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主要探究学生的英语水平与他们使用口语交际策略的关系.在本文中,研究对象为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女性学习者.作者通过一个实验统计了不同水平英语学习者在一个任务下面使用不同口语交际策略的频率,希望通过统计学的分析来给未来的英语教学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2.
向平 《中国成人教育》2007,(12):171-172
交际策略指语言学习者在遇到由于语言资源有限而无法表达某些信息的情况时,为了克服交流障碍而采取的技能.本文应用PETS口语语料库,对多背景英语学习者口语考试中使用交际策略的状况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对未来交际策略教学与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研究以中国英语学习者为被试,采用书面和口语的交际任务类型,探讨交际策略类型选择序列的普遍性问题。研究表明,外语学习者对交际策略的选择受语言水平和任务类型的制约,交际策略的研究应该置于更为广泛的交际模式中考虑交际原则的遵循。  相似文献   

4.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交际策略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较快捷的方式,是英语学习者为了克服由于原有水平较低而造成的交流障碍而采用的手段。拟以我校2008级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英语听说口语交际能力的交际策略使用、存在的问题、研究方法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夏霖 《考试周刊》2008,(12):118-119
任务型口语教学模式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法.教师首先设计交际任务,在课堂上将任务呈现给学生,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任务型口语教学法可以极大地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使其在团结协作中发挥创造精神,发展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这种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日常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将从练好口语的重要性及课堂内外几个方面改进和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策略和方法略加阐述。  相似文献   

7.
口语表达能力是外语学习者实现外语交际功能的重要指标,而大学英语教学的难点也是口语表达。错误分析理论是第二语言学习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二语学习者所犯的错误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有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开展并改进语言教学。因此,通过对学生口语表达中常见的错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纠错策略,对提高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口语水平和交际能力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英语专业学生普遍使用一定的学习策略来学习口语,本研究结果显示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口语时使用最多的是认知策略,且不同口语水平的学习者在认知策略的使用上差异显著。英语专业学生普遍懂得使用一定的学习策略(只是中度使用频率)来学习口语,低水平组的同学在使用策略的频率和种类上与其他两组同学基本相似,但忽视对某一种特定学习策略高强度的训练和真实环境的语言输入、输出训练。  相似文献   

9.
国家教育部在英语教学大纲里明确提出: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然而,大学生仍然遇到很大口语交际障碍。本文对商务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了策略选词的实证研究。SPSS19.0软件统计发现,实验组比控制组更能成功完成交际任务,达到了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差异。研究显示,恰当的策略训练有助于语言资源有限的学习者成功达到口语交际目标,还能间接促进他们的二语习得。  相似文献   

10.
以某大学的298名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Ely的模糊容忍度调查量表(SLTAS)(1995)为主要测试工具,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得出:不同语言水平的英语学习者的模糊容忍度存在显著差异.高语言水平学习者的模糊容忍度比低语言水平学习者的模糊容忍度要高,在阅读、写作、口语、听力、语音、猜词意方面,高语言水平学习者的模糊容忍度明显高于低语言水平学习者.然而在语法、翻译和词汇方面没有发现显著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应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风格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提高高职学生运用英语学习策略的有效途径:培养高职学生学习策略意识,加强高职学生元认知策略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交际策略的能力。平衡发展学生的情感策略。加强学生认知策略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我国非英语专业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普遍低下。许多大学英语教师为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花费了不少时间, 但效果不尽人意。因此, 建议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来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江门职业技术学院33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重点了解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的总体运用情况以及文科类学生和工科类学生学习策略的运用是否存在差异。调查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高职院校的学生运用英语学习策略的频率不高;文科类学生和工科类学生在记忆策略和补偿策略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当务之急。培养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通过以下途径: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通过词汇教学导入文化;介绍有关课文的文化背景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重视中西文化差异;多渠道、多手段加强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感性认识;兼顾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李灏  李旭东 《煤炭高等教育》2004,22(5):103-104,107
提高学习主体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中外跨文化交流的迫切需要,也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为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培养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课题组对影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主客观因素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内很多语言学习者对交际策略的认识和使用还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的层次,从而影响了其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以30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非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了交际策略培训的前实验研究,对于交际策略教学的可行性、必要性和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1 IntroductionFeedbackhasbeenwidelyacceptedbyresearchersandteachersasoneofthekeyfactorsthatinfluencethesuccessofforeignlanguagelearning .Adamsonceremarked ,learningcan’thappenwithoutfeedback .Byobtain ingfeedbackfromtheenvironment ,learnersmakenewattempts…  相似文献   

18.
认知风格、学习策略与外语学习密切相关。本研究以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为对象,通过调查发现,分属场独立-场依存认知风格的学习者在学习策略的选择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不同认知风格与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对英语学习成绩的交互效应不明显,英语学习成绩与整体学习策略与三类分策略,即认知、元认知、补偿策略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策略作为学习成绩的重要决定因素,主要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交际策略。本文对云南省不同专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英语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倾向于使用更多策略,尤其是元认知策略。这一结果对今后的策略训练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Abstract:
Learning strateg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s.It includes cognitive strategy,metacognitive strategy,affective strategy and communication strategy.A study was made to investigate English learning strategies of ethnic minority university students of different majors in Yunnan Province.The results show that English majors use more strategies than non-English majors.This is more obvious in the use of metacognitive strategy.Hope this study can offer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training of strategie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的成功举办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胜利落幕,越来越多的英语教育者已经意识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很多教育学家也从国外引进了一些该领域的理论和教学方法,同时也提出了他们自己的观点以及符合中国实际的教学模式。但很多介绍都是针对英语专业学生,很少有论文涉及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方法更为罕见。因此,本文试图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语言教学中一些优点来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