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夏圣亭 《科学生活》2013,(11):40-41
“怎样造就人”是人类传承的最自然又最难解答的问题之一,让我们先来探索近代著名人物爱因斯坦的成长启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n,1879—1955)是贡献卓著的物理学家,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他的智力及其所取得的成果使他的名字“爱因斯坦”成为天才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2.
人才是怎样被造就的?又是怎样发展的?这是一个人人都涉及、人人都关心、人人都必须了解和实践的伴随一生的问题。人是大自然最神奇的创造,大自然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而且演化出人的精神,从而造就了它自己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袁雪 《科教文汇》2014,(20):67-68
“人就是人的世界”是马克思对人与世界关系的一种重设与建构。在“人就是人的世界”观点中,包含着对人的本质、人的世界、人与世界关系的一种新的解释。正确理解“人就是人的世界”,要弄清楚人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的定义 什么是人,7人的定义是什么?人有哪些本质属性? 关于“人”可以有许多种定义:生物科学把人作为具有杰出心智和思想的高等生物来研究:社会科学把人作为社会关系结点的总和来研究:而从数学的角度看,人是时间、教育、环境等的多元函数。不同学科依据人的不同本质属性,从不同的方面来研究“人”。  相似文献   

5.
文章论述了人所具有的特性,这些特性哪些是有益于软件开发的,哪些特性是不利于软件开发的,探讨了怎样利用人的优点,避开人的缺点,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应怎样运用软件工程思想,怎样处理软件开发过程中人和软件工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徐兴 《科教文汇》2007,(12S):225-225
人的发展受遗传、环境、教育等很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具有两个存在内在紧张性的本质作用。当前中国教育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质和意识形态的色彩,导致口号中的“人的全面发展”与实际中的“人的片面发展”;笔者认为通过教育的另一个本质作用即人性的弘扬、个性的发挥以及教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两个视角,拓宽“人的全面发展”的视阈。  相似文献   

7.
“百人计划”是中国科学院培养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对“百人计划”产生的背景、目的、特点作了阐述,并介绍了初步执行情况。  相似文献   

8.
提到巴西的美食,人们第一个就会想到香喷喷的巴西烤肉,但是有着巴西“食谱之根,生命之根”美称的却不是巴西烤肉,而是由巴西印第安人发现的木薯。刚到巴西时。巴西朋友请我吃巴西烤肉。看到服务员端来小碟,里面放着粉状的东西,我心中生疑。朋友说:“这是法罗法,用木薯粉和鸡蛋做的。是最好的解油腻食品。”朋友告诉我,木薯是巴西人最普通、最典型的食物之一.巴西人吃什么都能和木薯搭配.吃什么都离不开木薯。  相似文献   

9.
关于物的担保与人的担保并存时的责任分担顺序理论上存在:“物的担保责任绝对优先说”、“物的担保责任相对优先说”、“物的担保责任与人的担保责任平等说”等三种学说。本文在比较三种学说孰优孰劣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法律和即将出台的《物权法》中的规定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振兴创新的人才”。因为“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目前,在我国要真正达到十六大报告中“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的要求,差距还很大。仅就高级技术工人来说,所占的比例很小,而且年龄偏高;青年工人是生产一线的主力,但是具有一专多能。身怀绝技的中级技术工人也不够多;就是大多数的初级工人的素质也明显不高。就是这样,技术工人队伍还  相似文献   

11.
王琪 《科教文汇》2008,(4):164-164
面对近代工业文明带来的成果和困境,被称为犹太人“三杰之一”的弗洛伊德,从精神分析方法入手,提出了许多解决人类精神领域和心灵世界问题的醒世哲理。其中弗洛伊德的人的本质学说为我们认识和解放“人”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用全新的视野探究人内在心理结构、精神结构。  相似文献   

12.
人们预言,21世纪将是高科技时代。为了适应高科技的交叉化、整体化趋势,我们需要培养一大批跨世纪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为了加速高科技的商品化和产业化进程,我们更需要造就一大批跨世纪的“转化型”人才。所谓“转化型”人才,是指善于把科学理论转化为实用技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人才。科技成果的转化比例低、速度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转化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气象学家们的研究发现,气候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气候造就各色人种,气候形成或制约特定区域的人的性格,气候甚至对人类的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欧亚大陆,越往南走,人的皮肤颜色就越深。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由于日照强烈,气候炎热,肤色偏黑。为了抵御酷热,人体适应环境而优化,脖子短,头部小而鼻子阔,便于快速散发体内的热量。在高纬度的寒带、温带地区,常年光线不  相似文献   

14.
《科协论坛》2005,20(1):4-5
航天作为高科技产业,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的航天事业走过近半个世纪的光辉历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取得了“两弹一星”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为代表的重大成就,也造就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以科技人才为主体的航天人才队伍。中国宇航学会作为一个学术性的社会团体,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中国科学院把造就一支年轻的高素质队伍,尤其是培养跨世纪的学术带头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为了进一步推进跨世纪人才工程、加快人才培养,特别是学术带头人的培养步伐,中国科学院实施了“百人计划”,采取公开招聘的办法,在更大范围内选拔人才。“百人计划”的目标是通过这项计划的实施,到本世纪末,选拔1 00位左右年轻的优秀人才。“百  相似文献   

16.
左右大脑具有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功能,音乐能开发这两种功能。一个敢于创新的人,才有可能发展创造性思维.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有创造性才能的人!形成这种音乐思维是造就音乐人生的起步.量质变化是人生的升华。  相似文献   

17.
张宝贵 《科技风》2011,(2):23-24
要造就高标准高质人才,主要从优先优育着手,利用发育规律,不失时机的促进人体各方面的发育。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废品",多出高质人才,才能提高人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是马克思的毕生价值追求和崇高理想的体现,是贯穿整个马克思理论的重要内容。“人”是指真实、现实存在的人,具有精神、物质、社会需要以及自由发展需要的人。“人的解放”是指人的社会关系、劳动能力、个性等方面的充分解放。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把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应用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求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大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日本人的“借鉴”功夫田伟日本人是一个最会借鉴外国的“发现”为自己所用的民族,而且是无孔不入、无缝不钻,“鸡毛蒜皮”统统拿来,所谓“洋为日用”,为自己大赚其钱。其眼光之独到,利用之巧妙,不得不使人惊叹。转用美国人发现的原理─“普尔菲斯效应”美国人普尔菲...  相似文献   

20.
从1966年2月到1972年12月,美国共发射了17艘阿波罗宇宙飞船,其中有11次载人飞行,6次载人登月,登上月球的有12人,还有环绕月球飞行的,“阿波罗计划”共造就了24个月球人。这些“月球人”受万众瞩目,在他们登月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尿裤子的月球人在苏联的第一个宇航员加加林进入太空后,美国人也急不可耐了。20多天后,他们准备把自己的第一个宇航员送上天。那一天是1961年5月5日,穿戴整齐的谢波德中校兴致勃勃地进入水星三号飞船,大型火箭已经准备点火,它将把这艘飞船送入太空。但是,等了好久火箭还不能发射,中校急得大叫“我要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