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电视访谈艺术,说到底是沟通的艺术,交流的艺术,主持人就是要通过采访,让采访对象说出内心的真情实感。访谈类电视节目,《张越访谈》是女性栏目《半边天》的子栏目,它以平和而深入的思想交流,淡泊却宽广的谈话氛围给人以沁人心脾的美好享受。本文以此栏目为例来探讨电视访谈节目如何做到声情并茂,探询采访对象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2.
从1996年《实话实说》在全国开播以来,收视率一直攀升。从此电视谈话节目遍地开花,如《超级访问》《张越访谈》《鲁豫有约》《非常接触》等。但不同的节目由于节目定位、话题选择的不同等导致了节目风格迥异。《鲁豫有约》作为一档优秀的电视脱口秀节目,其话题选择有着不同的特点,从《鲁豫有约》的话题选择,我们能发现一些谈话节目话题选择的端倪。  相似文献   

3.
赖黎捷 《声屏世界》2005,(10):32-34
在新开播的社会与法频道中,一档新颖的谈话节目《心理访谈》脱颖而出,这是全国第一个以现场个案访谈为表现形式的日播心理栏目。它的推出为心理谈话节目开辟了新的空间,标志着谈话节目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4.
在《面对面》、《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可凡倾听》等名人访谈节目日渐走火的今天,央视《半边天》节目的“张越访谈”也在不温不火中发展成熟并为人所知。这样一档并非在黄金时段播出的节目,算不上很有知名度,收视率也绝非最高,然而却赢得了观众和业内较好的口碑。  相似文献   

5.
关注和论证"可凡倾听"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央视的《实话实说》、《艺术人生》栏目一炮走红至今,电视谈话类节目在观众群中一直深受欢迎,荧屏掀起了一阵又一阵谈话节目热潮。关心电视栏目建设的人们早已发现,在众多的谈话类节目中,有一种以人物访谈形式出现的、表述的内容主要是历史事实但却有别于电视纪录片(用镜头记录历史)的、有人称之为“口述历史”的新型电视节目,这些年已在中国的荧屏悄然兴起并开始形成了一个实力雄厚的集团军。其中较为引人注目的、  相似文献   

6.
杨卫华 《青年记者》2007,(10):71-72
电视谈话节目通常是指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再现或还原日常谈话状态的一种节目形态,通常由主持人、嘉宾(有时还有现场观众)在演播现场围绕话题或个案展开即兴、双向、平等的交流。1993年1月28日,上海东方电视台开播国内第一个谈话节目——《东方直播室》。1996年3月16日央视正式推出的《实话实说》栏目,成为我国影响最大的谈话类节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新闻世界》2005,(2):27-29
自1996年央视新闻评论部集合一大批新闻人智慧的结晶.把一个新颖、闪亮的《实话实说》打造出炉之后,各地迅疾刮起“谈话”、“对话”类节目的狂风,涌现出一大批类似“小崔”的谈话主持人和模仿《实话实说》的谈话节目,然而并不是每个节目既赢得了观众,又赚到了钱。目前不可避免的事实是:风起云涌之后的谈话栏目已经越来越不好做,  相似文献   

8.
《对话》栏目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2000年7月全新改版之后推出的一档演播室谈话节目,每次时长60分钟,为目前中央电视台播出时间最长的严肃节目。它以时代前沿的思考,重量级的嘉宾和创造性的表达方式构成其独特魅力,据央视索福瑞调查结果显示:《对话》栏目已经成为央视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栏目之一。  相似文献   

9.
电视节目的制作离不开策划,尤其是谈话节目。如何过滤选题、如何引导谈话、如何制造矛盾冲突、如何透过细节探究内心世界,考验着节目制作人员的智慧。本文以央视《实话实说》、《艺术人生》及TVBS《NEWS我最大》等著名栏目为例,对电视节目策划的重要性作了评析。  相似文献   

10.
电视心理类谈话节目一般没有就个案展开讨论,而是就一个公共话题进行讨论。以后,随着受众关注度的提高,这类节目逐渐多了起来,话题也逐渐集中在私人情感、个人心理等方面。近两年,以央视的《心理访谈》栏目为代表,这类节目渐成火爆之势,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本文拟从心理访谈类节目独特的节目形态入手,对该类节目的传播策略加以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苏庆谊 《今传媒》2011,19(3):82-84
《百科探秘》是一档独特的科普型电视谈话栏目,开播至今刚好五年,面临新的央视科教频道改版,由于栏目的同质化而被停播改版。那么作为科普型电视谈话节目,它与普通的电视谈话节目在定位和形态上既有类同,又有不同,几乎五年的节目实践中,它很难按照现有的谈话节目类型去概括和描述。而最终它成为一种独特的混合形态。虽然这档栏目在收视和影响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在央视唯收视的导向下,栏目也存在选题趋同化、范围狭隘化的问题,妨碍了栏目更好地向公众传达科普和提高科学素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电视谈话节目是由主持人、嘉宾或观众以演播室为基本谈话空间,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即兴讨论的一种节目形态。在英语中它被写作“Talk Show”,谐音是“脱口秀”,反映了这类节目的一个特点,即通过口才来令观众折服。从世界范围看,它保持了几十年长盛不衰的势头。 在我国,电视谈话节目首先在《实话实说》栏目得以尝试。这一节目在全国打响后,地方台亦纷起仿效,央视也相继又推出几档谈话节目。有人说,电视谈话节目的兴起预示着电视的成熟,甚至看不看电视谈话节目,也反映出观众水平的高低。这话可能有些夸张,但电视谈话节目很容…  相似文献   

13.
陈昌频  曾鸣 《声屏世界》2008,(11):23-24
这是一个喧嚣的时代,这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同时,这也是一个最需要理解和共鸣的时代。所以,自打央视《实话实说》节目面世以来,电视谈话节目几乎遍布了所有的卫视,甚至于一些中小城市台都开办了谈话节目或访谈节目。  相似文献   

14.
谈话类节目自它诞生以来就以其高收视率成为电视台的保留栏目。现今,在电视业最为发达的美国,谈话节目更是各大电视台除了新闻栏目之外的支柱型电视栏目。1996年,中央电视台首次推出了一档谈话节目——《实话实说》。经过7年的发展,2002年,谈话节目已是半成熟时期了。现在的电视观众,只要打开电视机,谈话节目几乎随处可见。一部分谈话节目主持人也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5.
与国内众多新闻类谈话节目相比,湖北电视台大型谈话栏目《沟通》坚持高端访谈,坚持贴近百姓,把演播室搬到生活中间,面对社会热点难点,让官员和百姓“面对面”,用沟通的语态对话交流,变新闻谈话节目为“说话节目”;用沟通方式化解矛盾,变“曝光思维”为“沟通思维”,栏目走出了创新创优的路子。专业人士认为,面对各种社会矛盾,《沟通》强调舆论的引领作用,变以往“简单曝光”“一味批评”为“沟通化解”,是舆论监督实践中的创新,是理念上一次难得的突围。  相似文献   

16.
张军红 《新闻爱好者》2011,(12):108-109
电视谈话节目能够取得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节目品牌的建构。《艺术人生》与《超级访问》从开播至今,在众多电视谈话节目收视率普遍下滑的情况下,却长期保持在前几位。两档节目虽同属电视谈话节目,同样以明星为访谈对象,但通过电视节目品牌建构形成了风格迥异、独具魅力的节目特色,赢得了受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7.
电视,作为声像并茂的大众传媒,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以生动、鲜活吸引了各个层面的受众,对平面媒体形成了无可比拟的压力和竞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电视栏目的不断出新以及节目越做越活的发展趋势,以展示观点和见解为主要目标的电视谈话类节目更是受到广大观众的追捧和好评,从具有鲜明的平民色彩的《实话实说》到关注国际政要的《高端访谈》,从以情节动人的《艺术人生》到以观众关心的话题引人的《对话》,可以说电视谈话节目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出现于我国的电视屏幕,就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眼球,且栏目收视率随电视谈话类节目的日臻完善步步攀升。  相似文献   

18.
贺义廉 《新闻爱好者》2011,(24):108-109
电视谈话节目能够取得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节目品牌的建构。《艺术人生》与《超级访问》从开播至今,在众多电视谈话节目收视率普遍下滑的情况下,却长期保持在前几位。两档节目虽同属电视谈话节目,同样以明星为访谈对象,但通过电视节目品牌建构形成了风格迥异、独具魅力的节目特色,赢得了受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9.
怎样让谈话节目更好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兴起也只有10多年的时间。从1993年东方电视台的《东方直播室》开始,到湖南卫视去年开播的《天下女人》,全国已涌现200多个谈话栏目。谈话节目日渐繁多,说明它有市场,有需求,但有些谈话节目,由于定位不清晰,题材重复,故事大同小异,让观众越来越觉得谈话类节目不如以前好看了。怎样增强电视谈话节目的可视性、吸引力、影响力,已成为电视人一个摆不开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研究中国电视谈话节目,本文在对中国电视谈话节目梳理现状的基础上,以央视大型谈话类节目《我们》为个案,试图从个案研究中发现中国电视谈话节目普遍的问题以及最新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