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幼儿园里,律动是音乐课的内容。幼儿在教师的示范、启发、诱导下,把对音乐的感受,用各种富有韵律的动作表现出来。在表现过程中,不仅反映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也反映了幼儿对生活的观察与想像,以及用动作表达这种感受与想像的能力。比如,可以用动作模仿大自然的一些现象(如刮风、下雨),模仿人们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如骑马、摘  相似文献   

2.
研究采用实验法,以183名3-5岁幼儿为研究对象,探讨学前阶段儿童认知模仿和空间动作模仿的年龄差异.结果表明:动作模仿没有显著的年龄差异; 认知模仿有显著的年龄差异,具体表现为3岁幼儿的认知模仿成绩明显低于4岁组和5岁组幼儿,后两组幼儿之间没有显著差异.3岁半左右是学前儿童认知模仿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成人应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认知规则刺激、降低认知信息的编码难度等方法促进幼儿认知模仿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谢芳 《天津教育》2022,(18):70-72
<正>幼儿现阶段主要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认知主要以幼儿自身实际行动获得的主观经验为主,认知事物时需要借助物体的表象。音乐律动主要是肢体动作与音乐的结合,但这一阶段的幼儿很多时候并不能想到能符合音乐特点的动作,教师利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创编肢体动作,促进音乐律动游戏化进程,可以有效提升幼儿园音乐律动活动的效用。一、律动活动含义肢体动作与音乐的完美融合,能促进幼儿对律动音乐节奏、旋律、节拍等音乐元素的认知,  相似文献   

4.
舞蹈是动作的艺术,其启蒙阶段应该始于幼儿,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幼儿对自然事物的艺术表现能力,给幼儿以艺术美的享受。幼儿舞蹈中以音乐为基础、模仿为标志、舞蹈为手段的律动教学在幼儿园舞蹈教育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问十五:统编幼儿园教材《体育》上的“稍息”,要求中、大班的幼儿“两手背后相握”,为什么对小班不提这个要求? 答:因为小班幼儿手臂较短,尤其是衣服穿多时,背手相握有困难,所以就不要求了。问十六:幼儿园“早操”的性质是不是和中、小学一样?应该怎样进行? 答:不一样。幼儿园“早操”的性质可以理解为“幼儿园早晨的户外体育活动”。活动内容可根据季节特点,将律动动作、模仿动作、小型游戏、徒手操(或模仿操、轻器械操)、跑走交替等内容机动灵活地组织起来,是真正具有幼儿园特色的“早操”。早晨的户外体育活动,一般可进行20-35分钟。通常的做法是:开始时,幼儿随着乐曲声从教室走出来,跟着乐曲愉快地做律动动作。有的幼儿园是在做完一段律动动作后,播放另一种音乐(或音响),幼儿就根据音乐内容做各种模仿动作,如:开汽车、开火车、飞机飞、兔跳、小熊走、跑马步、单腿站立、闭眼转圈等;也有的幼儿园做小型游戏,  相似文献   

6.
为弱智儿童创设的课外兴趣活动,就是旨在帮助他们在课余时间,找到自已的爱好,发挥自已的长处,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训练使之形成一定的技能。并进而充实他们的情感、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帮助他们塑造健全人格。弱智学校的音乐兴趣实践活动,该如何进行呢? 1、训练内容应有针对性。音乐兴趣活动和音乐课有所不同,从内容上看,选择更为宽广。有律动、舞蹈、歌曲、打击乐、音乐游戏、音乐欣赏(包括器乐欣赏、歌舞欣赏、配乐诗歌欣赏等。)不同的内容,可以对不同生理、心理缺陷的学生进行矫治,或是扬长避短,发挥他们的才能,激发其积极地参与。(1)律动训练,是针对一些动作灵敏、有一定模仿力而音色较差的学生的。如律动《采茶》,通过手指、小腕的反复动作可增强弱智学生的小肌肉群锻炼,增进手指的灵活性、协调性。律动鸭走、鸟飞、兔跳等通过一系列小动物的动态模仿,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动作的协调性,并通过模仿增长他们的知识,激发想象力。训练方法有学习教师动作和模仿、自编动作。如《采茶舞曲》的律动训练,可先请学生观看教师的律动,然后进行分解动作的学习,最后跟音乐律动。模仿小动物动态的律动,可先通过观察图片,以及平时观察小动物的行动后积累的感性材料,试着自已跟随音乐做模仿、自  相似文献   

7.
浅谈律动     
律动具有游戏性和表演性,是孩子们所喜爱的一种活动,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有重要作用。首先,它可以增强孩子的节奏感,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和表演能力。一般来说,律动的节奏都很鲜明,孩子经过训练,能按照老师弹琴的节奏来完成基本动作。在律动活动中,孩子们的节奏感会明显地得到锻炼和提高。律动的内容都是由儿童舞蹈的基本动作构成的。孩子们做律动时,往往把自己置身于动作的情境中,尤其是做那些模仿性的动作,他们的表情作常丰富,而且模仿得十分逼真。如幼儿做打枪的律动时,老师只要求做动作,可孩子们不仅有动作,而且还发出打枪的声音,做出打枪的表情。由此可见,律动能使幼  相似文献   

8.
一、设计意图3~4周岁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模仿能力和初步的创作冲动。为了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大胆表现自我的能力,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而设计了“动感娃娃”活动。本活动以“电动娃娃”作为切入口,让幼儿从观察到模仿,从模仿开始到简单的动作创编,使幼儿在活动中充分感受音乐的快乐及舞动的乐趣。二、活动目标使幼儿能随着音乐有节奏地做动作;帮助幼儿学习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三、活动准备电动娃娃一个,活动音乐一段,录音机一台,自制小舞台一个。四、活动过程(一)律动入室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按…  相似文献   

9.
郭毅浩 《教育导刊》2011,(10):64-67
律动是幼儿园韵律活动的类型之一.是指在音乐或节奏的伴奏下,以身体动作为基础、以节奏为中心的音乐活动,其特点是节奏感强,动作形象简单。小班幼儿具有动作发展快、爱模仿、“认知依赖于行动”等特点,从这些特点来看,律动是一种符合小班幼儿学习需要、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活动类型。  相似文献   

10.
吴媛媛 《学前教育》2005,(10):36-36
活动背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中班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是:随音乐的节奏尝试按自己的想像自由地做模仿动作、律动和简单的舞蹈动作,动作协调优美,能表现出音乐的力度、速度变化和情感。为此,我选取了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组曲》中的《玩偶进行曲》,这首曲子节奏鲜明,富于童趣,便于教师引导幼儿初步感受音乐作品的基本情绪和情感。  相似文献   

11.
幼儿韵律活动的核心是通过幼儿能够理解的方式,引导其感受音乐的节律,从中获得愉悦,并通过自己身体的律动再现这种节律和表达自己的愉悦。开展小班韵律活动,应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有节奏感和重复性的曲目,教师指导语言要具体、明确、适时,动作指导要从自然动作到模仿动作,再到表现动作,让小班幼儿的随乐节奏动作变得更富有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2.
幼儿律动是指根据音乐的性质,相应地、合拍地做出各种模仿动作。舞蹈是以身体的动作和各种造型为表现手段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本文从律动、舞蹈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律动、舞蹈的教学法来进行阐述的。  相似文献   

13.
盲人走路     
动作说明:这是一则模仿盲人走路的律动。活动时,幼儿的眼睛上蒙上一块布,手拿一根长木棍,听音乐边走边用木棍探路。还可以请幼儿走向指定的地点取物。走路时尽量合上节拍。活动目的:这则律动可以使幼儿体验到盲人生活中的困难,从而萌发乐意帮助残疾人的意愿。  相似文献   

14.
情况分析: 我班幼儿音乐基础较好,节奏感和音乐感受力普遍较强,但仍有一定的差异。能力强的幼儿对歌舞有一定的表现力;能力一般的幼儿有一定的模仿力,但缺乏表现力;能力弱的幼儿只能模仿基本动作。针对这种情况,我选择《挤奶舞》作为爱祖国主题活动的一部  相似文献   

15.
“律动”又叫“听音动作”。“律”是音律,“动”是活动,律动是在“音乐语言”的指挥下所作的有规律的活动,即以音乐代表语言,指令幼儿活动。如起立,坐下,集中,散开,开始,结束,走各种步伐等,都可以用音乐来“发号施令”。还可以用音乐让幼儿“模仿”一些简单的动作,如打鼓、敲锣、吹喇叭、开汽车、驾飞机以及学马跑、鸟飞、鱼游、兔跳等等。这种在优美音乐伴奏下的活动,幼儿是十分喜爱的。律动可以培养和提高幼儿音乐欣赏和舞蹈活动的能力,是向幼儿进行美育的有效手段。幼儿园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一、问题的提出自主性游戏是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代替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育活动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特殊需要,特别是在自主性游戏中幼儿通过模仿与想象,创造性地反映自己所熟知的现实生活中的各类人物、事件,轻松愉快地学习、积累适应社会生活的早期经验。虽然没有成人的指导和参与,幼儿同样可以自发地有声有色地进行自主性游戏,但是幼儿在充满游戏氛围、材料丰富多样的区域里,在环境与材  相似文献   

17.
三、律动、舞蹈参与程序举例动作参与音乐感知的方法历来被公认为是幼儿理解、享受音乐的最自然、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动作参与在这里主要是指用有一定艺术性的形体韵律动作,跟随被欣赏的音乐进行创造性表演的一种欣赏音乐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但能使幼儿对所欣赏的音乐产生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而且能使幼儿逐步认识音乐与动作的内在联系。律动、舞蹈参与的常用指导程序有如下三种: (一)示范、讲解、模仿、练习程序这种程序用于作品较难、幼儿水平较低且缺乏足够创编经验的情况下。一般步骤表面上非常类似于传统的律动、舞蹈教学。但事实上,该程序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韵律动作的教学使幼儿熟悉被欣赏的音乐,了解其性质、结构和享受参与快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强调音乐,强调动作与音乐在性质、结构方面的联系,同时还必须  相似文献   

18.
李淑侠 《成才之路》2011,(21):67-67
小班幼儿动作发展较差,节奏感不强,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音乐经验还比较少,根据这些特点,小班在音乐活动方面应以律动为主。一、带领幼儿进入实际的情境中去亲身感受在刚入园不久的幼儿学习"打鼓、吹号"这一模仿动作之前,我们先让幼儿观看本园哥哥姐姐们为庆祝国庆而练习打鼓、吹号的活动,幼儿会对哥哥姐姐的这一活动产生极大的兴趣,看得非常认真、仔细。待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再教他们做打鼓、吹号的动作。这些孩子由于进入了生活的情境,  相似文献   

19.
<正>蒙台梭利认为,模仿成人的动作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模仿是儿童从语言到社会能力等各方面技能发展的必要途径,成人尊重儿童在这个时期自主模仿的欲望,才会有利于他的成长。而作为幼儿园教师的我们,是幼儿心智的启蒙者,自身的行为对幼儿来说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幼儿教师才能正面地教育、影响幼儿。一、"以身立教"的重要性1.幼儿的模仿性决定了幼儿教师要以身立教。  相似文献   

20.
教学要求: 1.让幼儿在喜爱新歌的基础上理解歌词内容,初步学会唱新歌《小金鱼》。2.复习歌曲《我是一朵小花》,要求幼儿唱好切分音、休止符,表达出歌曲愉快的情绪。3.音乐游戏《小鸡和小鸭》,练习小鸡和小鸭律动,让幼儿欢乐地游戏。教学准备:金鱼图片1张、小鸡小鸭头饰36只、老鹰头饰一只、小花36朵、小乐器36件,“花坛”、“池塘”磁性黑板一块。幼儿欣赏过新歌《小金鱼》。教学过程: 1.开始部分:模仿动作,敲锣、打鼓、吹喇叭、放鞭炮,自由地走进教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