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发展入编辑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兰 《中国编辑》2007,(4):39-42
网络媒体获取信息源机会的相对均等和网络即时传播的特点,造成网络媒体内容日益趋同。网络媒体之间的生存较量开始转向尝试和差异化的竞争,新闻专题成为网络媒体竞争的主战场。尤其在网站采访权尚未完全放开的情况下,以编辑为主的网络新闻真是制作在竞争中具有重要地位。从新闻的选题、角度策划到新闻报道的谋篇布局和尝试切入,最终落实到栏目与结构的设计编排,乃至各种信息手段的灵活的运用,无一不是网络编辑的编辑思想、策划能力和组织技巧的充分体现。这其中到底有多少规律可特循,有无经验可鉴?本期始刊发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彭兰撰写的网络新闻专题编辑系列文章,希望能对广大网络新闻编辑有所帮助。[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在网络媒体的发展初期,整合、快速的编辑理念成为其与传统媒体抗衡的利器,但缺少一个重要的理念——互动.从两会网络报道的这些变化可以看出,网络媒体正在践行着网络新闻编辑的新理念,即深耕精编的理念、策划原创的理念、可视化多媒体的理念、互动引导的理念和新闻营销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曹曦 《新闻传播》2004,(12):69-69
新闻网络媒体要想抓住更多网民的“眼球”,就要喊出自己的声音,制作一些有分量的、漂亮的原创报道,因地制宜搞好地域新闻和突发事件的报道,因此就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新闻资源,从文字、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多方面加大对新闻的整合力度,编辑出有自己特色的文章、专题,只有这样才能扩大网络媒体自身影响,树立威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际新闻报道日渐成为中国媒体的一个重点工作.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报道类型.从中央级媒体到地方媒体,都开始重视国际新闻报道.不少地方媒体在国际新闻报道上,虽然没有第一手资料,但是也开始日渐形成规模,提倡更多的报道策划和板块设计.甚至大量没有采访权的网络媒体也开始在这一方面着力,通过编辑和整合传统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形成一种新的国际新闻阅读平台.  相似文献   

5.
李俊 《网络传播》2006,(10):28-30
从读者的视角观察,今天的网络媒体更像是以《参考消息》、《读者》为代表的整合、集萃式报刊在新技术条件下的集大成者。拥有原创新闻资源的网络媒体通过合作、交换等方式大规模地借用“他山之石”,转载新闻与原创新闻之比达到数倍甚至数十倍;缺少原创新闻资源的商业网站更是把新闻资源整合作为其媒体战略的核心,凭借资金和实力的优势开展形形色色的“圈地运动”。  相似文献   

6.
目前,类似于新浪这样的商业网站还不具有时事新闻的采访权,它所能做的是从纷繁的新闻中选择新闻、修改标题、编排新闻,同时也正是因为没有采访权使其将精力集中在新闻的策划和编辑上,尤其是遇到重大事件时,这一体现尤为明显。本文主要通过对新浪网新闻中心2005年一些重大专题的制作来谈谈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与编辑。关于网络新闻专题的定义,较早的有:网络新闻专题是以“集装箱”的方式,对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某一主题或某一事件进行快速、立体扫描与透视的一种新的新闻表现样式。彭兰在《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一书中是…  相似文献   

7.
有一种观点认为,互联网时代海量的信息超出了一般人的接受能力,因此特别需要作为把关人的编辑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加工,把编辑后的信息送到人们面前。因此,不同于以往的原创第一,互联网时代是编辑当道的时代。虽然这种观点未免有夸张和偏颇之处,但互联网时代的编辑显然将在网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充分发挥信息集纳、筛选和编译者的重要作用。同时,与传统媒体的编辑工作相比,网络媒体的编辑在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工作风格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网络媒体的出现无疑对编辑在知识储备、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  相似文献   

8.
网络新闻的标题一般与正文是分离的,它通过超链接手段与正文相连.因此,网络新闻标题的主要功能变成了吸引网民的眼球.由于我国的网络媒体没有相应的采访权,其新闻来源大量依靠转载,网络新闻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现象.这样一来,网络新闻标题又成了网络媒体间的一种竞争手段.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网络新闻标题开始过度追求吸引眼球,从而带来种种失范现象.  相似文献   

9.
文摘类期刊是相对于原创期刊而言的,它的稿件不是直接出自第一手作者,而是由文摘编辑选自其他的纸质或网络媒体,并依据媒体自身的读者、市场定位、风格特色进行一定的编辑加工,从而提供给读者的一种期刊形式。  相似文献   

10.
周群 《今传媒》2012,(3):38-40
商业门户网站在我国网络新闻传播中占有优势地位,现有法律法规并不允许其自采新闻,并对新闻来源作了严格的限定。本次调查发现,商业网站的原创新闻已经接近全部内容的三分之一,且超过新闻网站新闻原创比例,商业网站通过各种途径已经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采访权限制。本文认为,对商业门户网站新闻采访权限制已经意义不大,逐步放开商业网站采访权,将其纳入到日常的新闻管理之中更有利于对网络新闻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赵少俐 《青年记者》2012,(21):83-84
当下网络媒体迅速发展,需要大批具有原创能力、专业新闻采编及丰富策划经验的从业人员.只会“拷贝+粘贴”的网络编辑已难以适应网络媒体的需要.网络编辑除了为网站转摘服务内容外,更需要掌握与网络受众互动的技巧、了解受众的阅读需求和习惯,挖掘更有价值的稿件等.  相似文献   

12.
网络媒体被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它的出现给传播领域带来全方位的深刻变革。媒体中流传着一句话:网络新闻只能活15分钟。网络媒体最初给人的直观印象就是海量。当这种海量新闻已经达到一种“不见庐山真面目”的态势时,就需要网络编辑摸索出网络新闻整合之道,带领受众走出“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标题整合——网络编辑的最常态新浪的陈彤曾经说过,“如果网络新闻编辑是完美主义者时问题就“严重”了。因为超链接等各种编辑手段的“发明”,使网络编辑们为了追求完美可以在一篇文章或者专题里做数个超链接。对网民而言…  相似文献   

13.
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第18次互联网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在使用互联网的人群中,浏览新闻的网民占66.3%,82.6%的网民通过上网获取信息,上网浏览新闻已经成了网民最主要的活动之一。然而中国现在的网络媒体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新闻媒体单位,网络记并没有采访权。不过这并不妨碍网络媒体获得新闻:政府认可的新闻网站如人民网、新华网、千龙网等,是依托传统媒体的新闻资源,由网络编辑给予编发;其他如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的新闻除了来自人民网、新华网等新闻网站,就是转载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的新闻,其中报纸是门户网站新闻最主要的来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全媒体时代,传媒产业面临着新的媒介生态,尤其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普及,让新闻网站也切身体会到了发展的危机感和变革的紧迫感。原创团队,这支地方新闻网站里不断壮大的网络记者队伍,在如今“人人都是记者”的传媒生态下也在摸索创新。从报道手段到传播途径,顺应全媒体潮流,打造App、手机报、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发挥网络媒体原创整合报道新优势。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新闻专题的发展折射出网络新闻编辑观的演变。这与网站新闻发展模式的探求相吻合,体现了中国网络媒体从“文摘”模式向“原创”模式的转变。作为四大门户网站,网易和搜狐的专题很好的体现了网站的编辑观,而这种编辑观又反映并影响网络新闻专题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时代是编辑当道的时代。虽然这种观点未免有夸张和偏颇之处,但互联网时代,编辑显然将在网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充分发挥信息集纳、筛选和编译者的重要作用。同时,与传统媒体的编辑工作相比,网络媒体的编辑在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工作风格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如何完成从传统媒体编辑到网络媒体编辑之间的角色转换,顺利适应新时代对新闻编辑工作的挑战,已是广大编辑面临的紧要问题。 要研究这个问题,首先就必须搞清;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有什么区别?以人民日报及其网络版为例进行的研究发现,网络媒体的内容、发布特点…  相似文献   

17.
网络媒体由于自身所拥有的即时性、交互性、资料性、贴近性等等特征,能够向读者提供不同信息的各种内容。但综观网络媒体的现状,无论是综合新闻网站,还是专业类新闻网站,或是传统类新闻网站,目前还不能让读者非到你的网站上来了解信息不可(除极个别的突发事件外)。究其原因,是网络媒体在丰富的信息面前,缺乏有效的处理手段。笔者以为,当前有7个问题亟待解决。 一、新闻编辑的能力较差。按理说,凡传统媒体的新闻编辑能力都较强,为什么要讲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兴起的网络媒体的新闻编辑能力较差呢?笔者曾经走访了几家颇有名气的…  相似文献   

18.
在深度报道的各类型中,组合报道一直因为编辑手段、版面空间等因素的限制传播效果不及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等,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受众越来越依赖网络媒体来获取信息,组合报道借助网络技术手段迎来了发展机遇。在网络时代,网络媒体对信息的整合能力不断增强,组合报道拥有了信息及时、报道全面等优势,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网络媒体越发达,越要求报纸采编人员走向广博,走向深刻。面对网络媒体提供的大如瀚海、多如牛毛的新闻信息,报纸采编人员必须要有自己的思路和发现,要学会借“网”捕“鱼”。这个“捕”是穿插着自己创意、策划、整合、组版、采写、编辑在内的一系列劳作。  相似文献   

20.
网络媒体在矛盾交错的道路上跌宕前行,一方面,它以传播信息的迅捷及时、自由互动等特性越来越得到受众的青睐,另一方面,原创新闻缺乏,小道消息、虚假新闻、黄色新闻泛滥,其公信力遭受人们质疑。应对这种形势,探析如何挖掘网络媒体的潜力,促其在成长中超越,就显得尤为必要。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