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每年年初的重要的政治性会议。对于新闻单位来说,报道好“两会”,也是每年开局之时的一个重头任务。今年的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和省政协八届二次会议,处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所以,虽然不是换届会议,但仍然受到全省人民和各新闻单位的强烈关注。“两会”期间,河南日报调动一切宣传手段,多角度、多侧面反映“两会”的盛况,从策划到运作,从内容到形式,从广度到深度,都有一定的创新。 认真作好思想准备 多年来组织“两会”报道的经验告诉我们,要组织好“两会”报道,必须首先使上会记者充分认识人大、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克服“‘两会’年年开,很难出新闻”及“‘两会’是例会,会议报道只要比葫芦画瓢就行了”等错误认识。因此,在今年“两会”召开前夕,  相似文献   

2.
报道一年一度的“两会”,不仅是首都新闻界的一件大事,也被许多海外新闻单位视为当时的一个新闻热点。在20天的时间里,国内(包括台港澳)和国外共有250多家新闻单位的上千名记者集中在“两会”上,这还没有计入一些代表团的“自备记者”,而出席本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也才2700多名。“两会”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新闻大舞台,记者们都尽量在这舞台上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而回顾这一次报道的得失,对各自单位的业务建设,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举世瞩目.报道好每年的“两会”,历来为新闻单位所重视,而今年则由于正值换届等原因,各新闻单位尤其是首都各新闻单位都全力以赴。会议期间,各新闻单位的报道精彩纷呈,各有特色。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向国内国外充分报道了这次“两会”。我们坚持了两条:反映会议的主旋律,报道好会上的重要活动和各项议程,既照顾周全,又有深度;认真为报台服务;搞好对外报道,把我们的声音传向世界. 扬一己之长,发挥通讯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两会”新闻学的门槛上新华社“两会”报道领导小组副组长朱承修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新闻大战的硝烟已经散去,“两会”新闻组于3月21日邀集首都一些新闻单位在人民大会堂开会总结。各单位在会上汇报的重点,是报道怎样把握住正确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和河南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先后于4月27日至5月8日在郑州召开。省会二十多家新闻单位的近百名记者参加了“两会”现场采访报道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相似文献   

6.
“两会”上的香港记者周燕群,翟跃文采访今年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八届五次会议的记者里,有183名港澳台记者,约占记者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强。其中来自31家新闻机构的香港记者139名,他们是“两会”搭起的新闻大舞台上一支活跃的力量。我们在采访的空隙...  相似文献   

7.
从中央到地方,每年一度的“两会”不仅是全国和地方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全国和当地群众关注的热点。对于新闻媒体来说,“两会”是各媒体的综合竞技场,地方电视台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做好每年的“两会”报道是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让枯燥生硬的会议新闻在及时、准确、重要的同时又能够生动、形象,吸引受众,  相似文献   

8.
3月21日下午,人民大会堂广东厅。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曹志在听取首都主要新闻单位两会报道负责人的汇报之后,说了这样一段话:“今年的两会开得很成功,两会的新闻报道很成功。新闻单位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量不亚于换届,报道的质量比较高,大的问题没有出,小的问题也基本没有出,掌握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上下左右都比较满意。”认真总结两会报道的经验,不但对今后搞好两会报道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平时组织战役性报道也有普遍意义。 今年的两会——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八届三次会议,虽说  相似文献   

9.
每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政协会议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多年来,新闻界在“两会”报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面临着如何把“两会报道”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新的水平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多次参加“两会”报道的实践和体会,就全国“两会”报道模式的继承与创新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一、全国“两会”报道缘何备受关注今年的全国“两会”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第一次会议,也是本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最后一次会议,全球数百家传媒的近3000名记者云集京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会出现优秀政治记者吗? 一年一次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又结束了。说来也是我的一种“幸运”,从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始至今,我已陆陆续续参加了5次这种重要的“国会”报道。前几次,代表中风平浪静,大会按部就班,记者的新闻嗅觉似乎也“丧失”了。而从去年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始,民主气氛渐浓,整个“两会”由于代表们的民主要求而趋向生动、活跃。被国外舆论称之为“举手机器”的中国式人民代表中,开始有人对主席团已经通过的决议、议案有选择地赞成、反对、弃权,并在大庭广众之下当着高坐于主席台上的中央领导人陈述自己的反对意见,这标志着中国的人民代表正在走向真实、走向成熟。新闻本体的变化,使采访“两会”的中国记者也一反常态,变得愈加活跃和主动。我们曾为此而沾沾  相似文献   

11.
3月31日,埃菲社记者从北京发出一篇电讯稿,题为《中国试行议会民主》。稿中写道:“电视天天向观众介绍议员分组讨论情况和记者招待会概况”,“观察家们认为,这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在报道新闻透明度方面是空前的”。在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和七届政协一次会议期间,首都新闻媒介在提高会议报道的“透明度”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及时地、客观地报道决策过程中的讨论情况,摘登与会者的发言,开辟《寄语两会》《两会手记》等令人耳目一新的专栏,除此之外,还专门派出记者盯住“两会”期间召开的记者招待会,注意从中挖掘有价值的新闻。  相似文献   

12.
这次的“两会”是世纪之交的一次大会,是为“九五”规划画上句号的一次盛会,当然也是新闻频出、焦点聚集之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两会”遍地是新闻,抢眼的新闻俯拾即是。但是,作为一年一度的例会,它也是中外媒体云集、各路新闻高手大比武的“战场”,想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属不易。而《中国青年报》的“两会特刊”(以下简称“特刊”)却取得了明显的成功,据该报报道,“特刊”在人大代表中是较受欢迎的,在委员驻地,“……两会特刊是最先被一抢而空的报纸”(3月5日《中国青年报》)。从“特刊”的成功,我们似乎可以讨…  相似文献   

13.
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相继胜利闭幕了。“两会”是在党的十四大之后,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蓬勃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时刻召开的,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会议,意义十分重大。各新闻单位尽心尽力,都力图发挥自己的特点,有所开创。中央电视台也不例外,也孜孜以求地寻找新的角度,新的形式,努力报道好两会。回首十九个日日夜夜,一个个瞬间,一幅幅画  相似文献   

14.
今年的“两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确立后的一次重大会议,因而倍受各界人士关注。 据“两会”新闻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参加“两会”报道的中外记者共计1511人,其中1120人为国内记者,32名台湾记者和128名港澳记者来自台港澳50家新闻机构,还有分属于115家新闻单位的231名外国记者。 如此之多的记者集中采访这一重大会议,使新闻大战激烈、紧张。报道要出新、出彩,不仅要有与众不同的特色,更要对自身以往的报道方式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5.
50年“两会报道”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两会报道”经历了一个从就会议本身报道会议的单一程序性报道逐步演变为中央领导同志活动报道、深度报道和专题报道、各代表团审议报告的综合报道、现场特写新闻和通讯、记者招待会报道、代表和委员的发言和访问记、会外配合报道、图片报道等多种样式的发展过程。  在 50年的时空跨度中,我们不难看出“两会报道”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在新闻性、可读性、贴近性方面不断发展,强调新闻报道的新闻价值,关注老百姓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两会报道”体现新闻规律的进步越来越明显。需要指出的是…  相似文献   

16.
采访1997年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八届五次会议的记者里,有183名港澳台记者,约占记者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强。其中来自31家新闻机构的香港记者139名,他们是“两会”搭起的新闻大舞台上一支活跃的力量。 在香港,600多万人口可以选择的是近60份报纸、15家广播电台,加上98%的家庭电视普及率、发达的卫星直播电视和发展中的有线电视,已近饱和的各种媒体之间竞争激烈。对记者来说,总部不会分配具体的采访题目和要求,但他  相似文献   

17.
各显神通各具特色──简评“两会”新闻发布会的报道翟跃文,周燕群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在回顾1997年的“两会”时,我们试图通过截取各新闻单位对“两会”新闻发布会的报道这样一个横断面,来观察和感受一下各新闻单位“两会”报道的特色,虽然不免有管中窥豹...  相似文献   

18.
寿川 《新闻战线》2015,(7):36-37
今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亮点之一,是设立“中央厨房统筹组”,负责两会期间全媒体平台机制的试运行,实现新闻稿件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传播。实践证明,“中央厨房”不仅创新了策采编发的新闻报道工作机制,体现出两会报道进一步“融起来”的探索与努力,而且在内容创新、表达创新上“试水”成功,以《书话两会》为代表的“新闻美味”展示了“中央厨房”的精彩厨艺,为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注入了新活力。  相似文献   

19.
陈曦 《传媒观察》2007,(5):53-54
全国“两会”是一年一度的媒体盛宴,但也是一次新闻资源“占有不均”的新闻大战。地方媒体在全国“两会”报道中是“弱势”,一般情况下扮演的都是“分得一杯羹”角色,主动性、创造性都不能像在地方“两会”中发挥得那么好。  相似文献   

20.
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是世纪之交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大会,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我国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除人大将审议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这部宪法性法律外,今年的“两会”是一次例会。然而,2000年是完成“九五“计划、全面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部步战略目标的最后一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解困、“八七”扶贫攻坚的最后一年,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启动之年,加上我国加入WTO问题和反腐败问题,这一切都将引起新闻媒体的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