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势”的观念,在汉魏六朝时期,被移植到传统的几种艺术门类中。音乐讲究体势之美,舞蹈强调动感的态势之美。武术、围棋无不重视“势”的发挥。书法对“势”有更高的追求,要求以形造势。在许多书法论著中都提到书势、字势、笔势、体势、气势、形势等等。在画论中,“势”可以称得上是最早的理论术语,人们将“势”与“理”相结合,以能否得势,作为艺术层次高下的标准。文学领域的“势”论晚于书法和绘画,是由齐梁之际的理论家刘勰在巨著《文心雕  相似文献   

2.
模仿和个性风格播音是一门语言艺术,它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并通过有声语言创造个性化的形象。美术、书法、舞蹈、音乐等艺术领域,初学者往往从模仿开始。学习播音通常也是从模仿开始的。这是很自然的。可是,模仿对于初学播音者来说,虽然有一定作用,但它毕竟是一种原始的、低级的学习方法。要  相似文献   

3.
曾虹 《现代传播》2003,(6):125-126
随着主持人节目的日益成熟 ,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日趋完善 ,也出现了许多值得探讨的现象。其中 ,主持人语言中的“留白”是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为了达到某一预期目的而运用的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段。可以说 ,“留白”水平的高下 ,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节目主持人的素质。“留白”是绘画 (尤其是中国画 )、书法、摄影、雕塑等许多艺术门类营造“意境”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无论是广播还是电视 ,播音主持工作又都是有声语言的空间艺术。艺术在本质上都是有着相通之处的。“留白”是处理作品中实与虚的一种技巧 ,它绝不是随心所欲的“开天窗” ,而是按…  相似文献   

4.
张增明 《大观周刊》2012,(51):47-47
从古至今,“线”是艺术中最熟悉直接的语言——不论是绘画、音乐还是中国的书法。“线”自身有种内在的张力和节奏,或优美、浪漫或苦涩、压抑,“线”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而成为情感的符号和载体,从“线”的流变与发展中,可以看出艺术家气质、性情、趣味的流露。  相似文献   

5.
李娟 《大观周刊》2012,(52):23-23
主持人节目最突出的特性就是真实,所以,主持人节目在主持时应谊以本来面目出现在听众观众的面前,不仅“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而且性格、情趣、习惯,都是真实是“自我”。艺术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播音作为一门艺术,同样需要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6.
<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中国书法大会》第一季,以中国书法发展源流为主线,聚焦呈现了中国书法史上极具代表性的18组作品,综合运用音乐、舞蹈、戏剧等现代艺术形式和科技手段,让书者与观者在笔墨唱答之间相互致意,共赴一场“游目骋怀”的心灵之约,使书法这门落笔无声、发于心诉于眼的艺术迸发出更加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7.
岳斌 《现代传播》2001,(4):126-128
“播音腔、这一概念,即使是业内人士也很少使用。甚至提起来似乎还带有一些贬义的意味。但作为“播音”这一特定专业所使用的声腔,在学术的范围内却涵盖着播音这门有声语言艺术的语言特色、语言表达形式以及播音风格等方面的内容。这应该是业内人士的共识。 一、“播音腔”应该是播音艺术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 任何有声语言艺术最终都要通过一种符合本类艺术特色的语言表现形式作为载体,将艺术工作者的感受、设计、创作表达出来。和其他艺术门类的语言一样,播音作为一门语言艺术,也有着自己特有的语言表达形式──“播音腔”。 这种语言…  相似文献   

8.
曾致 《现代传播》2003,(5):132-133
一、关于二度创作一般说来 ,只有艺术才被人们称之为“创作”。播音和节目主持这两项传播活动的艺术性是客观存在的 ,一方面是由于它们本身都有特殊的准则、特定的规律 ;另一方面它们的实际操作都是富有创造性的。播音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的表达方式 ,它依据文字符号而产生 ;而节目主持 ,在大的播音学范畴中 ,它是一种无稿播音 ,即基本没有文字稿件作依据的播音 ,靠“腹稿”或“即兴”创作。相对于有稿播音而言 ,无稿播音的难点在于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的转化。我们之所以强调播音主持都是二度创作 ,是因为播音这个概念是发展的 ,根据一般的创…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日渐式微,演艺明星跨界主持,人工智能主播及网络主播抢占市场资源,大量播音专业科班毕业生无法对口就业。面对媒介变革的复杂环境,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坚持守正创新,以媒介发展为依托,兼顾新闻与艺术属性,结合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特点,组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方向群,在原有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基础上,增设播音与主持艺术(礼仪文化)、播音与主持艺术(影视配音)专业方向,并推进“四课联动,创新课程体系”及“引培同步,升级教学资源”等措施,经探索实践建立具有浙传特色的“一播三色”播音与主持艺术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广播剧作为文学艺术之戏剧类中的一个品种,在国内外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至今仍是最具广播特征的节目之一。“播音剧”、“播音话剧”、“无线电戏剧”都是广播剧的曾用名。广播剧的三个因素一是“剧”,二是“声音”,三是“广播”。  相似文献   

11.
张仲兰 《今传媒》2011,(7):96-97,124
广播是声音的艺术,对城市新闻广播节目而言,它就是播音和音响的艺术,"让听者身临其境"一直是广播媒体最根本的媒介属性和竞争根本。清晨,当广播响起,富于朝气、响亮悦耳的新闻节目总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应该说城市台新闻播音的语言美,赋予一个城市以速度感、时代感。然而,在城市广播新闻实践中,新闻播音有气无力,没有感情;引用音响假大空已成为广播新闻追求音律之美的拦路虎。"合适的人不说合适的话",广播声音构成的语言、音乐、音响三大要素不能和谐统一,背后反映的是广播新闻人声音再造责任感的缺失和浮躁心态。  相似文献   

12.
李康 《传媒观察》2006,(3):46-47
广播综艺节目,顾名思义是综合艺术的“广播版”。它将学、音乐、戏曲、曲艺、电影电视等艺术通过广播载体的再加工传播开去。字和声音是两大要素。它是在听觉化思维影响下进行的思维活动,是“字(学想象力)+声音(播音、音乐、音响等想象力)”的完美结合,浸润了听觉化的最大想象空间,是想象力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13.
“势”的观念,在汉魏六朝时期,被移植到传统的几种艺术门类中。音乐讲究体势之美,舞蹈强调动感的态势之美。武术、围棋无不重视“势”的发挥。书法对“势”有更高的追求,要求以形造势。在许多书法论著中都提到书势、字势、笔势、体势、气势、形势等等。在画论中,“势”可以称得上是最早的理论术语,人们将“势”与“理”相结合,以能否得势,作为艺术层次高下的标准。文学领域的“势”论晚于书法和绘画,是由齐梁之际的理论家刘勰在巨著《文心雕龙》中给以确立的。《文心雕龙》论到“势”的地方很多,含义也比较丰富,基本是指事物运动的自然趋势和规律,主张文学创作要遵循自然之势。唐宋两朝,诗词发展到鼎盛时期,著名诗人王昌龄总结了诗歌“十七势”;皎然则提出了“明势”论,齐己和惠洪分别有“十势”和“四种势”用以论诗。明清之际小说和讲唱艺术大兴,有经验的作家,艺术家们也意识到“用势”、“取势”、“得势”对于创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今年五月间,收到关于“夏青播音成就研讨会”的征稿函,和十一月召开研讨会的邀请信。我认为,召开这个研讨会是必要的,有深远意义的。播音是一门高水平的、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并非像有的人所误认为的“不过是念报纸”那么简单。在播音艺术方面是否达到了相当高的造诣和成就,必须为全国广播界和全国听众所公认,并不是哪一两个人“自封”就能算数的。我认为,征稿函中叙述的各项内容和评价,老耿(夏青原名耿绍光)都是当之无愧的。在中央台,我长期从事编辑、记者工作,对播音艺术缺乏专门的研究,这方面的论文,留待专家们去撰写。不过…  相似文献   

15.
岳婷婷 《报刊之友》2014,(4):141-142
播音主持作为一种艺术,是生活中“美”的真实体现。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说,播音主持的人才在高校的培训下注重理论和实践、文化和美学结合,朝着多样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各方面的素质同时在这样的氛围中也得到体现和提升。由此可见在艺术构思的过程中,想要调动创作者的表达欲望,“审美性”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研究者甚众。本文笔者通过从播音主持艺术的美学表现、美学价值两个方面的分析,进而对如何培育播音主持的“美”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播音创作按信息传播方式可以划分为广播电台的广播播音和电视台的电视播音。广播播音和电视播音是同出一辙的语言艺术,都是将文字稿件变为有声语言。但是,作为有声语言的艺术创作,广播播音和电视播音又存在各自不同的艺术特点。 这里所说的广播语言系指广播播音有声语言,电视语言系指电视片解说词播音有声语言,电视口播语言因涉及屏幕形象塑造等因素不在本文论述之  相似文献   

17.
电视播音是声像艺术。由于“像”的过宠,酿就了电视播音为“年轻艺术”或“形象艺术”的偏见定论。似乎,电视播音员形象从屏幕上消失。就意味着其“声望”的衰退。然而赵忠祥在《动物世界》中“隐居”幕后,他的解说的声音艺术与他的“形像艺术”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内行与外行常常共同赞誉他的解说之“美”。美的理性阐释目前似乎还只停留在感性之上,仅在此感性之上,笔者也似乎能够领悟到其中一个无形也有形贯穿始终的、运动着的综合效应连接体——感情链。从字面讲,感情链应是无形的,但在赵忠祥的解说中却是无形和有形的。我们权且给它下这么个非定义的概念:感情链是有声语言在语流流动中,以情感的脉络和色彩,重新划定书面语言  相似文献   

18.
播音主持的文化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政法 《现代传播》2005,(3):99-100
在很多人心目中,播音主持只是传播流程中无足重轻的一环,只需根据编导意图张口露脸即可,由于它在传播结构中常常“受制于人”,而且只是一种“形式因素”,因此不需给予更多注意。持这种观点的人比比皆是:大众传播研究人员有之,结果是对播音主持研究的轻视和对播音主持规律的漠视;一线的非播音主持工作者有之,结果是对播音主持的要求主观、武断,整个传播过程“文本化”,不能有效发挥播音主持的优势,反而导致对播音主持要求的降低;播音员主持人队伍中有之,结果是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能有效承担责任,走向“失语”或“呓语”。看来,重申播音主持…  相似文献   

19.
在播音实践中,感受,是极为重要的具有核心意义的环节。本文作者从艺术感觉理论的新视角,透视播音感受,使我们对播音创作规律的认识,又向前迈进了一步。特别是作者在文中论及的“独特感受的价值选择”问题,对当前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以及播音和节目主持实践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著名播音员方明对本文这样评价:“本文是迄今所看到的论述‘播音感受’最充分的一篇文章,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又通俗易懂,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为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指明了一条严肃的、正确的播音创作道路,昭示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要‘发有情之声’,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要使自己的播音给广大受众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20.
赵晨阳 《新闻窗》2007,(3):64-65
播音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有人说,“播音和节目主持这项传播活动的艺术性是客观存在的,一方面是由于它们本身都有特殊的准则、特定的规律;另一方面,它们的实际操作都是富有创造性的”。但艺术是需要思考和创作的,而作为一个职业播音员,每天要播出大量的稿件,如果要求对每一篇稿件都思考和创作,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