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书架     
《中国记者亲历丛书》 《中国记者亲历丛书》已有两册面世,一本是《穿越大峡谷》,另一本是《世界在你眼前》。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梁衡为丛书撰写了题为《记者是从事件中走出来的金凤凰》的序言。 《穿越大峡谷》的作者杨西虎和张军,分别是中国环境报和中央电视台记者,他们共同参与了1998年底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科考活动,书中激扬、深情的文字和大量精美的照片,记录了这一中国记者和科学家携手穿越世界第一大峡谷的人类壮举。 《世界在你眼前》是由70多名记者写就的一篇篇短文,是近年来《人民日报·国际副刊》上文章的精选,作者多是驻外…  相似文献   

2.
暴力恐怖事件是一种典型的社会风险。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对3·01昆明暴恐事件和5·22乌鲁木齐暴恐事件的相关言论为研究文本,从高、中、低三个层次进行框架分析,发现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在暴恐事件相关言论中构建了一组二元对立关系,即以暴恐事件受害者、@人民日报及其读者为代表的"我们"和以暴恐分子为主的"他们"的对立。@人民日报通过凸显评价框架、使用主语隐现的句子、选择带倾向性的指示词,将"他们"置于非正义的一方,并且通过选择民族团结、美好愿景等积极意向框架团结"我们",与"他们"对立。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议程设置和健康传播理论视角,以202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的人民日报微博作为研究案例,用内容分析法研究其议程设置特点,以透视主流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反应.研究发现,人民日报微博通过议程客体和议程属性的双重设置,塑造了一个客观中立而注重民生的主流媒体形象.同时,人民日报微博通过正反属性显要性,在正面突出成...  相似文献   

4.
通讯区别于消息的价值在于对新闻事件的整体把握和深度挖掘,在于对矛盾问题的剖析和阐释。这篇通讯从珠峰科考队员装备落后这一事件入手,落脚到关乎国家科技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是以小见大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5.
刘洋 《今传媒》2016,(1):91-92
在"6·1 东方之星旅游客船倾覆事件"发生之后,《人民日报》在其报纸、微信和微博平台上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报道,它们在报道形式、报道来源、报道主题和报道基调上有着共同之处,也各有特点.总的来说,《人民日报》通过多元主题框架,多角度地来报道此次事件,其中的分配比例不均衡,报道基调是谨慎、客观、中立的.同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面对突发灾难性事件,新媒体的新闻报道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机遇。作为传统媒体的延伸和深化,新媒体不仅要发挥平台优势,更要继承传统媒体的专业性。本文通过对"东方之星"沉船事件发生12天之内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人民日报和新浪新闻中心微博@头条新闻的内容分析,总结其在此次事件报道中的专业性表现,以期为今后的改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柯江 《新闻传播》2024,(3):64-66
本研究主要从大熊猫丫丫归国事件中主流媒体报道的传播策略及其对公众态度以及认知的影响出发,以大熊猫丫丫的归国事件为背景,收集人民日报微博客户端关于此公共事件的微博报道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文本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民日报微博报道经过不同的叙事过程和呈现方式,提高公众对于相关公共新闻事件的关注和认知水平,对事件的传播和公众态度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也存在着受众对特定信息的筛选和忽略等问题。本文旨在为媒体在公共事件传播路径优化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人民日报》雅安地震报道中的舆论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亚鹏 《新闻世界》2013,(8):249-250
每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都是对媒体,尤其是以党报为主体的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一次考验。本文以《人民日报》雅安地震后一个月的报道为研究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探讨《人民日报》对雅安地震的舆论引导特点,并在前人有关《人民日报》对汶川地震的舆论引导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以及其报道经验的成熟,媒体官方微博在恐怖事件报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对昆明暴恐事件报道为例,统计了@人民日报发布的关于该事件的88条微博,从8个类目出发,分析媒体官方微博在恐怖事件报道中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郭勇 《青年记者》2015,(6):32-33
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人民日报》是中国传媒系统内的首要议程设置者。《人民日报》刊发的重要文件、重要社论被全国性的广电媒体转播,也被地方性媒体(尤其是地方党报)转发。《人民日报》宣扬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向全国的党员和群众传达官方对一些国内外重要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事件的看法,及时准确、鲜明生动地宣传党中央、国务院、中国政府的政策和决定。《人民日报》的重要性得到基层干部和民众认可,其报道内容与宣传走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人民日报·海外版》对黄岩岛事件报道的内容分析,考察其对重大冲突事件的报道策略.通过分析发现:人民日报海外版很少采用头版或头条以及大篇幅甚至整版的报道形式.以客观事实为主,立足事物本来面目的原始存现,主观偏见较少.主要采用的是中国通讯社和本报组稿的稿件,没有采用外国通讯社和投稿的稿件.在对事件的发展上,理性把握,始终保持中立态度.以短篇报道为主,正面报道与中性报道和负面报道比例合理,本报组稿与中国通讯社和转载适当搭配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2.
《火车开到了延安》(见1992年8月8日新华社新闻稿、8月9日人民日报、获人民日报新闻特写征文一等奖)是一篇仅有630字的特写。它在向读者提供一个新闻事件的同时,又以鲜明生动的细节和具有穿透力的语言,传递出丰富深长的意蕴。使新闻得到升华。在某种程度上,它是散文化新闻探索的一个范例。火车开到延安,这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陕北人民为此期待了几十年。西延铁路是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于70年代中期开始修建,几经周折,终于在去年冬天铺轨到宝塔山下。今年8月1日,西延旅客列车正式开通,老区人民为此奔走相告,欢喜之情不言而喻。对这一事件,全国不少新闻媒介都做了大量报道,包括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在内,也几次发了消息。所以这篇特写,如果不是以其散文化的特色,不在写作上精雕细  相似文献   

13.
在科考行动中,科考记者的身份具有双重性--既是科考队员,又是记者.这种划分其实很浅表,要做一名职业科考记者,他所承担的角色远比这复杂得多.他更应该被定义为一位项目管理者,一位技术能手,一位科学家助手,一位运动员,当然更是一位科考队员和记者.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客轮长江倾覆事件发生后,@人民日报发布的微博内容为研究对象,希望对@人民日报的舆论引导方式及效果进行研究。人民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机关报,一直以来担负着舆论引导的重要使命,对其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党报在新媒体时代下的舆论引导方式、水平与能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人民日报在舆论引导方式上采取了及时发布事实性信息以引导正面舆论的做法;同时,不同类型的微博会导致不同的舆论引导效果,起到事件梳理作用及倡议祈福类的微博最容易获得传播。  相似文献   

15.
4月8日,人民日报以及其它一些报纸几乎都在头版头条刊登了我国成功发射亚洲一号卫星的消息。然而耐人寻味的是,人民日报同文汇报相比,由于对这条重大消息的标题制作不同,在读者中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效果。一个是好比喝开水——平平淡淡;一个好比吃了多味糖——回味无穷。人民日报的新闻标题,陈述了新闻事件的发生,显得“按部就班”。尽管也具备了新闻标题概括精当、简单扼要等特点,但没给人太深印象。而文汇报的标题则以形象思维方式对这一新闻事件作了现场描绘式的表现。比如它的引题:隆隆巨响震撼大地腾腾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量化和质化分析两方面入手,对《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关于天津爆炸事件的报道进行分析,认为《人民日报》侧重对事件和救援的客观报道,而《中国青年报》把人物作为报道重点,具有悲情色彩。  相似文献   

17.
刘莹 《东南传播》2012,(4):101-103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报道版次、选用体裁、报道题材等方面,对2011年9月10日至2011年10月10日期间的《人民日报》涉及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报道进行研究,从其报道情况来探寻《人民日报》对重大历史事件周年纪念方面报道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对有关重大历史事件周年纪念报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58岁的曹照琴在《人民日报》工作37年,其中33年当夜班编辑,是迄今为止《人民日报》编辑部上夜班时间最长的编辑。她敬业勤业乐业,政治敏锐、业务过硬、处理重大新闻事件经验丰富。曹照琴1965年1月由中央办公厅干部学校分配至人民日报社任团委干部;1966年10月调入总编室任一版编辑;1982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研究生班学习;1985年任《人民日报·海外版》一版副主编;1989年任《人民日报》一版主编;1995年至今任总编室副主任,分管夜班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19.
王宇  李蕊 《东南传播》2010,(6):37-39
本文以定量分析为主要方法对《人民日报》关于"阜阳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和"三鹿奶粉"事件等三次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从中探寻该报在食品安全事件报道的议题设置、报道体裁、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和不足,并对媒体如何优化食品安全事件报道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信息速递     
事件2007年起《人民日报》实行统一版数、统一订价2007年报刊征订即将开始。《人民日报》将从明年起调整版面结构,在全国实行统一版数、统一订价,不再续办《华东新闻》《华南新闻》两个地方版,降低华东、华南地区《人民日报》订价。目前,人民日报社正在加大投入、增加印点、扩大彩印,以加强西部和农村地区人民日报的印刷和发行为重点,完善印点布局和报纸发行网络,并将于明年秋季前在全国基本实现彩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