献   

9.
《青年记者》2005,(8):29-32
我在经济日报也好、人民日报也好,特别是经济日报,没有人叫我“范总”,都是叫“老范”,到了人民日报以后,大部分人都管我叫“老范”,后来有一些人开始叫我“范总”,但是我觉得“老范”更亲切一些。  相似文献   

10.
我1978年进县广播站当编辑,一位好友开导说:“那是个‘出生入死’的地方,不可呆长。”我听了有点摸不着头脑:“啥叫‘出生入死’?”他说:“广播这一行待遇差,‘进步’慢,入了行就甭想有什么发达,只能当一辈子末流编辑”。我就此请教一位老编辑,他反问我:“你爱不爱广播这一行?”我说:“爱呀,不爱咋进  相似文献   

11.
现象类稳态新闻的可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理论家梁衡将新闻分为三类:瞬间新闻、稳态新闻和预见性新闻。他解释说,“实践中,我发现报上登的新闻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刚发生的,如昨天召开了某个会议,哪个要人来访,发生了某个案件等等,这些事时效性较强,可以叫‘瞬间新闻’,‘显性新闻’,稍纵即逝”。“与‘瞬  相似文献   

12.
老兵报道员     
最近,我在病房结识了一位战士报道员,他叫刘道兵。他和病房里的其他几位战友,经常帮助一些重病患者做好事。端屎倒尿,打水扫地,他总是干在前头。一次,病房厕所下水道堵了,他第一个到厕所掏大便,其他几位战友总是跟随着他,听他的调遣。人们问他:“你是班长?”“不是!”“你是……?”“我是老兵报道员,指导员常告诉我:‘什么叫老兵报道员?就是意味着受的教育比人多,觉悟比人高,工作比人强!’”老兵报道员@史广胜  相似文献   

13.
一位当经理的朋友告诉我,去年初他曾向店里职工保证要落实“八条福利措施”,到年底只有两条未兑现。“真没想到,发牢骚的人这样多,都说我‘开空头支票’。其实,不是明明落实六条了吗?”听过他的话,我不觉一笑:“谁叫你打那个‘包票’?你当初满可以讲‘虽说订了八条,但完全落实也许只有五条’。嘿,到时候却有了六条,谁不拍手称好!”心理学家用一个公式来揭示此中的规律:人的情绪指数=期望实现值/内心期望值。当期望实现值与内心期望值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的  相似文献   

14.
数字、标点、字母、外语单词等嵌入标题,如果用得好,形象生动,引人入胜。但有些‘嵌入’却叫人堕入‘五里雾’中。如《Pub风行台湾》(《羊城晚报》91 7 12二版),不查字典,基层读者有多少人了解‘PUB’(小酒店)的词义?词义尚且不明,标题能不叫人费  相似文献   

15.
陈谨  王毅 《大观周刊》2006,(25):6-7
从1974年到现在,杨煜明在昆一中任英语教师的过程,几乎是中国文革后的中学外语教学发展史。他亲历了这个从排斥到重视的急速发展的时段,也只有他能如此由衷地感叹目前甚好的前景,“英语课终于从‘要你学’变成了‘你要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新闻理论家梁衡将新闻分为三类:瞬间新闻、稳态新闻和预见性新闻。他解释说,“实践中,我发现报上登的新闻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刚发生的,如昨天召开了某个会议,哪个要人来访,发生了某个案件等等,这些事时效性较强,可以叫‘瞬间新闻’,‘显性新闻’,稍纵即逝”。  相似文献   

17.
辛妍 《传媒观察》2005,(9):11-13
“你找‘法晚’?这报纸在北京卖得可好。我家原来订了另一份报纸,现在改订‘法晚’了。”去《法制晚报》采访的路上,热情的北京的士司机如是说。  相似文献   

18.
也谈“评论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评论价值”?潇雨同志提出:“‘评论价值’就是指新闻中是否蕴含了值得阐发的、对读者有教育意义(广义的而不是狭义的)的、重要或新鲜的思想观点。蕴含了这种思想观点的就叫有‘评论价值’,没有蕴含这种思想观点的就叫没有‘评论价值’。”(《“评论价值”刍议》,见《新闻战线》1984年  相似文献   

19.
《青年记者》2008,(8):5
据《南方人物周刊》,台湾作家龙应台在回答怎么理解作家的独立性时说:“独立性对于我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每一件具体的事情出来后,我都要具体去衡量,怎么样才叫独立性。比如请我出任‘监察委员’——监察独立于行政立法司法,它是台湾政治里的一个独立的机构,专门弹劾政府官员的,也可以弹劾‘总统’。可是后来我发现,它是‘合议制’的,也就是说,你提出的弹劾,必须得到院内大多数‘委员’的同意,才有效。我相衡之下,觉得,那个力量还不如我站在写作的岗位上呢,所以婉拒了。我想说的是,在现代民主社会里,  相似文献   

20.
新闻浮世绘     
3位高级’‘海归”以1美先年薪被上海徐汇区政府聘用.发达国家政府机构常见的“,美元官员..首/哎你这俗、人不如改名叫花仙子或七仙女之类的吧!训47新闻浮世绘@郭竞雄 @言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