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报纸、杂志上和我自己身边发生了好多学生跳楼、自杀的校园悲剧,它们让人触目惊心.追究悲剧原因,很多很多.  相似文献   

2.
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悲剧戏更是元杂剧中的精粹.近十年来,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对元杂剧悲剧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研究综述分别从悲剧形象彰显悲剧精神、中和之美消解悲剧情节、淋漓尽致铺洒悲剧人生等方面概述了近十年元杂剧悲剧研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并分析了研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孙丽丽 《文教资料》2008,(23):25-27
悲剧起源于古希腊,所以我国有很多悲剧作品仍然沿用古希腊悲剧风格.<雷雨>没有摆脱希腊命运悲剧的模式,其中的人物被赋予了浓厚的悲剧色彩.他们每一个人都逃离不了命运,被命运所牵绊.即使他们对待爱情再执着,理想再完美,再想妥协,可是命运没有给他们开启那扇希望的"窗户".  相似文献   

4.
查尔斯?布鲁克登?布朗(charles Brockden Brown,1771-1810)是美国小说的开山鼻祖,<维兰德>(Wieland,1798)是布朗最重要的小说,选用书信体形式,用女性人物克拉拉·维兰德来叙事.克拉拉讲述了他们家的悲剧故事.这个悲剧的主人公西奥多·维兰德正是她唯一的哥哥.本文通过克拉拉对其哥哥维兰德悲剧的讲述,采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从"逆转、辨认和悲剧行为"与"性格悲剧"两方面入手对悲剧的主人公维兰德重新加以评析,来寻求布朗在悲剧创作上与亚里士多德悲剧观的契合之处.通过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来欣赏<维兰德>,无论在悲剧情节安排上还是在人物性格塑造上我们发现了它们之间有很多契合之处,这也是<维兰德>作为一部英语名著在美国文学中比较有地位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5.
悲剧一词广泛应用于生活、哲学、戏剧、艺术类型、审美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古今中外,研究"悲剧"的作品很多,本文主要侧重于研究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从悲剧含义、悲剧主人公、悲剧的本质特点等几个方面,加深对"悲剧"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尤金.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和曹禺的《雷雨》是两部撼动人心的家庭悲剧,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剧作创作的现实性基础、伦理意识、悲剧呈现的形态、女性悲剧根源以及救赎方式上表现出了不同的艺术个性,成功折射出了中西社会文化传统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汉宫秋》位列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是我国古代戏剧中的一部著名悲剧。但由于中西悲剧理论观念的不同,很多中国的悲剧在西方人的眼中并非悲剧。从悲剧题材与人物设置、悲剧的情感结构、悲剧的结局及悲剧的表达方式四方面来具体探讨《汉宫秋》的悲剧性,借以突出中国古典悲剧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8.
《李尔王的悲剧》(The Tragedy ofKing Lear)简称《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这部作品写作于1603至1606年之间,属于莎土比亚剧作的第二时期的作品,历来受到重视,普遍认为这个剧本非常伟大,伟大之处是很多的,但其伟大之一就是李尔本人成为自我悲剧的制造者.  相似文献   

9.
<正>在古代戏剧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看似悲剧却有着大团圆结局的现象。那么,这类作品是悲剧还是喜剧呢?笔者认为,这类作品仍旧属于悲剧。这种现象是我国汉民族社会、历史条件独特性的反映,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点。中国悲剧理论到了晚清时期才在部分文论中出现。从悲剧理论引入中国以来,很多学者都开始对中国古典悲剧的大团圆结局进行研究,但是很多对它持怀  相似文献   

10.
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悲剧戏更是元杂剧中的精粹。近十年来,很多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对元杂剧悲剧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分别从悲剧形象彰显悲剧精神、中和之美消解悲剧情节、淋漓尽致铺洒悲剧人生等方面概述了近十年元杂剧悲剧研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分析了研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尼采早期以古希腊悲剧研究而产生的悲剧美学有很多颠覆传统审美因素的存在,对西方美学影响深远,与此同时也存在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悲剧的诞生》是尼采比较早期的美学思想,从中可以窥见尼采后期美学思想的雏形,以及其中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
鲍辉 《林区教学》2013,(2):69-70
一些学者往往以西方的悲剧或是悲剧理论来评论东方的悲剧,更有甚者,得出东方缺少悲剧或是无悲剧的结论。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错误的结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以及日本巨著《源氏物语》中体现的悲剧精神是西方悲剧中所无法比拟的。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同属于东方悲剧的两部著作在主题思想上﹑人物形象以及艺术表现手法上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在此由于篇幅限制对这部分不做赘述。可是另外,由于文化土壤以及民族性格的差异,使其在悲剧意识上的体现也出现很多不同之处。文中主要从两部著作中对悲剧意识的描写中来探讨比较中日民族在悲剧美学意识上的渊源。  相似文献   

13.
历来,对《孔雀东南飞》产生的时代等问题争论很多,而说它叙述的是一出悲剧则似乎没有什么争论。但是,《孔雀东南飞》这一首叙事长诗说的是怎样类型的一种悲剧呢,这方面的论述似乎还不很多。对《孔雀东南飞》所表现的悲剧,我认为,用黑格尔和恩格斯的悲剧理论来对它进行解释,最为妥贴和完满。  相似文献   

14.
张仁胜是当代优秀的剧作家,他的剧作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综观他的戏剧作品,很多作品中都有悲剧意识贯串始终。张仁胜的悲剧意识有着当代作家的艺术自觉,在他悲剧作品的艺术建构中,他吸收了中国和西方悲剧的特点,并加入自己的思考,建构了其独特的悲剧艺术。研究张仁胜悲剧剧本和带有悲剧意识的剧本的艺术建构,就要以悲剧人物、结构、审美乌托邦结尾、崇高美氛围的营造等角度为出发点,探讨其作为一个当代剧作家,对中西悲剧美学融合后的再诠释。从而体悟剧作家的悲剧意识和悲剧情怀。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20-40年代,随着恋爱观念广泛传播,恋爱悲剧也逐渐增多.很多知识女性接受了"灵肉一致"的恋爱观,与男子结交、恋爱,甚至发生非婚性关系;但她们却又无法彻底摆脱旧式贞操观念的束缚,一旦与男友分手或发现被骗婚,就会郁郁终生甚至自杀以谢罪.恋爱悲剧的发生,体现出恋爱自由观念对于现实生活之影响的复杂形态.  相似文献   

16.
流行文化往往影响着女性的精神面貌、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像流行符号”的活着成为很多女性的存活录,明末的冯小青就立志像杜丽娘一样的活着、死去,因而演绎一幕自恋的悲剧.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悲剧意识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其受儒道释思想的影响而独具特色:儒家既定的人生框架束缚下的伦理道德悲剧,道家虚无人生价值映照下的生命悲剧,佛家的无边苦海包围中的生存悲剧。儒道释三家思想使得悲剧意识深深扎根在中国文人士大夫心中,并创作出一系列具有悲剧色彩的作品。同时,儒道释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中国的悲剧精神,造成中国古代很多悲剧的"大团圆"结局。  相似文献   

18.
<桃花扇>结尾写侯李二人双双入道,很多人对这一悲剧结局的合理性表示怀疑,甚至加以否定,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这一悲剧结局的内涵没有正确的认识.其实,"入道"并非消极逃避,也非"真解脱",而是一种抗争.从全剧的主题、人物性格、艺术创作等角度分析,这种安排都具有合理性, 另外,它还具有极大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高中语文教材中包括很多女性形象,其中不乏一些悲剧女性角色,而这些角色都有其独特的灵魂。但是如果不深入分析,往往给正处于成长期的高中生传递一种有偏差的性别意识,导致高中生产生性别偏见,不利于他们健康性别观的形成,不利于高中生未来的健康发展。因此,笔者从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悲剧女性角色入手,揭示悲剧女性的层层面纱,探讨悲剧女性角色,发挥悲剧女性角色的教育功能。一、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悲剧女性角色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人文主义大师莎士比亚笔下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女性形象。在这些女性形象中,有很多令人扼腕不止的恶女人,在世人眼中,她们道德败坏、阴险毒辣、蛇蝎心肠,是恶魔一样的存在。但透过分析会发现,这些坏女人其实都是男权社会下男性的附属物,都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她们的悲剧,既是个人性格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