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标题称作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文章标题,就像鲜艳的花朵.在读者面前能够显示出极大的魅力,使读者从内心深处产生出一种强烈的阅读兴趣。因此,作为通讯员,更应掌握一些制作标题的技巧。新闻标题,一般说来一就是对自己所写文章中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浓缩。具有揭示、阐明、评价新闻内容的作用。所以,在制作新闻标题时,要坚持以‘惭”为出发点,同时具有鲜明、生动、活泼、准确、扎实等功能。十几年来,我在新闻写作的实践中,逐步总结出了自己在制作标题方面的一些体会。“土’冲出新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当然各地的风土人情、人文习惯…  相似文献   

2.
审编理科书稿同样需要注意政治性问题朱永庚有这样的议论:理科书稿不会像文科书稿那样可能出现政治性问题。乍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但从实际发生的情况来看,这种认识不仅是片面的,而且是有害的。笔者在审编一些理科书稿时就发现过政治性问题,甚至是重大的政治问题。试...  相似文献   

3.
谈老师读书     
我赞成老师多读些书。老师都很忙,这个我知道,但是还得挤出时间来多读些书。教学必需的参考书当然要读,但是不要限于这个范围,别的书也要读;教理科的,要读些文科的书;教文科的,要读些理科的书;似乎跟学校里的课目不相干的书,也要读。知道的东西多了,教学才能左右逢源,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大有好处。读书有了心得体会,随手写下来是个好习惯。写下来,其实就是把心得体会整理一遍:原来还有点儿模糊的,写了下来,就变  相似文献   

4.
浅谈戏曲乐队主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余良 《大观周刊》2011,(18):84-84
在剧团乐队多年,我深深体会到乐队与演员配合的重要性,特别是主胡,它是戏曲乐队的灵魂,更是显示地方戏曲音乐魅力的一枝绣。下面就本人的一点粗浅体会,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5.
熊娇 《大观周刊》2012,(12):206-206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式时,就文论文,常常感到很难真正体味到其中的妙处。而老师在引导时,常常也会提供一些词语和句式让学生比较,以此来帮助学生品味语言,积累语感,但缺点是肢解了文章,学生在脱离了课文的整体语境下比较,仅能判断出哪个词或句式用得较为准确,至于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来表情达意,则茫茫然。怎样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通过比较来整体感悟文章思路和表达方式呢?下面我以《鲸》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月苹 《新闻导刊》2006,(6):57-57
11月23日,本市某报08版头条通栏:《供求不平衡文科招聘岗位比理科少一倍》,是一条数字不确、逻辑混乱的新闻。这条新闻的导语说:在重庆技术展览中心举行的“我市2007年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文科类专场”。“3000个岗位.7000人参加招聘”。而同日的同城几家报纸报道的则是:“上万毕业生涌进现场找‘婆家’”、“进场人数超过了1万人。”同一场招聘,何以该报所报数字与各报殊异?尤其令人不解的是,本来是一次“文科类专场”招聘.记者却要横生枝节扯列“理科”。且断言“文科招聘岗位比理科少一倍”,  相似文献   

7.
由于新技术革命的深入,当今世界正出现一种新趋势:知识体系不断膨胀,传统学科分支衍生,新兴学科灿若繁星,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合流的交叉学科不断产生,其中数学又一马当先,渗透到许多学科领域之中。本文就模糊数学在图书馆工作的应用情况,作一初步探讨,意在抛砖引玉,求得真知灼见。模糊数学——正在上升的一颗新星模糊数学是美籍伊朗人查德(L.A.Zadch)教授在1965年提出来的。我国模糊数学研究开始于七十年代后期,1976年出现第一篇介绍模糊集的文章,发展非常迅速,至今模糊数学及其应用方面的论文每年以百分之四十的幅度递增,内容涉及到经济科学、管理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等多方面,并用模糊聚类和相似优先比、综合评判、模糊语言和模糊控制、模式识别的模糊技术等方法,在医疗诊断、天气预报、采矿、探矿等多方面使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已引起图书馆界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策划一词:筹划、谋划。我的理解是,策划在新闻中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一、策划的主题要准。主题这个概念,本是文学创作中的一个专用术语。清代学者王夫之在其所著《姜斋诗话》中谈到,“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但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其意思说,文章的主题好比军中统帅。新闻报道借用主题之说时日已久,不仅一篇稿子需要主题准确,一次策划,主题也必须十分准确,否则就成了“乌合之众”。那么准确的主题从何而来?从调查研究中来。也就是在策划一次报道前,要深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9.
周明 《大观周刊》2011,(26):182-182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和学习研究中.我深深地感觉到新课程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强大的影响.也逐步体会到了在生物教学中.要不断地学习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领会课改的新精神,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生物教学方面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相似文献   

10.
现代电子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类文明进入文字时代后,文字的书写就一直是人类记录思想、跨越时空、完成传播功能的最好工具。书,则是文字书写中最有系统的纪录型式。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是到书店买书,仍然在用(纸张发明后)一千五百年来所有人类的阅读方法,通过书本的文字、图像,去学习知识、研究作者的思想,这也一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 自从有了电脑和网络科技后,人们就一直在思考:能不能用电子书的方式来取代或补偿纸张书的不足?网络发明后,我们曾用电脑直接阅读一些记录在磁盘或光盘上的书,或是到网络下载书来看。直接在网络下载,当…  相似文献   

11.
音乐通过声音来表情达意,它就像文学用文字、绘画用线条和色彩一样,有自己特有的一套表现手法。目前中小广播媒体大多未设专业音乐编辑,这就要求专题节目编辑必须学习一点音乐知识.培养自己的音乐鉴赏力.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声画关系是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焦点,这两年以来,《现代传播》等刊物也陆续发表了不少文章,但就目前情况看,不同观点之间的分歧仍然相当大,“商榷之声”仍不绝于耳,这种长期争论未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讨论中我们在方法与思路上的重大缺陷。在此笔者想就争论本身作一次反思,间或谈一些自己对声画关系的思考。一、概念用语模糊所指能指错位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逻辑思维的最基本的单元和形式。概念的模糊,将导致思维与对象的们离。在声画关系的讨论中,我们就恰恰出于表述己见的需要,让现行概念负载了过多的非本质…  相似文献   

13.
军事记者在军事领域里驰骋,用妙笔生辉的文章,把军人与军营的风貌展示给世界。所以,军事记者的形象是高大的——但是,他们不能一条腿。   这是什么意思 ?原来文章的“文”不等于文科的“文”,如果以为写的文章只需要两大类知识之一的文科知识,不需要两大类知识之二的理科知识,那就大错特错了。   记得,高中时一位同学酷爱作文,立志当记者,但对数理化课程也不放松,理由是:“不能少掉那一半形容词”。虽属笑谈,但似比今人聪明,至少为摆脱“搜索枯肠”的窘境多留了通路。   何况,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就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博览     
模糊数学与新闻报道庄凯勋在《模糊数学与新闻报道》一文中提出:数学与新闻学能否合流而产生一门新的交叉科学呢? 模糊概念的运用,是新闻报道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传统新闻学要求导语中交待清楚五个W,但由于种种不可抗拒的原因,五个W往往被模糊概念所代替,如“最近、近日、近来、近年来”等等,而报道本身也没有因此而丧失新闻价值。有趣的是,传统新闻学对模糊概念在表达人物或交待消息来源方面的应用,如“有关方面人士、权威人士”等,几乎没有提出任何异议,这同它对时间的刻意苛求相矛盾。  相似文献   

15.
马金翠 《大观周刊》2012,(31):253-253
一个人从小到大.无论在学校里还是到社会.作文总是十分重要的。你要说话、交际、写报告、通书信、订合同,要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都离不开作文的基础。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当成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去做。而低年级的作文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这几年,我把一些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践,有了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6.
在有些正式出版的电气技术书刊中,对文字符号的使用比较随心所欲,从而导致了人们认识上的混乱。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对IEC和国标中有关文字符号的制订原则及一些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造成的。为纠正这一偏差,现就以下几个问题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7.
《今传媒》1995,(1)
杨发民的“三投入”鲍陂人常说,着戏容易做戏难。真实,要想真的把戏看好.看出个门道来,并且能写成文章评论一番,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搞报刊审读工作,就好象看戏或评戏一样.得有些"功夫"。杨发民从自己做审读工作的实践中体会到,最少得有"三投入"。一曰时间投...  相似文献   

18.
美国新闻摄影界喜欢用目击者报道来概括新闻照片的特点。他们认为,一张新闻照片本身即表明三个基本问题:记者到了那里;他看到了事件的发生;事件就像照片所描绘的那样。它告诉读者这是第一手的报道,他最接近于事实的真实情况。摄影记者把这一事件的信息传播给读者时,除了照片之外,还要加上必要的文字说明。 照片和文字的融合 美国著名的新闻摄影编辑和理论家威尔逊·希克斯着重从生理学的角度来阐述这一问题。他认为,人在认识周围事物时,首先是依靠视觉,其次是听觉。读者看报纸上的文章时,基本上是他的听觉起作用。因为人的眼睛看文字时,实际上是把文字符号默读给耳朵。当声音的符号传达给大脑后,人会获得对事件的概念。从这点看来,眼睛在表述文字时是受到了一  相似文献   

19.
扩版五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圳商报》作为深圳市委直属重要党报、市政府机关报,从1991年初复刊到现在8年多来,经历了4次扩版,从日报4版发展到20-28版,成为广东省“五大报”之一。扩版,是报业发展的一个标志,但是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1995年,我在《新闻战线》第10期上发表一篇有关扩版的体会文章,题目是《扩版的要害是质量》。当时,就在文章中提出“报纸为什么要扩版?什么时候该扩,什么时候不该扩.报纸的最佳版数是多少,扩版后又带来哪些新问题?这些都是应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深圳商报历次扩版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  相似文献   

20.
博览     
模糊数学与新闻报道庄凯勋在《模糊数学与新闻报道》一文中提出:数学与新闻学能否合流而产生一门新的交叉科学呢?模糊概念的运用,是新闻报道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传统新闻学要求导语中交待清楚五个 W,但由于种种不可抗拒的原因,五个 W 往往被模糊概念所代替,如「最近、近日、近来、近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