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大众科技》2011,(4):10-10
英国和新加坡研究人员近期报告说,他们制造出能够观测50纳米大小物体的光学显微镜,这是迄今观测能力最强的光学显微镜,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在普通白光照明下直接观测纳米级物体的光学显微镜。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气象观测由以往的人工观测演变到现在的自动化观测,自动化观测的运用极大的节省了观测站的人力资源,降低了成本,但是在运用自动化观测技术的同时发现人工观测数据与自动化观测数据是不同的,通过研究表明造成差异的原因有很多,有客观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最终事实证明气象观测中运用自动化观测得到的数据优于人工观测。因此,本文通过对本气象观测站2009年1~12月的全年资料分析,自动化观测与人工观测温度数据的对比,找出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北京古观象台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始建于1442年,是明朝、清代以及辛亥革命之后的国家天文台,于1929年停止天文观测,接待观众参观。这是我国第一座“天文博物馆”。古观象台从建台至今已有557年的历史,以台上连续进行天文观测长达487年,这是  相似文献   

4.
2007年5月8日,世界各大媒体都报道了一条重大的宇宙新闻——美国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叫做SN2006gy超新星的大爆发。这是有史以来人类观测到的最强的超新星爆发,爆发时产生的亮度是太阳亮度的500亿倍!这绝对是一场震撼宇宙的大爆炸!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7,22(4):315-316
我国最大口径的通用光学天文望远镜2007年5月12日在中科院/云南省丽江天文观测站落成并正式投入使用,这是目前我国及东亚地区最大的天文光学望远镜。随着这架口径为2.4米的望远镜投入使用,丽江观测站将成为我国南方最重要的天文观测基地,每年可容纳数十项具有先进水平的天体物理课题在此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天文观测和记录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代帝王自称为天子,并且在历代王朝中都设有专门的官员进行天文观测,由此可见古代天文学在我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秦代,负责天文学研究的官员被称为太史令,以后历代多沿袭这一称呼并稍有变化,到明清时期,天文观测主要由钦天监这一专门机构负责。  相似文献   

7.
浅谈高铁客运专线路基沉降观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柳 《内江科技》2010,31(3):100-100,105
本文在介绍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沉降观测重要性的基础上,主要对沉降板、单点沉降计、剖面沉降管、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沉降观测桩这五种沉降观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这对今后的路基沉降观测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颗卫星——"高分一号"于2013年12月30日正式投入使用,这标志着我国对地观测新时代的开启。"三高"卫星所谓高分辨率,主要体现在空间、时间和光谱分辨率3个方面。高分工程由天基观测系统、临近空间观测系统、航空观测系统、地面数据中心系  相似文献   

9.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发展潜力大应予高度重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生态学、地学、农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开展长期定位观测和科研工作的创新基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专家在多年跟踪调研基础上,结合当前国家科技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建议在国家层面加强对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重视和统筹,加大野外站的稳定支持力度,夯实我国基础研究领域的这一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0.
近日,俄罗斯联邦水文气象和环境监测局应用地球物理学研究所发言人宣布,他们于莫斯科时间25日4时50分观测到强度为X5级的太阳耀斑活动,这是自2012年3月9日以来天文学家观测到的最强的一次太阳耀斑活动。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的地面气象观测中,一直未能实现冻土的自动观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基于微型雷达技术实现冻土自动化观测方法,在不改变气象部门沿用的业务规范和观测方法的前提下,设计了一种基于超声波雷达测距原理的冻土自动观测仪,并进行了外场对比观测实验,结果表明:冻土自动观测仪能精确测量冻土深度。各项指标符合中国气象局《冻土自动观测仪功能规格需求书》的要求,进而验证了基于微型雷达技术实现冻土自动化观测方法是一种科学合理的冻土观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 英国《自然》杂志的一篇论文宣布,根据最新观测,宇宙结构是平坦的,而且将永远膨胀下去。 根据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大爆炸学说,宇宙是大约150亿年前由一个非常小的点爆炸产生的,目前宇宙仍在膨胀。这一学说得到大量天文观测的证实。这一学说认为,如  相似文献   

13.
美国宇航局观测到一个超大质量黑洞吞噬一颗红巨星。这个超大质量黑洞潜伏在一个距地球27亿光年的星系中央。由于距离黑洞过近.不幸的红巨星被黑洞的巨大引力撕裂,最后走向死亡。这是科学家第一次观测到红巨星被黑洞吞噬。  相似文献   

14.
在航空气象中,云作为影响飞行的重要因素,在对云观测并判断时,应由云形成的地区纬度、物理机制、当地季节变化、地形情况等出发,根据云外貌特征、数量多寡、凝结高度等,判断当时甚至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状况。而对云的观测,是判断本地当时以及未来天气情况的重要参考,而这也是夜间观测云的重要方式。下文对此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地面上,望远镜大小都一样1999年11月26日,在夏威夷,科学家清晰地目睹了发生在6.2亿千米以外土卫一上的火山爆发。这是一次令人振奋的天文观测,要知道从地球上看这次火山爆发的光斑大小,就像是在2千米以外看这句话末尾的句号那样小。虽然大型望远镜应该能够观测到遥远天体上的微小变化,但是在厚厚的,特别是不太透明的大气层下面的望远镜要想观察清楚上述变化,几乎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6.
《大众科技》2011,(3):4-5
近地面50米范围内是沙尘暴发展变化最为剧烈的区域,绿洲防护林可以减少70%的沙尘水平通量,消减风速30.5%~52.9%,防风固沙林和农田防护林网对沙尘暴的阻截作用非常显著。这是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经过5年的观测研究获取的一组结论,该站研发的“0~50米近地面沙尘观测系统”为沙尘暴灾害防治和荒漠绿洲防护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在地震观测中主要分为测震观测、强震观测、前兆观测三大类,观测仪器种类多,仪器内部电子技术特性要求提供持续稳定、满足负载要求的直流电能;另外地震仪器器材昂贵,维护成本高,这就要求有一个相对稳定可靠的供电环境;最后地震系统对观测数据稳定性、连续性和精度有着高要求。综合以上需求,直流稳压电源在地震观测中就有着广泛运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从东京可看到悉尼一粒米大小的物体,这就是太空观测卫星的威力。太空观测卫星使人类拥有了洞察宇宙的太空之眼。  相似文献   

19.
意歌 《科学中国》2006,(5):12-12
据英国New Scientist近期报道,美国航天局的高速天文望远镜已经观测到黑洞诞生时的迹象.有些黑洞看上去是阵发性诞生的,能持续整整一天,而不是瞬间单独爆炸形成的。这一观测震惊了天文学界。  相似文献   

20.
盲源分离问题的提出只是20世纪80年代的事,其真正的研究热潮则只是近10年的事,目前仍然是信号处理中一门朝气蓬勃的热门学科。它所要解决的问题说起来很简单,就是要从混合的观测数据向量中恢复出不可观测的各个源信号。这里的“盲”有两层含义:一是所要恢复的源信号不能直接被观测,二是所接收的观测数据向量到底是由源信号如何进行混合而成的也是未知的。而从观测数据向量中分离恢复出各个源信号也是通信、语音、地震和生物医学等很多领域中进行信号处理的自然需求。由于源信号未知、源信号的混合方式也未知,所以这是用普通的信号处理方法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