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设 n 是自然数.求证:方程z~(n+1)-z~n-1=0有模为1的复根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n+2可被6整除.证必要性.设 w 是方程 z~(n+1)-z~n-1=0的一个模为1的复根.则 w~(n+1)-w~n-1=0.所以 w~n(w-1)=1,从而|w|~n|w-1|=1.因为|w|=1,由此得出|w-1|=1.既然|w|=1,故 w 在复平面的单位圆上.而单位圆上满足|w-1|=1的点 w 只能是  相似文献   

2.
|z|~2=z·z是复数模的一个很重要的性质。利用它解决与复数模有关的问题特别有效。例1 若|z|=1,试证:z/(1 z~2)∈R(z~2≠-1)。证明:∵|z|=1,∴|z|~2=z·z=1, z/(1 z~2)=z·z/(z z~2z)=1/(z z), ∵z z∈R, z/(1 z~2)∈R。例2 已知复数a、b、c的模均为1,且a b c≠0,求证:  相似文献   

3.
新教材中新增了向量的内容,其中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有一个性质:a·b=|a|·|b|cosθ(其中θ为向量a与b的夹角),则|a·b|=||a|·|b|cosθ|,又-1≤cosθ≤1,则易得到以下推论:(1)a·b≤|a|·|b|;(2)|a·b|≤|a|·|b|;(3)当a与b同向时,a·b=|a|·|b|;当a与b反向时,a·b=-|a|·|b|;⑷当a与b共线时,|a·b|=|a|·|b|.下面例析以上推论在解不等式问题中的应用.一、证明不等式例1已知a、b∈R ,a b=1,求证:2a 1 2b 1≤22.证明:设m=(1,1),n=(2a 1,2b 1),则m·n=2a 1 2b 1,|m|=2,|n|=2a 1 2b 1=2.由性质m·n≤|m|·|n|,得2a 1 2b 1≤22.例2已知x y z=1,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把高中代数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以下简称课本)、《高三数学教学与测试上册》(苏州大学《中学数学》编辑部,1995年版,以下简称教学与测试)和高考题中一些含条件|z|=1的复数问题串连起来,旨在提醒学生注重条件、用活条件,以提高运算能力。 1 从课本两道习题谈起 课本在复数一章有两个习题: (1)求证:(cosθ isinθ)/1=cosθ-isinθ (第216页习题二十八,10(1)) (2)求证:|z|=1(z∈C)的充要条件是1/z=(?)(第222页复习参考题八.15) (1),(2)两题形异实同,它们是关系式z·z=|z|~2=|z|~2 (课本第194页)当|z|=1时的特例,也是联系虚数与实数的纽带,针对实际问题,实施题(1),(2)的转换,既拓宽了复数问题的解题思路,又进一步沟通了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在复数中,|z|=1(?)z=1/z(z∈C),此式对有些复数题解法化较简便现举例说明如下: 例1 如果三个复数名z_1、z_2、z_3适合|z_1|=|z_2|=|z_3|=1,求证:|z_1 z_2 z_3|=|(1/z_1) (1/z_2) (1/z_3)|.  相似文献   

6.
设z∈C,则|z|~2=zz;z=z←→z∈R. 例1.已知|α|=|β|=|γ|=1,α,β,γ∈C.求证: z=((α β)(β β)(β γ))/(αβγ)∈R. 证由αα=|α|~2=1,知α=1/α.同样,β=1/β,γ=1/γ专代入z表达式,即知z=z,故z∈R. 可类似证|αβ βγ γα|=|α β γ|.  相似文献   

7.
“求证 :| x + 1/x|≥ 2 ( x≠ 0 ) .”(人教社高中《代数》(下册 )第 3 0页第 1 1题 )这是训练基本不等式的一个典型题目 ,但是许多学生将其错误地理解成“只要 x≠ 0 ,就能保证 | x + 1/x|≥ 2 .”文 [1 ]举出的反例说明 ,当 x是虚数时 ,可能 | x + 1x| <2 .本文在复数范围内给出 | x + 1/x| >2 (或| x + 1x| =2 ,或 | x + 1/x| <2 )这类关系成立的一个充要条件 .定理 1 :设 z∈ C\{0 } ,m∈ R+,则| z + m2z| <2 m | z + mi| >2 m| z -mi| <2 m  或 | z + mi| <2 m| z -mi| >2 m      ( 1 )| z + m2z| =2 m | z + mi| =2 m  …  相似文献   

8.
第十二届高二第2试,有一题是: 已知复数z,ω满足:|z-1-i|-|z|=2~(1/2),|ω+3i|=1,则|z-ω|的最小值为( ) (A)2.(B)17~(1/2)(C)-1 (D)不能确定的. 解此题,若是考虑设z=a+bi,w=x+yi(a,b,x,y∈R)如此下去,则推算很艰难!最好的方法是从几何背景去想,则很容易破解.方程  相似文献   

9.
题 已知z∈C,且|z|=1,解方程z~5 z=1.这道题在不少资料上见到,一般是这样求解的:解 由已知z~5=1-z①两边取模得 |z|~5=|1-z|②即 |z-1|=1③  相似文献   

10.
拿到一个数学问题后,所面临的问题便是如何下手.方法之一便是先从原有的问题上“退”下来,退到一个较为简单的情况下来看问题.例1 已知复数集{z_i||z_i|=1;i=1,2,…12}.求证:必存在两个复数 z′和 z~n 使|z′ z″|≥(6~(1/2) 2~(1/2))/2  相似文献   

11.
一、准确掌握复数的运算性质如|Z|n=|Zn|(n∈N)【例1】关于x的方程x2 x m=0的两虚根α、β满足|α-β|=3求实数m的值错解:由根与系数关系可知α β=-1αβ=m∵|α-β|=3∴|α-β|2=32∴(α-β)2=9,(α β)2-4αβ=9;1-4m=9∴m=-2由题中αβ=m可得|α|2=m,又已知α是虚数,由此可  相似文献   

12.
贵刊文(*)中例2是一道复数方程题:已知复数z的模|z|=1,且z~(11) Z=1,求Z.(1988年苏州竞赛题)文(*)所给解法如下:由条件得z~(11)=1-z,两边取模得|z~(11)|=|1-z|.∵|z|=1,∴|z~(11)|=1,于是|z|~2=|1-Z|~2,即zz=(1-z)(1-z)=1-z-z zz,∴z z=1.令z=a bi代入上式,得 a=1/2,由 a~2 b~2=1,得b=±(3~1/2)/2,∴z=1/2±(3~1/2)/2i.文对这种解法进行了概括:“此例采用复数取模,使复数转化为实数,又在新层次上将实数转化为复数”.  相似文献   

13.
文 [1 ]得到如下命题 (本文称命题 1 ) :命题 1  z∈ C且 | z| =1时 ,方程 zn z=1有解当且仅当 n=6 k- 1 (k∈ Z) ,且其解为 z=12 ± 32 i.本文将命题 1推广得下面的命题 :命题 2 复数 z,z0 满足λ| z0 | =| z| =1(λ>12 ) ,复数 A=12 λ2 - 14i,记 argz0 =θ,arg A=θ1 ,则方程 zn z=z0 . (*)当且仅当 n(θ θ1 ) =(θ- θ1 ) 2 kπ成立时 (n,k∈ Z) ,方程 (*)的一个解为 z=z0 A;当且仅当 n(θ- θ1 ) =(θ θ1 ) 2 kπ成立时 (n,k∈ Z) ,方程 (*)的一个解为 z=z0 A.证明 ∵ λ| z0 | =| z| =1∴ | zn| =1 ,| z0 | =1λ.…  相似文献   

14.
1 题目1 z∈C,|z|=1,解方程z~5 z=1,(苏州大学《中学数学》编辑部编《高三数学教学与测试》 解法1 由|z|=1,可设z=cosθ isinθ,代入原方程有 cos5θ isin5θ cosθ isinθ=1, (1) (2) (1)~2 (2)~2得cosθ=’言, 经检验是原方程的根。  相似文献   

15.
参考文献中"5121=125+1759+1208725"是5121的第一类好表法,我们通过讨论认为:由于5121的第一类好表法不是唯一的,该问题就是讨论"不定方程5121=1x+1y+1z(xb,a|n,b|n,m|a+b,且  相似文献   

16.
1996年高考上海试题第A_2-22题: 设z是虚数,w=z 1/z是实数,且—1相似文献   

17.
复数三题     
题1.设z∈C,|z|=1但z≠-1,则(t是与Z有关的实数). 因|z|=1,z≠-1,故z=cosθ isinθ,θ≠kπ(k为±1,±3,…).于是,如命t=tg(θ/2),则有  相似文献   

18.
孙爱玲 《天中学刊》2002,17(5):106-106
构造点的坐标 ,应用平面解析几何的公式或原理解题 ,是一个常用的解题的方法 .下面从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1 应有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解例 1 已知在实数 m,n,a,b和角 θ之间成立关系式m sinθ- n cosθ=m2 +n2 ,(1)sin2 θa2 +cos2 θb2 =1m2 +n2 , (2 )求证 :m2a2 +n2b2 .证 :在平面上取两点 A (m ,- n) ,B (m2 +n2 sinθ,m 2 +n2 cosθ)均满足 (1) ,(2 ) ,于是 A,B两点间的距离为  |AB|=m2 +n2 sinθ- m 2 +m2 +n2 cosθ+n 2=2 (m2 +n2 ) - 2 m2 +n2 (m sinθ- n cosθ) 2=0 .则 A,B两点重合 ,从而m2 +n2 sinθ=m,m2 +n2 cosθ=- n,代…  相似文献   

19.
对于具有几何意义的不等式:|x-m| |x-n|≥|m-n|(x、m、n∈R)可以推广为:|x-m|u |x-n|u≥2|m2-n|u(u∈N)定理:已知:x,m∈R,求证:|x-m|u |x-n|u≥2|m2-n|u(u∈N)证明:采用数学归纳法.(1)当u=1时,|x-m| |x-n|≥|m-n|①结论显然成立(2)假设命题在n=k时成立,则|x-m|k |x-n|k≥2|m2-n  相似文献   

20.
题 已知z∈C,且|z|=1,求|(z 1)(z-i)|的最大值。(《中学数学》1995第3期第28页例7)将原解改进后有如下特解: 设-1,i,z对应的点分别是A,B和P,显然这三点在同一单位圆|z|=1上,且|AP|=|z 1|,|BP|=|z-i|,要使|AP|·|BP|取到最大值,P必在圆弧(?)上运动,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