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延伸一下,我觉得还可以这样理解:"我们要活的课堂,不要死气沉沉、僵化保守的课堂。"而如今,"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特别重视"做"在教育中的作用。在教育内容上,他提出"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说:"我们要活动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体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时事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变化,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变化,由此可见让时事走近课堂是社会进步、教育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一、以读为本,力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我们的阅读课不要硬给课加码,加重任务,拔高要求,也不要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不要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也不要使教学方法花样常常翻新,更不要让课件充斥课堂,喧宾夺主;不要因为语文的综合性强,把什么都"综合"了起来,也不要因为语文和其他方面的关系、联系很多,和什么"结合"、与什么"统一"太多,结果把自身也"综合"掉了、"统一"掉了,使语文本体的读淡化了,削弱了,甚至消溶了.  相似文献   

5.
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评课中的几要几不要谈几点个人的看法。评课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要"不表态";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评课交流,不能只唱赞歌"老好人";要实事求是,客观评价,不要故意挑刺找岔;要认真反思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不要自以为是;评课要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  相似文献   

6.
吴建刚 《新高考》2011,(Z1):15-16
【作文题】(江苏省盐城市2010~201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世上万事万物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改变着。然而,一味求变、盲目求变只会带来不良后果。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要轻易改变。请以"不要轻易改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写作指导】作文题并不难,2008年广东省的作文题就是"不要轻易说‘不’",可以借鉴,题目中的关键词是"轻易"",不要轻易改变"不是不能改变,是可以改变的,但强调不要随便、任意地改变。重点应该写清楚  相似文献   

7.
关于“普世价值”问题需要搞清楚的几个观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关于"普世价值"问题,需要从理论上搞清楚几个观点:世界上并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永恒的价值;不要把客观事物中的共性当作价值观念的"普世性";不要把某一个阶级的价值观念的共性当作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不要把自己或者大多数人认为应该具有的伦理道德观念宣布为"普世价值";不要把人类生理上的共同点当作人的本性,进而推论出价值的"普世性";在国内外,一些人鼓吹"普世价值"是为推翻社会主义制度制造舆论;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恰恰是在指导思想上反对所谓的"普世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杨清 《辽宁教育》2013,(2X):19-20
<正>问题:我是一名小学教师,目前我们学校正在推"活力课堂"。学校提出,不要教学模式,不想让"模式"来束缚教师的教学行为,只要能体现相应理念的课堂教学,都是活力课堂。这样虽然给予我们教师很大灵活度,但我更加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请问专家,是不是现在教学模式已经过时,课堂是否需要教学模式?专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杨清):课堂要不要考虑"教学模式",已成为一个矛盾:不要"教学模式",教师有可能不知道该怎么做;要"教学模  相似文献   

9.
钱小芳 《教育》2014,(1):60-61
正"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是把教育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追求儿童发展成长的差异性。在这一背景下,笔者所在校因此立项了省级陶行知研究会重点课题《和合文化背景下小学生社团活动组织方式的研究》,坚持把学生作为主体,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载体,通过对社团组  相似文献   

10.
正《论语》曰: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意思是说,不要抢话说,不要有话不说,不要闭眼瞎说。简短的三句话让我联想到了音乐课堂教学——施教主动,贵在引导。但回顾我们平时的教学,自认为的"有效引导"是否存在"越俎代庖"之嫌?自认为的"有效引导"是否让学生成为"隔岸观火"之人?而自认为的"有效引导"是否存在看似"引"实则"束"的现象呢?  相似文献   

11.
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是一门艺术,精彩的提问可以使一堂课锦上添花。课堂提问要做到五要五不要,即:一要有目的性,不要盲目乱问;二要有科学因素,不要随便乱问;三要有数量限制,不要强提多问;四要有时间观念,不要无休止地问;五要有等次之分,不要全班"一问"。1.目的性。一篇课文有许多问题等待解答,但由于时间有限,不能一一去问,也不能一一来答,  相似文献   

12.
"假如命运折断了希望的风帆,请不要绝望,岸还在;假如命运凋零了美丽的花瓣,请不要沉沦,春还在;生活中总会有无尽的麻烦,请不要无奈,因为路还在,梦还在,阳光还在,我们还在。"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同样学习了一些知识,但其运用生活,服务读  相似文献   

14.
陈岩玲 《辽宁教育》2013,(5X):84-85
<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上人,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下人,也不要让孩子成为人外人,要让孩子成为人中人。""人中人"就是"平常人"。要培养平常人就要有平常心,就是少给孩子提一些过高的、难以做到的要求,而是把人生的道理,用最平常、最通俗的方式告诉孩子,让他们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让孩子快乐地成为  相似文献   

15.
<学记>中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就是讲:"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但不要让学生灰心;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要为学生提供现成的答案."……  相似文献   

16.
<正>《学记》中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就是说教师要引导、鼓励和启发学生,而不要牵着学生走,不要强迫压抑,不要代替他们。苏霍姆林斯基说:"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因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作文中有着积极的作用。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应做到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7.
从在学校学习到在讲台上独立开展教学工作,每一位新教师都无一例外地要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高校新教师的"教学适应"是客观存在着的正常现象,高校管理者既不要对新教师求全责备,也不要对这种现象"熟视无睹";新教师既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消极等待。学校要创造条件,激发新教师的成长意识,保护新教师的热情,相信新教师的能力,教给成长的策略和方法;新教师要具有强烈的发展意识。"内在进取"、"自我更新",是新教师教学成长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幼儿教育》2012,(35):26
第一招,做规矩。祖辈最大的忌讳就是宠溺孩子。带孩子出去或和孩子做游戏,一定要事先立好规矩。第二招,训练孩子自立能力。祖辈千万不要包办代替,这是在训练孩子提高生存能力。比如上学放学,让孩子自己背书包;比如不要总对孩子说"小心"、"不要"。第三招,家庭教育以父母为主。理念上有冲突,私底下多和孩子父母沟通。  相似文献   

19.
"不想"和"不要"对情态助动词"要"进行否定时,在意义上有明确的分工。但大量语言事实证明,"不要+VP"也时常被用来表示说话人的主观否定意愿。本文基于CCL语料库的真实语料,归纳出兼语句"我+不要+你+VP"格式中的"不要"所特有的情态意义分布。从总结出来的义务情态"不要_1"和意愿情态"不要_2"出发,对"不要1"进行句法成分的描写和观察,并对"不要_2"的语义偏离现象做出历时和共时层面上的解释。运用语义分析领域的相关方法对"我+不要+你+VP"格式的深层语义内涵进行初步探讨,旨在揭示该格式的层次结构和语义指向,以期对"不要"表主观否定意愿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吴志国 《考试周刊》2014,(1):184-184
当今社会,由于社会开放、家长过分溺爱,或者老师过分严厉,相当一部分学生形成了叛逆性格。面对叛逆的学生,教师应做到"不要气馁,要充满信心;要尊重理解,平等民主;不要动怒,要尊重学生;要构建家庭、社区、学校一体化立体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