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武术套路运动对普通女大学生骨密度和基本体质指标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方法:以成都体育学院健康女大学生20名作为研究对象,测量运动组(武术系武术套路学生)和对照组(外语系较少参加运动学生)的骨密度和体重、瘦体重、体重指数等基本体质指标,并将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的超声衰减、超声声速和骨强度指数均较高,并具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运动组的各项体质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体重指数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2.
纵跳对生长期大鼠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建立纵跳运动模型,探讨纵跳运动对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比较纵跳和游泳两种运动模式对骨代谢影响的差异,为青少年选择合理的运动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将1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游泳组和纵跳组.8周后,检测所有大鼠股骨和椎骨的骨量、骨密度、血乳酸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结果:纵跳组与安静组相比,股骨、椎骨骨密度明显高于后者,ALP有显著升高,TRACP有明显升高;游泳组与安静组相比,股骨骨密度没有差异,椎骨骨密度显著高于后者,ALP和TRACP都有明显升高.结论:本实验建立了SD大鼠纵跳运动模型,成功模拟了纵跳对大鼠骨代谢的主要生理刺激;大鼠血清骨代谢指标表现为纵跳比游泳能有效促进骨形成;运动能有效促进骨生长、明显提高股骨、椎骨骨密度;纵跳运动对生长期大鼠腰椎、股骨的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运动方式对生长期大鼠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跳跃运动模型,比较游泳和跳跃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对生长期大鼠骨发育的影响,以期为骨健康寻找合理的运动方式.方法:通过自制大鼠跳跃运动模型.以18只4周龄SD大鼠为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游泳组和跳跃组.8周后,测量所有大鼠的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指标.结果:游泳组大鼠1~4腰椎BMD比对照组显著性升高,第五腰椎生物力学指标也比对照组显著性升高,股骨BMD生物力学性能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跳跃组大鼠1~4腰椎和股骨BMD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升高,第五腰椎和股骨的生物力学指标也比对照组显著性升高.结论:游泳运动对生长期大鼠腰椎发育有明显作用,而对股骨作用不明显;跳跃运动对生长期大鼠腰椎和股骨的发育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配合葛根素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血清细胞因子和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3月龄雌性大鼠36只,去卵巢手术后随机分组并分别进行自然饲养、单一补充葛根素和有氧运动配合补充葛根素的实验;12周后处死,取左心室血浆并离心出血清,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法、生化分析仪测量各组血清细胞因子和骨代谢指标的含量;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大鼠腰椎第2-4骨,胫骨和股骨的骨密度.结果有氧运动配合葛根素组大鼠腰椎第2-4骨、股骨和胫骨骨密度较安静对照组呈显著性提高(P<0.05);与安静对照组相比,单一补充葛根素组血清细胞因子指标TNF-a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氧运动配合葛根素组指标TNF-a、TGF-β呈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指标IL-6显著性降低(P<0.05),血清骨代谢指标钙、磷和碱性磷酸酶均较安静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有氧运动配合补充葛根素可有效增加去卵巢大鼠骨密度,降低血清细胞因子和骨代谢相关指标的水平,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状的抑制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游泳和跳跃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对生长期大鼠骨发育的影响,以期为骨健康寻找合理的运动方式.方法:通过自制大鼠跳跃运动模型,以18只雄性4周龄SD大鼠为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游泳组和跳跃组.8周后,测量所有大鼠的骨密度、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结果:游泳组大鼠1~4腰椎BMD比对照组显著性升高,股骨BMD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胫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与对照组相比也没有显著性差异;跳跃组大鼠1~4腰椎和股骨BMD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显著性升高,胫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游泳运动对生长期大鼠腰椎发育有明显作用,而对股骨和胫骨作用不明显;跳跃运动对生长期大鼠腰椎、股骨和胫骨的发育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运动对青年女性跟骨骨密度及性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60名武汉体育学院健康女性研究生进行了测试,探索运动对青年女性跟骨骨密度及性激素的影响。结果发现:体育专业组的女生跟骨BUA、SOS、STI等指标均高于体育锻炼组,RRF低于体育锻炼组;体育锻炼组的BUA、SOS、STI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而RRF低于对照组。体育专业组E2显著高于对照组,体育锻炼组E2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3组之间的t值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见,长期适宜的运动对提高青年女性跟骨的BUA、SOS、STI,降低RRF都具有显著性影响。E2、T对女性跟骨骨密度具有影响趋势,但都没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橄榄球运动训练对男大学生跟骨骨密度(BMD)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Osteospace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对长期从事橄榄球专项训练的男大学生11名(运动组),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的11名同龄男大学生(运动对照组)和沈阳体育学院非体育专业的10名学生(一般对照组)进行定量超声骨密度测试,测试部位为右脚跟骨。结果:运动组的BUA与运动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540),与一般对照组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4,p〈0.01);运动组的STI与运动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99),与一般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31,p〈0.05);运动对照组的BUA、STI与一般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135;p=0.997)。结论:橄榄球运动能提高骨密度,增加骨量;高力量性训练、高冲击性运动对骨密度具有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BMP-2在不同运动方式中的表达及对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完善纵跳运动模型,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对大鼠骨密度及股骨软骨组织骨形成蛋白-2(BMP-2)mRNA表达的影响,分析BMP-2影响骨代谢和骨密度的作用机理,进一步研究运动影响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内在调控机制,为有效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提供参考。方法:将18只SD雄性大鼠随即分为安静组、游泳组和纵跳组。8周后,运用双能X线扫描仪检测所有大鼠股骨、椎骨的骨量、骨密度;运用RT-PCR半定量技术检测大鼠股骨软骨组织内BMP-2mRNA表达水平,并通过凝胶成像分析系统计算出每个样本BMP-2的光密度值及其与对应内参GAPDH的光密度值的比值。结果:大鼠股骨骨密度的比较:纵跳组与安静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明显高于后者;游泳组与安静组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大鼠椎骨骨密度的比较:游泳组与安静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纵跳组与安静组相比有明显性差异(P<0.05)。股骨软骨组织BMP-2mRNA表达水平的比较:纵跳组与安静组相比有显著升高(P<0.01);游泳组与安静组相比有明显升高(P<0.05);纵跳组与游泳组相比增高的趋势明显。结论:1)运动可以引起BMP-2的升高,且纵跳运动比游泳运动在影响BMP-2的表达方面效果明显。2)运动能有效促进骨生长,股骨、椎骨骨密度明显升高。与游泳组相比,纵跳运动模式对股骨骨密度的影响更大。3)运动引起的骨代谢变化与局部细胞因子对骨组织的影响有关。机体可以将来自肌肉牵拉及重力的负荷转化为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影响骨的生成代谢。  相似文献   

9.
实验对象:随机抽取S学院一年级学生共107人,其中,包括音乐系(37人)、中文系(41人)、体育系(29人)等3个系(被调查学生均为身体健康、无代谢性疾病并自愿接受测试者)。测试方法:采用韩国SONOST-3000型超声骨密度测试仪测定实验同学右侧跟骨骨质指数,同时,测量身高、体重。实验中严格按照骨密度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尽量减少测量误差。结果1.按照运动时间分组后各组间骨质指数的比较(1)轻微运动组大学生骨质指数高于基本不锻炼组差异呈显著性,男性P<0.01、女性P<0.05。(2)经常运动组大学生骨质指数高于轻微运动组,差异呈显著性,男性P<0.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乒乓球运动对跟骨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CM-100超声波骨密度测定仪进行跟骨部超声波传导速度(SOS)的测定,同时测定血睾酮浓度。结果:乒乓球运动员的跟骨骨密度与普通大学生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骨密度都与血睾酮呈正相关。结论:乒乓球运动对跟骨骨密度有促进作用,血睾酮与骨密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该仪器可将手、腕不可见的X射线影像转变成可见光信号,计算机实现对该图像采集、分析。对成年人进行骨密度测定、建议运动处方;对未成年人进行骨龄测定、预测身高、建议应从事的运动项目,以利科学选材。上述数据存入计算机数据库后可随时调用,为科研及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运动对生长期雌性大鼠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运动对雌性生长期大鼠长骨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揭示运动对长骨生长影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方法:雌性5周龄大鼠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跑台运动组,跑台运动组进行每周5天,每天2次的9周跑台运动,运动负荷递增,于第4周达到并维持每次15 min,中间间隔30 min的40m/min跑台运动.随机选取3只运动组大鼠股骨,以对照组大鼠股骨为参照进行3张基因芯片的测定;结果:运动组大鼠股骨干骺端Ap1、Thbs4、Co15a2、Sppl、Sparc、Fnl等mRNA表达上调,Timpl和Atp6vlgl等mRNA表达下调;结论:9周大强度间歇跑台运动对成骨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骨形成的骨基质形成阶段和基质钙化阶段均有促进作用,抑制骨基质分解和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作用,因此,大强度间歇运动可以通过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而提高骨量的累积.  相似文献   

13.
看世界杯的方法有很多种,在家看,在酒吧看,在露天广场看,这些都是普通流的大陆贺,Fashion但不另类,身在北京城,如果要找一种最地道最beijing的方法,可以推荐一边啃羊蝎子一边看,最好身边再邀上三两美女,足球从来不会让美丽走开,也不会让羊蝎子走开。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讨论了不同运动项目、不同运动强度和时间及运动频次对儿童青少年骨密度的影响;提出了儿童青少年时期进行适宜的体育运动能增加骨密度,提高峰值骨量;青春期前期是增加机体骨密度的最佳时期,充分利用这一时期进行适宜的体育运动对人体骨健康将产生深远有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Impact loading in athletes participating in various sports has been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but this has not been investigated in elite Kenyan runners. Body composition and site-specific BMD measures quantified with dual x-ray absorptiometry were measured in 15 elite male Kenyan runners and 23 apparently healthy South African males of different ethnicities. Training load and biomechanical variables associated with impact loading, such as joint stiffness, were determined in the elite Kenyan runners. Greater proximal femur (PF) BMD (g · cm?2) was higher (P = 0.001, ES = 1.24) in the elite Kenyan runner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s. Six of the 15 (40%) Kenyan runners exhibited lumbar spine (LS) Z-Scores below ?2.0 SD, whereas this was not found in the apparently healthy controls. PFBMD was associated with training load (r = 0.560, P = 0.003) and ankle (r = 0.710, P = 0.004) and knee (r = 0.546, P = 0.043) joint stiffness. Elite Kenyan runners exhibit greater PFBMD than healthy controls,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training load and higher joint stiffness. Our results reaffirm the benefits of impact loading on BMD at a weight-bearing site, while a high prevalence of low LSBMD in the elite Kenyan runners is hypothesised to be the result of a mismatch between energy intake and high training load. Future research investigating energy availability in Kenyan runners and the possible association with musculoskeletal injury should be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7.
运动对青少年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在青春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对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对165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体质测量,分别在实验开始、第1和第2年测试:身高(H)、体重(W)、脂肪含量(FM)、瘦体重含量(LM)、全身骨密度(BMD)、骨量(BMC)和骨面积(BA)及血清瘦素(Le)、雌二醇(E2)、IGF-Ⅰ等.运动情况根据问卷调查获得.结果表明在基础测量时经常运动(HP)与不经常运动组(LP)之间各项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在一年后的第二次测量时经常运动组的BMD(HP:922±79 g/cm2;LP:900±76 g/cm2;p=0.010)、BMC(HP:1636±262 mg;LP:1421±364 mg;p=0.039)明显比不经常运动组高.而在第三次测量经常运动组LM(HP:34.5±3.9kg;LP:33.1±3.9kg;p=0.019)、BMD(HP:1028±66 g/cm2;LP:995±77 g/cm2;P=0.009)和BMC(HP:1916±300 nag;LP:1812±331 nlg;p=0.010)也明显高于不经常运动组.无论在第二、三次测量时二组间的BA、血清Le、E2和IGF-Ⅰ却没有显著差异.提示良好的运动习惯明显促进青少年骨骼生长发育,其可能的机制是肌肉在运动时产生的机械牵张力是促进骨骼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而不是通过改变激素的分泌对骨骼产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吉洪林  赵光圣 《浙江体育科学》2013,35(1):108-110,124
目的:探讨散打运动员的骨骼状况,完善散打运动的理论体系.方法:采用HOLOGIC公司双能BMD测试仪对41名专业散打运动员的BMD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①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的BMD与一般运动水平的散打运动员的BMD差异具有显著性;②大级别运动员的腰椎、股骨、胫腓骨及趾骨部位的BMD与小级别散打运动员相应部位的BMD差异具有显著性;③不同训练年限的散打运动员各个部位的BMD差异不具有显著性.结论:①优秀散打运动员的骨骼质量优于一般运动水平的散打运动员;②散打训练对大级别散打运动员的BMD影响程度大于小级别散打运动员;③散打运动员的BMD达到峰值后,训练年限的长短对运动员的BMD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散打训练对人体骨密度和身体成分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散打运动员的骨质水平、身体成分的结构比例以及二者的相关性,采用HOLOGIC公司的双能BMD测试仪和Biospace InBody 3.0人体成分分析仪对40名专业散打运动员和40名普通对照组的人体骨密度(BMD)及身体成分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散打运动员的掌骨、尺桡骨、腰椎、股骨、胫腓骨和跖骨部位的骨密度(BM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可以得出,散打训练改善了人体的骨密度(BMD),提高了人体骨质水平;2)通过对散打运动员的身体成分与普通对照组进行分析,得出运动员身体成分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普通对照组,身体成分结构比例更加合理;3)人体的骨密度(BMD)与身体成分中的去脂体重(LBM)具有密切的正相关性,并且二者的相关性受散打训练的影响不明显。可以推出,人体去脂体重(LBM)能够作为评定散打运动员的骨质水平的重要指标。建议对散打运动员的骨密度(BMD)和身体成分进行定期测定,掌握散打运动员的骨质状况及身体成分结构比例,为科学合理地安排散打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