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尊,自信,才能成功地方报记者在采访活动中,有时会遇到这样一种特殊情况:采访对象对记者的选择,使“小报”记者感到苦恼和头痛。特别是遇到中央和省级新闻单位记者或名记者,同时采访同一对象时,被采访对象往往乐意应付大报记者,而无视  相似文献   

2.
郭静 《新闻前哨》2009,(5):48-50
记者遭到被采访对象拒绝,不仅仅是被采访者一方的原因,有时也源于记者自身的疏忽甚至失误,例如前期沟通不够,或某句话表达不当,招致对方误会甚至抵触。而且,即使被采访对象有意保持沉默,有经验的记者依然不会轻言放弃。本文将结合一些采访实践,试图探究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沟通的某种规律。  相似文献   

3.
采访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不合作的采访对象,本文从采访对象心理、记者采访方式等方面寻找采访对象不合作的原因,并寻找记者的应对方式,以期有较强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记者,在采访中难免会遇到被采访对象拒绝的尴尬。打破僵局,开启采访对象的心灵之门,记者要掌握一定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5.
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活动中,常常会遇到采访对象不愿意合作的情况。记者只有认真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弄清其不愿合作的真正原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掌握采访的主动权。采访对象不合作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尊重采访对象首先,请礼貌地认识采访对象。笔者平时改稿,经常会遇到采访对象身份、职位、单位、姓名不清的情况,于是会问记者,记者再去费劲核实。事后交流,为什么采访时不问清楚?答曰:有几种原因。第一种是认为向采访对象当面问名字,不礼貌,可谓是"宅心仁厚"。不过,与陌生人打交道,不都是相互打招  相似文献   

7.
文红 《声屏世界》2011,(5):24-25
近年来,由于采访被拒以及由此引发的恶性事件屡屡发生,使得采访权问题成为中国新闻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从新闻记者横遭殴打,到被访的对象不接受或以各种借口推脱采访,以及记者在各种敏感问题采访中饱经艰险,媒体越来越渴望能有法律赋予的"采访权"作为手中的一柄利剑,用以应对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种种障碍。  相似文献   

8.
有经验的记者,只要坐下聊几分钟,采访对象就知晓记者的来意,记者开口问上一两个问题,采访对象就能听出记者的水平。采访对象遇到善问的记者,想马虎也马虎不得,想敷衍也敷衍不了,这样的记者往往能采访出好的材料,写出好报道。记者要在许多困难的情况下打开对方话匣子,问出需要的新闻素材,就要讲究采访的艺术。  相似文献   

9.
温馨 《报刊之友》2012,(3):154-155
当前,中国新闻界大量采用隐性采访手段。在这股"流行风"下,本文从隐性采访成风的趋势及其引发的争议入手,着重讨论采访对象的合法权益及记者采访方式的选择,并最终呼吁记者慎用隐性采访,呼唤法律与道德的双重考量。  相似文献   

10.
李威 《新闻传播》2009,(6):100-100,102
有经验的记者.只要坐下聊几分钟.采访对象就知晓记者的来意。记者开口问上一两个问题,采访对象就能听出记者的水平。采访对象遇到善问的记者,想马虎也马虎不得,想敷衍也敷衍不了。这样的记者往往能采访出好的材料,写出好报道。也有一些年轻记者由于经验不足,虽然提了不少问题,对方仍弄不清你的意图.  相似文献   

11.
新闻记者的采访活动,是一种频繁而深入的社会交往活动.记者必须认真研究社会交往的艺术,同时也要认真研究社会交往活动中人的心理因素. 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行动莫不受到心理的支配.记者在采访中会遇到不同采访对象的不同心理,必须摸清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以便恰如其分地安排采访活动. 采访对象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有可能热情开朗,讲话滔滔不绝;也可能内向羞怯,寡言少语.遇到了善于言谈、有一定思想水平的采访对象,他会讲出许多有价值的材料或观点.遇到不愿协作或不善言谈的采访对象,那可全要看记者的本事了:对不愿协作者,要主动拆除…  相似文献   

12.
张新军 《新闻爱好者》2010,(12):151-151
"普尔"是英文音译词,原意是"合伙"的意思。普尔采访法就是记者们合伙进行的一种采访方法。它是记者们就某一事件或者人物,合伙分工协作进行的采访。作为企业报的记者,灵活运用和掌握好"普尔"采访法,在企业发生重大新闻事件时才能不落俗套,把新闻写得有新意,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记者可以利用网络,将自己的作品写得更精彩,更感人,让采访对象更"有血有肉"。但与此同时,记者也应该注意到,在人物报道采写过程中,一方面,记者应对网络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认真地整理和仔细地核实;另一方面,记者应该围绕自己的选题走到一线,走进采访对象的生活里,和采访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样才能写出真实而感人的作品来。  相似文献   

14.
在采访时,有时会遇到采访对象不愿意谈,这时记者要有能够使他(她)开口的方法和技巧。艾丰同志说过:“记者的谈话和发问,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诱发式、激发式、自发式。”笔者从采访中体会到,还应  相似文献   

15.
蒋嵩 《新闻世界》2014,(6):40-41
提问对于电视新闻记者来说,既是一项基本功,也是衡量一名记者工作能力的标尺。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向采访对象提问的形式是多样的,提问的角度和方式也是不同的。本文根据本人的采访经验,总结电视采访中有关"提问"的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16.
何寿林 《视听界》2009,(1):113-113
积极配合型,这是理想的采访对象,能提供新闻线索,愿配合采访,与记者的采访目的基本一致,至少不冲突。采访这类对象难度较低,报道时注意舆论导向即可。笔者在任民生新闻记者时,经常会接到观众报料而前往采访。有一次,有村民报料称,一家城郊结合部的化工厂天天浓烟直冒,如果遇到东南风,周边村民不敢开窗,甚至没法呼吸。  相似文献   

17.
正在新闻界,有七分靠采、三分靠写之说,道出新闻采访的重要性。福建《平潭时报》于2011年9月23日创刊,是平潭第一份本土报纸。因较少接触媒体,创办初期,不论是普通群众,还是党政机关公务人员,对于接受采访常有抵触心理,不愿开口,给记者的采访带来很大挑战。如何让采访对象轻松接受采访,笔者做了一些探索。以感情牌打开采访僵局很多采访对象不接受采访,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何消除他们的顾虑,  相似文献   

18.
蔡迎东 《新闻窗》2011,(3):30-30
体验式报道就是记者深入新闻现场、亲身体验新闻采访对象和新闻事件而采写的一种新闻报道。与现场报道相比,体验式报道用记者亲身经历而非普通的采访方式,强调记者的"参与"和"体验",给读者以真实可信之感,被不少媒体应用,也颇受受众欢迎。近年来,我和我的同事有幸去尝试了体验式报道,同时也感受到了这种新颖的采访方式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9.
唐士杰 《新闻传播》2010,(1):107-107
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记者鲍勃.福尔斯曼曾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记者若想从采访对象身上了解到情况,必须使用各种技巧,来让对方开口。那么,作为新闻记者.如何提高采访质量呢?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因为各种原因致使采访无法进行的情况发生,其中不乏有采访对象不配合或配合得不到位的实例。此时记者往往没有掌握采访的主动权,或在采访中使用的方法不当而丧失了主动权,被采访对象的情绪、意志牵引,无法达到准确了解情况、深入探讨话题、全面展开交流,导致采访对象失语,记者得不到想要的新闻素材,采访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