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王中平 《健身科学》2005,(11):16-17
阴阳是中医辨证的总纲,阴阳失衡是疾病的根本,失衡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调整的方法有内治和外治,而阴阳平衡是调治的目标。我经过多年对中医内因理论的研究,延伸、发展出一套消除内因,达到内治的理论和方法。我们称它为“心平健康学”。“心平学说”认为:人受制于心,心法于自然;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对武术健身理论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中医学认为"阴平阳秘"即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表现。武术运动则是通过外在的形体锻炼与内在的精神意识活动的紧密结合达到"形神兼备"、"内外合一",体现了阴阳平衡。  相似文献   

3.
引言:我国医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创造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概括起来就是整体系统的方法和阴阳辩证论治的方法,称为中医传统的方法。它较之现代医学方法,在精确严格的定量分析方面的确存在着时代差距,但它却包含了现代医学方法的科学内核。所谓“医家所论专以阴阳为本”,就是说“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总纲。“阴阳学说”等中医的基本理论反映了生理、病理的客观规律。如果把运动员的训练与竞赛视为一种“特殊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从古代传统养生典籍中,概括瑜伽传统养生理论中的几种观点和学说,旨在为现代养生理论提供参考依据。 1 整体观学说 1.1 天人整体观 瑜伽理论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与天地大自然是相互联系的,天地、阴阳、四时、宇宙万物,对人的生命活动无不产生影响。人与万物是息息相关的大系统中的统一整体,天体间的万物在其生长衰亡的过程中,可以独立存在,又可以相互转化。因此要使瑜伽养生学在此大系统中求得自身平衡和发展,应该是顺应其规律,为自身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国传统医学的"阴阳平衡"理论和武术的"内外兼修"理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论得出:武术的内外兼修理论是阴阳平衡理论在人类进行身体锻炼中的具体运用,而"阴阳平衡"理论则是武术"内外兼修"理论产生的基础。"内外兼修"理论作为中国武术运动功法练习的一个指导原则,规定着武术运动的健康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6.
马杰 《武当》2010,(11):6-8
我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在宇宙间的一功事物中,都存在着两大对立面,称为“阴阳”。把存在的金水木火土五种物质,认为是世界万物的起源。从而说明阴阳是对立统一之法则,五行是生克变化之规律。古人根据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在儿下年历史实践中一直被作为研究自然科学、中医学说、生理变化,以及拳术攻防、  相似文献   

7.
阴阳,宇宙中贯通物质和人的两大对立面。阴阳讲的是事物对立与统一的法则。中国古典哲学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存在阴阳,一切事物变化无不是相互对应的、阴与阳相互作用的结果。阴阳学说理论所体现的中华武术传统文化及思维方式更是典型,是武术理论必不可少的基本构架之一。  相似文献   

8.
祖国医学用阴阳、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为理论基础来论述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阴阳、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它们之间处于相对平衡才能维持人的正常生理活动,如果在某一方面失调即将产生疾病或死亡。因此在中医治疗时也必须用以上学说为理论基础来辩证论治。 炎热的夏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口渴,心烦,表  相似文献   

9.
太极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术语,指派生物的本源。太极拳是以太极之理立论的一种拳术。古代方士以双鱼形太极图表示太极之理,以此图解释拳理、拳技。古人认为阴阳两者相互不离、相互消长、相互转化、产生万物、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万物中都包含此理。太极拳运动始终贯穿着阴阳、动静、刚柔、虚实、结合吐纳、导引,要求呼吸、意识、动作三者紧密配合,才能达到气沉丹田、开合鼓荡。学练太极,不能不懂道为何物。那么什么是道?身心平衡即为道。身心不平衡属阴阳失调。情绪不好或过分高兴都会造成身心失衡。“得而不喜,失而不忧”即讲此理。一个人如…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阴阳学说认为万事都有阴阳之别,一切事物运动变化无不是相互对应的、阴与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并将阴阳变化的规律精炼地称之为"一阴一阳之谓道".而阴阳转换变易正是太极拳的灵魂,阴阳相济是太极拳的指导原则.太极拳中的拳理、拳技及理论无不体现着阴阳学说的精髓.  相似文献   

11.
体能康是以中医整体观理论为指导,以"平衡阴阳,调和五脏”为宗旨,经过多年研究,以十数位名贵中草药组方而成,具有改善下丘脑功能,调节激素分泌水平,增强免疫调节,兴奋造血系统,促进机体解毒排毒,消除自由基,促进病损修复和再生的功能.运动员连续服用体能康,可明显提高机体抗疲劳作用,促进体能的恢复,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虽然讲究阴阳平衡,刚柔相济,但某些传人过分强调柔弱胜刚强、小力打大力、四两拔千斤等理念,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出现了片面性的不良影响。本文愿就这方面的认识与太极拳爱好者商榷,以期共同提高。一、关于偏阴偏阳道家哲学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灾","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刚是阳的象征,柔是阴的表现,刚与柔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没有刚,就无所谓柔;没有柔,刚亦无法存在。二者相生相  相似文献   

13.
浅析武术与古典哲学阴阳理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阳,宇宙中贯通物质和人的两大对立面,阴阳讲的事物对立与统一的法则。中国古典哲学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存在阴阳,一切事物变化无不是相互对应的,阴与阳相互作用的结果,阴阳学说理论所体现的中华武术传统化及思维方式更是典型,是武术理论必不可少的基本构架之一。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二十四气坐功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即人类与自然规律的相合.这种思想在功法中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十二经脉与四时阴阳(即节气)的相合;第二,一天中练功的时间与一天的阴阳相合.其现实意义为,相应经络的练习为循经导引提供了依据,通过经筋的运动可对十二经脉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相应经脉病症与调节情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运动性疲劳是体育训练中较易出现的一种自觉症状。运动医学界对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广泛而深入.运动性疲劳可纳入中医虚症的范畴,采用中医药理论对运动性疲劳进行辩证实施后有利于调整阴阳的平衡,能从机体上提高运动能力和水平,使运动成绩更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6.
姚菊卿 《武当》2013,(6):22-22
习练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太极含阴阳动静之机,包含了天地万物变化、发展与对立统一,故日"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在人体结构中,既有主次之分,又有相互联系,腰与四肢就是如此。太极拳尤为重视腰劲。拳论云:"腰为主宰"、"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间"等等。一、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再论"体质论"与"技能论"——兼评张洪潭之"技术健身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关于学校体育教学目的一直存在着"技能论"与"体质论"之争,张洪潭教授在剖析两者的基础上援引"互补原理"形成了独特的"技术健身论"思想."体质论"属于目的层面,"技能论"是手段层面,两者不是同一层次上的相互对立的两个问题,"技术健身论"将"强化体能"与"传授技能"同时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不恰当的,这也使得"互补原理"的引入值得商榷.但"技术健身论"仍不失为现阶段学校体育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其通过运动技术的学习达到健身强体之目的的思想可以说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不落牙叩齿,就是指用上下牙有节奏地反复相互叩击的一种自我保健法,民间俗称“叩天钟”。事实证明经常叩齿,不仅能强肾固精,平衡阴阳,疏通局部气血,保持局部经络畅通,还可促进整个牙体及周围组织的健康,增强牙齿的全面抗病能力,使牙齿变得更加坚硬稳固、整齐洁白、润丰光泽,使人充满精健之相。其具体做法可概括为:精神放松,口唇微闭;心神合一,默念叩击;先叩臼牙,再叩门牙;轻重交替,节奏有致。终结时,再辅以“赤龙(舌头)搅海,漱津匀吞”,效果更佳。日咽唾液三百口,使你活到九十九中医理论认为,唾液在体内化生为精气,…  相似文献   

19.
乙妙眼功     
乙妙眼功□文\项悟真创编于1982年的《乙妙眼功》是中医医师万乙妙以全息理论为指导,揉合生物平衡学,中医推拿按摩,气功养生,食疗于一体的保健功法,通过自我暗示,眼部强化运动,穴位刺激,积生物电来达到滋补肝肾,平衡阴阳,恢复视力,强身益智的目的。本功有...  相似文献   

20.
数字象甲     
九连胜七连不败 广东队九场连胜,湖北和吉林两队也连续七场保持不败,不知道读者在看到这两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数字时,是怎样一种心情。 广东队的四人组合堪称完美,他们中没有英雄,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是英雄。遇沈阳、北京,吕钦和许银川联手破敌;战河北,李鸿嘉单骑闯关;胜黑龙江,黄海林独建奇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