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中部崛起战略,都是为解决这一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全局而提出来的战略选择。我国中部地区,身处中国经济的腹地,如何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承东启西”,“呼南和北”,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无疑成为影响全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和实现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但是,西部大开发以来,中部经济却并没有像许多学者预测的那样,依托西部大开发的优势和贯通东西的地理位置,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反而出现了发展水平低于东部、发展速度慢于西部等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对西部大开发前后,我国中部地区与东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研充。解析中部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通过对现实背景的分析,为中部崛起战略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如何认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质?西部大开发的关键何在?西部经济如何启动?西部大开发应从何处切入?这诸多问题无疑是关系着西部大一切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关键问题,本在分析后认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质是国家经济布局与发展战略对环境变迁的主动性调整,西部开发的关键是重构西部地区的经济结构;西部经济启动的前提是必要的政策支持;西部开发的切入点是大力培育与发展西部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3.
《职业技术教育》2004,(3):40-41
入选理由:作为我国第一部有关新世纪教育与人力资源战略问题研究的报告,通过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定量分析了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勾画了中国未来50年,特别是未来20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如何开发世界最大、最丰富、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如何创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  相似文献   

4.
科技期刊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青海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科技期刊作为科技信息的主要载体,本文对如何进行合理开发科技期刊,服务于青海经济建设,谈了自己的认识与设想。  相似文献   

5.
充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应是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是中国人力资源战略开发的核心内容;高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与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6.
入世:中国远程教育路在何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如何认清中国远程教育的现状,了解中国与发达国家在远程教育方面存在的差距,明确入世后给中国远程教育带来的影响,这是中国远程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也是制订中国远程教育发展战略的客观依据。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战略要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远程教育的实际而定。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西部人才资源开发的意义和优势1.1 搞好西部人才资源开发是保证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中国政府根据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重要思想,在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为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西部人才资源开发,既是西部大开发的组成部分,更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所在和重要保障。1.2 搞好西部人才资源开发是深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行动。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进步取…  相似文献   

8.
充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应是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是中国人力资源战略开发的核心内容;高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与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问题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如何缩小区域发展上的差距成为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经济工作的中心重点。十六犬报告把“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今后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任务之一,并提出要加大国家支持的力度,改善西部投资环境,加强东、中、西部经济交流和合作;2004年提出并开始实施东北地区等者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体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和长远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构想的实践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广西旅游业的SWOT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中国加入 WTO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将广西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缩小广西经济与经济发达省市的差距 ,是广西目前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将用 SWOT法分析广西旅游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探索发展广西旅游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一个以知识为主宰的全新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但是中国绝大多数企业还未把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放到战略高度来认识,没有看到人力资源管理(HRM)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来自全球一体化的力量,如知识创新、顾客、组织变革的挑战与冲击。1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正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中国企业之间以及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加入WTO后,竞争不仅表现在产品上,更多的将表现在要素市场上,特别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上。中国企业要想在世界企业的大环境中站稳脚跟,就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中国企业本身的状况和加入WTO,促使中国企业必须面对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新构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既继承传统,又反映新经济时代游戏规则的基本要求,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东西部地区的差距是我国长期存在的历史问题。党的三代领导人就如何缩小东西部的差距问题实施了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其中,毛泽东采取直接援建西部,实现均衡布局,实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邓小平在吸取其合理因素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采取优先发展沿海、实现共同富裕,实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江泽民在新的实践基础上采取加快开发西部,实施区域经济再均衡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延安经济外向度低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延安要走出贫因,走向富强,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把自己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章分析了在西部开发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下,延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性及其优势,提出了延安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西部开发的经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开发是“十五”计划乃至更长时期内我国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最重要的战略举措。如何认识西部开发在我国未来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对于实现西部开发的预期目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发展邮轮经济面临良好的内部优势和较多的内部劣势,有着较好的外部环境。中国发展邮轮经济的空间分布应在中国目前三大经济囤背景下,选择三大区域进行分析;中国发展邮轮经济的空间战略应选择适合中国邮轮经济目前水平下的梯度战略、点轴开发模式、网络空间战略和外向空间战略。  相似文献   

16.
三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 :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日渐形成 ,且在一部分国家与地区成了气候 ;方兴未艾的中国市场经济基本上确立了近乎主导的地位 ;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战鼓已经擂响 ,作为最具旅游资源潜力的西部地区如何将新世纪前景无限的“明星产业”、“朝阳产业”——旅游业发展好 ,是最现实也是最有吸引力的话题 ,也是最能提高经济增长点的战略任务。发展旅游经济迫在眉睫 ,势在必行。这是将中国经济振兴、中国西部开发落在实处的重要方略与重大举措。  一、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来源于对中国西部旅游业发展现状的深刻分析与准确把握  …  相似文献   

17.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程中,如何塑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是关系到我国西部经济腾飞和政府机构改革、国有经济战略重组的一个重大深远的重要课题。徐根兴在《经济日报》上撰文认为,无论当前国家的经济条件如何,西部开发中培育自生创业精神是极其重要的。目前,西部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也已经开始,数十万地方官员原则上将分流一半,西部经济结构调整将会造成相当一部分职工下岗再就业。因此,当前焕发起全民的不等不靠、自主创业精神是西部各级党委和政府非常紧迫的任务与职责。我们必须花大力气,像抓下岗再就业那样抓创业精神的培育。塑造…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中的南充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形势下,南充如何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振兴南充经济,文章首先回顾了南充经济发展的演变过程,并对“一线两片”战略、“一江两线”战略和“工业兴市”战略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了经验教训,文章全面阐述了“工业兴市”战略的总体思路。最后,论述了南充如何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谋求经济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略论当今中国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兴的支柱产业,中国旅游业对国计民生的重大意义早已不言而喻。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连年高速发展,在面对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复杂矛盾时,如何做到和谐与民生并重的迫切性则日益彰显。从和谐理论出发,兼重民生要求,深入研究中国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无疑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经济、政治与化的协调发展,是社会平衡发展的正确路径。西部经济虽然落后,但在历史化与现实化上却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制定经济化战略,必须具体分析各种不同的化形态和经济现状。西部开发的历史与现状,决定着西部开发的独特性。西部丰厚的民族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既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也能解决民族化的继承与发展问题。把化建设放到跨世纪经济粹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化建设的整体性。西部大开发应当选择一条经济开发与化建设齐头并进、共同复兴的道路,在经济开发的同时注重化建设,促进西部地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