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教学对话",《语文》实验稿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2011年版课标改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加入了"教科书编  相似文献   

2.
江洪春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师》2011年第9期中撰文阐述了语文教学中的那些"老理儿"。1.文道结合语文教学不仅要理解、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还要从中受到思想、情感等熏陶和教育,这就是语文学习的多重性和多面性。2.教材是凭借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相似文献   

3.
徐秀辉 《小学语文》2011,(7):107-107
2011年第5期我最喜欢的文章是《找准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根本》。这篇文章很实用,让一线教师读后有茅塞顿开的感觉。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找准教学目标、把握教学目标教学是目前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桂林山水》为例,一位执教者40分钟滔滔不绝,学生积极踊跃,表面看都得说这是一节成功的课或说这是节好课。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习》2012年第1期刊发了赵克明老师《语文教学重演绎还是重归纳?》(以下简称《赵文》)一文,文章对三个“演绎法”课例分析后用相应的“归纳法”给予了修正.文章最后呼吁“语文教学当首选归纳法,慎用演绎逻辑”。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课标》里多处提到"素养"一词。就初中语文的素养教育来说,主要是在课堂上要做到"四活"。  相似文献   

6.
时下,探究作为新课程推崇的一种有利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备受老师的喜爱和青睐。《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课标》还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可是,有些老师不分场合,不择时机,不管是否必要,无论是否有效,盲目地引导学生探究,就歪曲了探究学习的意义,造成低效空耗的教学。这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7.
正编者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专辑中简称2011年版课标)颁布以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成为热词。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领域,语文教学工作者展开了持续而深入的探讨,有了可喜的突破。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新时代,课改的深入  相似文献   

8.
正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公布和实施以来,关于确定课文教学"语文核心价值"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是,阅读教学"语文核心价值"的提出者是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者,她所针对的主要是中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学语文教学有许多相同、相通之处,但是,由于学段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必然使中、小学课  相似文献   

9.
近来读了2005年第三期《小学语文教学》杨祖志老师的《课下一番新天地——我这样教“对联”》一文.我赞同如下几副对联:  相似文献   

10.
正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课标"以制度的形式,对一线语文老师课堂中的练习设计与安排进行导向和规范:练习的形式必须"多样化",练习的内容必须"学习语文",练习的语境必须"在语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版课标”)中,明确将语文教学的目标及语文课程的定位指向了“语言文字运用”(即“语用”)。据此,语文教育教学领域掀起了聚焦语用、研究语用的热潮,也刮起了“言必称‘语用’的怪风”。究竟如何正确定位语用,并厘清语用之“用”?本期,华中师范大学的夏家发教授和溧水县实验小学的王祥连老师围绕这一话题,分别阐释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怎样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是广大一线语文教师不断思索的问题。近日,读了吴从伦老师的《用尝试法学文言文》(《中学语文教学》2007.4)一文,深为吴老师敢于"尝试"的精神所感动,但其采用"尝试教学法"进行《促织》一文的教学,笔者却不敢苟同。在此,列叙所疑,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3.
"灰色作文"是假话连篇,缺少内容和学生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片面重形式的作文。其根源在于教师为"高考"而教,学生为"高考"而学。赵谦翔老师针对语文教学的现状,提出了"绿色语文"。他通过带领学生去外面,开设《东方时空》感悟课,班会感悟课等途径将"绿色语文"的观念付诸实践,给了我们通过感悟生活、切实感受和提高修养以解决学生作文的思想、内容、虚情和做人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王有鹏老师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的《斑羚飞渡》一课后,在《中学语文教学参》2009年第5期上发表了《语文要“脸”,还是要“头”?》一文,以一位中学政治老师的眼光,对年轻老师的“失败”课案进行了具体分析。首先,我们应该感谢王老师对语文教学给予的高度热忱和全新期待,也应该感谢王老师能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读语文教学,激发我们语文教师对教学进行更深入的反思。然而,对于王老师的观点,笔者有不能认同之处,现提出与王老师及各位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5.
王有鹏老师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的《斑羚飞渡》一课后,在《中学语文教学参》2009年第5期上发表了《语文要“脸”,还是要“头”?》一文,以一位中学政治老师的眼光,对年轻老师的“失败”课案进行了具体分析。首先,我们应该感谢王老师对语文教学给予的高度热忱和全新期待,也应该感谢王老师能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读语文教学,激发我们语文教师对教学进行更深入的反思。然而,对于王老师的观点,笔者有不能认同之处,现提出与王老师及各位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里多处提到"语文素养",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课程)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课标》实施以前长期以课文内容分析为主、脱离语言教学的旧模式,以注灌为主不注重语言训练的教学方法,使语文教学脱离语言训练,造成语文教学费时多、收效少的后果。要改变这种状况,势必要贯彻执行《课标》提出的"要加强祖国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的精神,改革旧模式,更新旧观念,改进旧教法,真正切实加强语言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意欲抛砖引玉,以期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习》2012年第1期刊发了赵克明老师《语文教学重演绎还是重归纳?》(以下简称《赵文》)一文。文章在对三个"演绎法"课例分析后又用相应的"归纳学"给予了修正最后呼吁"语文课堂教学当首选归纳法,慎用演绎逻辑"。很快网上又现江苏卓立子老师的商榷文章,卓老师认为"语文教学要大胆、多元丰富地运用演绎法教学,归纳法教学时而为之也未尝不可"。  相似文献   

18.
王娜 《学语文》2014,(5):73-74
语文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蓝图,也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因此,能否对课文进行有效的设计,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败。对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来说,提高语文教学设计能力,特别是语文教案的编写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读完《语文教坛新星获奖课例点评》和《语文教坛新星获奖说课点评》(王光龙主编,语文出版社分别于2010年7月、2012年6月出版)这两本书之后,有一些深切的感悟。  相似文献   

19.
围绕着刘发建老师的课例《将相和》(《人民教育》2008年18期),老师们在许多场合展开了热烈讨论。赞成和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人们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用自己的方式回应着这个课例,其中不乏精彩的观点和言论。老师们不吐不快,讨论迅速进入到语文教学的共性层面,演变成一次观点激烈碰撞的教学事件。这恰恰是编辑们所乐意看到的学术氛围。于是我们编发出讨论与争鸣系列,期待着用民主、开放的立场冲击更多教师的专业神经。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围绕《课标》教学改革,时下有许多的专家和老师提出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的倡导。诚然,随着新一轮的语文课改的逐渐深入,评价语文课好坏的标准越来越多,但就"语文味"的观点越来越得到语文教师的认可。品读"语文味"就是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凸显出语文的魅力,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文字的同时获得美的感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并受到教育,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