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教学的问题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教学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历史系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多数学生并不是主动选择历史系;其二是历史教学是教师一言堂,学生过于被动,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与成长。为了吸引学生,历史教师应首先培养学生的历史情结,引领学生走进历史殿堂。为了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历史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读书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2.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没有问题,就不会有随之而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技能;产生学习的根本动力是问题,没有问题,就不能诱发求知欲,也就很难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我认为历史问题教学法,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问题习惯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日本对华战争已经过去59年了,但是战后的日本没有一届政府,没有一届首相,没有一届国会,正式承认当年的对华战争是侵略战争。中日关系的历史问题归根结底是日本的战争历史认识和战争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深思善问,让死板的课堂活起来,成为当前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5.
从客观性的角度看,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实,没有“假设”的问题,任何历史事件的结局都是惟一的。但是,“假设”作为一种历史研究方法,是可以使用且有一定的意义的。当将“假设”的问题引入历史教学时,我们会发现,“假设”的问题相当具有开放性。如民国五年初版的《新式高等小学历史教授书》(全六册),在“思考”环节就设计了70余道“假设”的问题:“中法之役,若不急遽议和,其结果当稍善否?  相似文献   

6.
陈红 《成人教育》2001,(12):33-34
社会力量办学中有许多问题没有澄清,本文就一历史问题进行了较有说服力的推论,值得人们探讨。  相似文献   

7.
创新源于问题,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创新。历史教学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过程。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要营造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二要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有问;三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会问。  相似文献   

8.
大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没有兴趣,本文认为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让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创设历史情景,让历史与学生的生活接轨;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联系历史;让学生从社会热点中关注历史;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现实问题;让学生在身边的生活中探寻历史。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通过历史更好地认识现实、通过现实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充分体现历史教育的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生活阅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论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问题情境的创设,建立在思维过程性、创新性、问题性和主体性的心理学基础之上。历史问题情境是由新的、未知知识,学生主体认知需要与学生主体认知可能性等要素构成。历史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是要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创设形式多样、因人而易的问题情境,并正确处理历史问题情境创设中的几种关系,真正促进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学习方式转变,使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10.
历史研究工作的起点是提出历史问题,在教学中注重问题史,就是引导学生像史学家一样基于历史的内在逻辑生成问题,领悟学科独特旨趣,学会学科独特思维与方法,内化知识的意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策略应注重营造历史情境与境遇,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筛选和概念化思维,注重基于学科思想价值的深度问题教学,让学生在整体图景中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采用一些挂图、幻灯等教具进行直观教学加深学生的印象。如何充分地使学生感受到历史课的兴趣,再现历史情境,使学生比较易于理解过去,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从中培养他们理性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仍是当今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们需要考虑和探讨的是:中日间的历史问题是否已经解决,历史问题认知对中日关系意义何在,历史问题是否可以绕过去,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的做法,在历史问题上日衣人如何看待中国,影响日本历史认知的因素,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中日间的历史问题认知的正确取向。  相似文献   

13.
以日本的战后历史认识为中心的中日历史问题与抗日战争历史紧密相关,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领域.有人认为现在的中日关系就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关系的继续,所以其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乃至思维逻辑都没有大的变化.但是,今天的日本与70年前的日本是否有区别?政治、感情层面的问题与学术层面的问题是否有区别?如果忽略上述两个区别,中日历史问题的深入研究以及解决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尹建民 《现代教育》2003,(17):109-110
历史人物是历史教材的灵魂,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既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又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那么,应如何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呢?  相似文献   

15.
中日间的历史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历史认识问题;二是历史遗留问题(如日军遗留在中国国土上的化学武器的处理问题);三是历史牵连问题(如台湾问题);四是历史根源问题。人们一般所说的“历史问题”,主要是指历史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自1994年工作到现在,已有13个年头了。这13年既是我对历史教学进行不断探索的过程,也是我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可以说,我一直对我的教学不满,包括现在,因为一些问题(如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我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现在回顾一下自己所走的路,目的还是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促进自己成长。  相似文献   

17.
关于“什么是史料”这一问题,在史学界是没有争议的。这里只是转述史学界的普遍认识,即:史料是指研究或讨论历史问题的根据或依据。一般将史料区分为第一手史料(或原始材料)(primary source)和第二手史料(secondary source)。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的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后者是指后人对第一手史料所作的诠释或解释。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国家教育部提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最新理念。核心素养概念是当前教育领域十分重要的热词之一,它既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也是提升教学实践质量的重要渠道。高中历史教育作为人文基础教育,与核心素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观下的历史教学实践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问题。历史教学如何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新课程改革相融合,是摆在中学历史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课堂是基础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的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如何以高质量教学迎接挑战,是当前每一位教师特别是历史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课堂问题设计是课堂教学艺术的组成部分,它促使学生积极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以自己的思维角度解决问题。一、课堂问题创设的重要性不懂本国和世界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历史是"昨天的现实",是鲜活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  相似文献   

20.
很欣慰,我们的父母大多还是开明了,没有一味地反对上网,堵不如疏的历史告诉我们,家长与我们充分沟通,合理疏导才是解决中学生上网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