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过程: 一、聚焦“中华不振” 点击大屏幕,出示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清晰而坚定地读一遍课题——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铿锵有力地读一遍课题——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相似文献   

2.
教学过程:一、聚焦"中华不振"点击大屏幕,出示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清晰而坚定地读一遍课题——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铿锵有力地读一遍课题——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相似文献   

3.
各相关学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为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挖掘与诠释中华经典文化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引领广大青少年更好地学习诗词歌赋、亲近中华经典,更加深入地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特开展“书香中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相似文献   

4.
《小学教学(数学版)》2021,(4):F0003-F0003
各相关学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为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挖掘与诠释中华经典文化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引领广大青少年更好地学习诗词歌赋,亲近中华经典,更加深入地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特开展“书香·中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相似文献   

5.
中华,中华     
柯岩 《大中专文苑》2010,(10):64-64
这一片土地叫中华 这一片碧波叫中华 这一片彩云叫中华 中华,中华 我们慈祥的母亲 我们可爱的家 我们胸中沸腾的热血 我们心中璀璨的宝石花  相似文献   

6.
胡相扬 《教师》2019,(9):113-113
中华武术借助小学体育课堂这一平台,引导学生习练中华武术,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进一步浸润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文章作者就小学体育课堂引入中华武术,激发学生习武热情,增加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以及民族之爱,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探索与实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教学过程:   一、聚焦"中华不振"   点击大屏幕,出示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相似文献   

8.
教学过程:   一、聚焦"中华不振"   点击大屏幕,出示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相似文献   

9.
周粲诗表现了浓厚的中华古典诗意美,深沉而细腻的故国情思,对中华传统化的眷恋、思考和把握,总此,共同形成了周粲诗浓厚的中华传统化色彩。而这一化特色的形成,则基于周粲深受中华传统化的熏陶,缘于他的中华情结。  相似文献   

10.
安徽中华职业教育社已经办起了七所中华职业学校。我在1993年4月间参观了五所,就是合肥的省中华职业学校、合肥的庐阳中华职业学校、合肥的庐州中华职业学校、安庆中华职业学校和黄山中华职业学校。此外,阜阳中华职业卫生学校和宿州中华职业学校因路不顺和时间关系未能前去。这五所“中华牌”职业学校,虽然我只是走马看花地参观,但经过一定的座谈和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地位在新时代越发重要。叶圣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思想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叶圣陶将培育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实现中国人和中国的现代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中国古代经典名篇名著、传统技艺、文物古迹及其背后蕴藏的精神意蕴、道德修养、思想观念、民族智慧、审美志趣,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批判性继承、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相促进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叶圣陶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思想涵盖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种教育类型,关注到了不同类型教育内部的层次架构。叶圣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学科布局、课程标准制定、文言的教法等确立了基本范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时代为观照,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的融合;以创新为指引,注重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才的培养;以生活教育为核心,坚持让优秀传统文化为民所用。  相似文献   

12.
实现维吾尔大学生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一致,需在中华认同的框架下构筑其对中华文明、中华文化、中华历史、中华民族、中华国家的心理归依、文化归属、身份认同和情感依附。中华文化认同是中华认同的意识、心理基础;中华历史认同是中华认同的史实基础;中华民族认同是中华认同的族属基础;中华国家认同是中华认同的政治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是中华认同的制度基础。这五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的整体,最终指向是中华认同。  相似文献   

13.
教书育人,硕果累累云南中华职业教育社55年办学成绩斐然杨以庄社务概况中华职业教育社由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黄炎培联合教育界,经济界知名人士蔡元培、梁启超、张寡、宋汉章、聂元台、穆藕初和南洋侨领陈嘉庚等48人1917年5月在上海创立,系我国近代第...  相似文献   

14.
濮阳西水坡"中华第一龙"及M45蚌塑集群是上古中华文明的集合体,是中华文明连续体的界碑,它是上古中华多族团文明承传并融合的形象史诗,它以丰富的图腾徽铭、天文历法、天人合一的大系统宇宙观、生命观、宗法礼制、层次化管理、复杂的祭坛神道帝王陵、精湛的大地灵符、蚌塑综合的文化内涵,向世人昭示了灿烂的上古中华文明的历史画卷,是迄今发现的惟一的一座三皇五帝时代的完整的帝王陵,为重新认识并改写中华民族史、中华文明史、中华开国史、中华天文学史、中华艺术史等等,提供了可靠的信史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它主要涉及了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三是人与自身的关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推进中华人文精神建设。为此,需要运用辩证眼光,全面审视传统中华人文精神;认识和分析传统中华人文精神,把握其实质;坚持正确方向,创新中华人文精神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中华体育精神根植于中华民族人文环境。通过对中华体育精神形成的儒家文化渊源的探讨,指出中华体育精神是崇德精神、自强精神与爱国精神的统一,在新时期对构建中华体育精神、民族精神以及奥林匹克精神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灵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不仅有利于中华传统美德的弘扬,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而且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化具有自身传承性与相对独立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社会和谐、以民为本、求同存异、协和万邦、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内容。当今时代,中国文化软实力不足的现状与正在崛起的大国地位不相匹配。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谱系中具有独树一帜的地位,更是支撑中国国家形成和历史延续的驱动力。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逐步探索出适应本国国情且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发展道路,即"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是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延续而成的。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基础上,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既要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注重吸收代表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其他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明有着几千年的积淀和传承,是中华民族历代智慧的结晶。对幼儿进行中华经典诵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幼儿进行中华经典诵读是传承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起步。对幼儿进行中华经典诵读,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中华文化中的精华的熏陶,不仅对于中华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孩子们的成长也是大有裨益。笔者在本文中将会着重地介绍对幼儿进行中华经典诵读的意义,从各方面进行详细的说明,接下来介绍在对幼儿进行中华经典诵读时可以采取那些方法。  相似文献   

20.
2007年4月25日,我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团体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出席大会并代表中央统战部表示热烈祝贺。向以黄炎培先生为代表的中华职教社的前辈先贤表示深切怀念,向辛勤工作的中华职教社的同志们致以诚挚问候和良好祝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