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辛旺 《青年记者》2017,(9):83-84
《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以下简称“《鲁》”),以一日的实地拍摄、真人秀元素为主线,对王健林、董明珠等大咖进行专访,在形式上与以往的电视人物专访节目迥然不同.此档节目推出以后引起观众、媒体的强烈关注,也引发关于电视人物专访节目革新的思考. 借鉴真人秀节目突破采访局限 长久以来,电视人物专访是在演播室内完成,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以脚本为主,通过主持人与嘉宾的对话构成一期整档节目.这种形式早已让观众产生视觉疲劳,真人秀元素的加入是这档人物专访节目的亮点.真人秀式访谈没有预定的脚本和台词,彻底打破了传统演播室访谈节目的空间限制和表现形态,给观众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感.  相似文献   

2.
电视人物专访节目按照入手点的不同可大致划分为三类——以人物为入手点,以事件为入手点和人事结合的人物专访。无论哪一种具体类别,人物专访节目的落脚点都是人。通过合理有效的节目架构,辅以主持人的提问技巧,层层剖析和挖掘新闻人物,为观众最终呈现出立体、丰满、真实的人物形象是所有人物专访节目的目标。本文从节目的先期准备、节目现场的构建手法、话语策略、节目架构等方面研究电视人物专访节目的策划框架。  相似文献   

3.
亚 妮是浙江电视台培养起来的主持人。在亚妮从事主持人工作的十几年里 ,她刻苦勤奋 ,努力进取。1993年 ,亚妮从综艺节目主持人转型为文化专题节目主持人 ,担任了《文化时空》节目主持人兼制片人 ,2000年开始担任《亚妮专访》节目主持人及制片人。亚妮曾经6次获浙江省优秀广播电视节目一等奖 ,两次蝉联浙江省电视艺术特殊贡献奖及浙江“十佳”广播电视主持人 ,以及中国广播电视主持人“金话筒”金奖和全国十佳电视节目主持人等荣誉。她的电视专访是颇有特色的。一、亚妮专访是新闻性专访近年来 ,浙江电视台力求体现一个省级台的大…  相似文献   

4.
新闻性和深度是人物专访节目的内在要素,新闻性和深度应该统一。但二者也可能彼此制约,这时需要发挥主持人的临场挖掘能力,或采用连续报道的方式进行深入挖掘,这样才能做好人物专访节目。  相似文献   

5.
葛蕾 《东南传播》2013,(6):70-71
电视人物专访按照主题可以分为个性类人物专访、话题类人物专访以及事件类人物专访三种类型。其中事件类人物专访是指针对某一时间段发生的某个新闻事件,为了了解事件的深层原因、还原新闻真相,主持人对当事人或其他相关者进行采访的一种节目类型。事件类人物专访与调查性电视节目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侧重的是通过对人的采访来还原事件的本质。为做好事件类人物专访,笔者从选题、采访对象、主持人的采访水准以及场景布置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陈彦宏 《传媒》2016,(10):68-70
人物专访类电视节目自20世纪90年代推出后,很快便取得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深受观众喜爱。进入新世纪,人物专访类电视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持续时间较长且颇负盛名的当属《鲁豫有约》。该节目自1998年开播至今,已经走过了近20个年头,成为人物专访类电视节目的典型代表。人物专访类电视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主持人与受众的心理互动十分重要,《鲁豫有约》之所以能够一直被观众所喜爱,就是因其很好地把握了节目的心理互动艺术。  相似文献   

7.
凌莉 《视听纵横》2003,(3):114-115
现在的荧屏,我们可以看到不少的人物专访节目,尽管每一个节目都各有特点,但都是力图通过主持人与受访的交流,刻画出有独特个性的人物。人物访谈类节目要吸引受众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主持人和受访的语言魅力。但是由于受访存在个性的差异,有的善于表达,有的  相似文献   

8.
杨丽 《现代传播》2002,(3):68-70
在当今电视屏幕上 ,活跃着一批以名人为主体的演播室访谈节目 ,如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艺术人生》、《朋友》、《对话》、北京电视台《超级访问》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 ,此类访谈节目的初始形态应该来自于人物专访 ,人物专访是主持人和嘉宾两者之间的点对点的谈话。随着对电视节目参与性的呼声越来越高 ,人物专访也加入了观众参与的成分 ,形成多点交叉、点对面的新型谈话节目形态。此类访谈节目与一般谈话节目的不同之处在于 ,节目依托于“人物主题”之上 ,而不是依托于某一新闻事件、某一个案或某一话题。对于电视节目来说 ,将具有“…  相似文献   

9.
专访节目中主持人的言语控制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德龙 《新闻界》2008,(2):104-106
专访节目主持人言语控制的制约因素包括:言语功力、话题掌控、心理状态和言语环境。在专访节目中,主持人言语控制常常出现理想化、单向化、随意化的三类问题。因此,专访节目主持人应该从四个方面提高言语控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前,电视屏幕上的人物访谈节目越来越多。因为这类节目具有很强的人际交流、人际传播优势,能够吸引更多的眼球。办好这类节目,主持人至关重要,尤其是对节目风格的影响,主持人的个性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比如王志提问的尖锐、犀利,造就了《面对面》人物专访深入细致、视角独特的栏目风格;朱军煽情手法恰到好处的运用给《艺术人生》抹上了一笔浓重的温情脉脉的人文色彩;而陈鲁豫用其女性的恬静、娴雅主导着《鲁豫有约》,使该栏目充满了人情味的温馨栏目氛围。这都说明主持人的个性对人物访谈类节目的风格起一定程度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恒军  冯洋 《当代传播》2012,(5):108-110
人物专访类节目是目前全球电视节目的主流形态之一。近年来,虽然此类节目在我国迅速发展,但缺陷依然十分明显:精品匮乏、主持人与嘉宾缺乏、话题的深度与广度不够等问题困扰着节目的进一步发展。阳光卫视创办于2001年的《杨澜访谈录》12年来采访了600多位嘉宾,成为中国电视史上历时最长的高端人物访谈类节目。究其成功的奥秘,主持人语言艺术的成功运用,居功甚伟。本文主要研究该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在节目中精彩运用的具体表现,以期给同道者启迪。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水平显著提高,与此同时,人民对精神文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强烈的需求为广播电视节目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谋生存求发展的同时,广播主持人的综合素质问题浮现了出来,因为广播主持人的综合素质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广播电视节目的成败,正所谓"成也主持人,败也主持人",一个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需要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去造就,一个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必定会成就一个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13.
浅谈电视人物专访节目操作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人物专访节目作为一种常见的节目形态,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节目操作的规律渐渐清晰。本文透过不同类型人物专访节目的具体操作手段,找出电视人物专访节目共同遵循的规律,为做好电视人物专访提供参考。本文认为,电视人物专访节目需要更加注重专访对象的选择;应该充分利用电视直观性、现场感的优势,着力提供可视性的背景资料并捕捉细节;在材料的组织上,应该注意架构一个立体三维空间,即一条历史的横轴线;一条在同一历史节点、同一领域的其他有影响力的事件的纵轴线以及嘉宾的成长轨迹的第三条轴线,以此来增加节目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14.
杨赛 《新闻世界》2013,(9):87-88
纵观广受中外少年儿童所喜爱的优秀少儿节目案例,一档优秀的少儿节目必然有一个形象生动饱满,风格活泼鲜明的节目主持人。本文对我国与欧美主要国家少儿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定位、个人特色与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对中外少儿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塑造与主持风格进行对比研究,归纳优秀少儿节目主持人的成功经验,以为我国少儿节目主持人的发展提出改良建议。  相似文献   

15.
精彩的直播节目与优秀的节目主持人有着非常之关系,主持人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直播节目的优劣。作为广播直播节目主持人,广播应该像口语那样挥洒自如,生动活泼,而口语是不能照搬的语言,在直播中注意语言规范的同时还应该具有语言的优美感和韵律感,精彩的直播节目来自于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主持人节目,为广播注入生机和活力,使广播从低谷中走了出来。不可否认,主持人节目的出现,是广播节目  相似文献   

16.
刘庆春 《传媒》2012,(3):68-69
广播电视的主持人专访节目,因其亲和的人际交流特点为受众所喜爱。主持人对专访对象的访问所发生的言语环境即专访语境,既包括语言因素,如口语交流中的前言后语;也包括非语言因素,如交流的时间、地点、现场氛围、主持人服饰化妆、交流对象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心理状态等。如果希望在一定的语境下引导对  相似文献   

17.
章玲芸 《新闻世界》2011,(12):86-87
主持人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节目的质量。一个高素质的主持人可以使节目熠熠生辉,甚至打造一个名牌节目。本文分析了优秀节目主持人所应具备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并提出随着受众对主持人要求的提高,培养复合型主持人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王琦  谢斌 《声屏世界》2009,(9):40-41
人物访谈节目因其能够凸显人物的人生经历、讲述成功故事、提炼人生哲理、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而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在人物访谈节目中,主持人是灵魂,是访谈节目的关键,主持人的个性对节目风格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节目主持人的情感把握直接影响节目的吸引力,一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应该善于运用情感的感染力建立起与受众沟通的桥梁,用情感去感动和引起受众共鸣。本文结合了节目主持人情感把握一些实际问题,对节目主持人情感把握技巧作了具体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20.
社会的发展,改革的深入,技术的创新,媒体的竞争,促使广播电视主持人节目的兴起,各色节目主持人的大量出现。但是我们也看到,在各地,节目主持人的能力和水平还有着较大的差异,优秀的节目主持人还是少之又少,如果不迅速提高广大主持人的水平,对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极为不利。研究优秀主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