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道德品质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 ,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一般认为 ,道德品质包括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道德观念是指个体通过学习获得的关于道德概念、命题和规则等 ,主要包括集体、真诚、尊老、律己、报答、责任、利他、平等八个方面的内容 ;道德情感是指人的道德需要是否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在体验 ,包括爱国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自尊感和羞耻感 ;道德行为是个人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导和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所履行的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可以看出 ,无论从观念…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以德治国的思想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它既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治思想的精华,又和传统社会的德治在内涵上有重大的差别,更不同于封建专制下的“人治”。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与道德经济的统一,是自利与利他的统一。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保障。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辩证地统一起来,把道德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特别要把“从严治官”放到首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需的教师流动机制,是一种基于公平目标的制度安排.当前,促进优质师资的逆向流动是制度建构的重点,因为面对人的自利性,其内在阻力巨大,故同时也是难点.社会和谐视角下的自利是受制度维度和道德维度限定的经济性行为.实现教师逆向流动,我们渴望利益关涉者的道德行为,但制度创新和管理安排是现实之选.  相似文献   

4.
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以理性人假设为其逻辑出发点,区别于经济人假设.理性人假设以严格的工具理性计算行为成本-收益,抛弃了经济人假设中的行为动机与道德价值考量.但是奥尔森在集体行动理论中过多强调经济组织与集团成员个体的自利动机而造成理性人与经济人的混淆,由此导致学界认为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解释力薄弱,不能解释经验生活中慈善与宗教组织等大型集团的运行.研究发现,澄清奥尔森理论中的自利与理性、选择性激励和道德性激励的关系,可知利己与利他、选择性激励与道德性激励在集体行动理论中的统一,这极大丰富了奥尔森集团理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5.
滕宇 《中国德育》2007,2(10):52-52
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正其义不谋其利,行其道不计其功”是君子崇高的道德向往,而对于自利的理解则是模糊的、矛盾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进一步阐述:“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即以善德施与他人,使众人各得其益;以善念存诸心中,使身心互其益。由此可见,中国古人将利他当作是道德行为的主要追求,自利则是其副产品,自利更多地强调心理和精神上的愉悦,即“道德并非是一种需要人们竭力维护其吸引力的意识形态,而是人类的一种生物上的必然需求,道德具有生物学的根源,是人们获得快乐与幸福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代社会生活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分离,大多数学者认为,私人领域是一个权利领域,在该领域中人们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是合理的、正当的,而公共领域被认为是权力领域,公共领域应拒绝权利。这种观点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即组成该领域的人员尤其是公务人员也有他自利性的要求。因此,文章从公务人员的自利性入手,分析了人事制度如何确保公务人员合理个人利益的实现以及如何克服其不正当的利益追求。  相似文献   

7.
关于政府是否具有自利性的问题,学者们莫衷一是,本文认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分析,政府不可避免的具有自利性。但政府具有自利性的属性并不能抹杀其公共性的本质特征,自利性从属于公共性。尽管政府的自利性有其存在的客观性,但是如若任其肆意发展则必然危及政府存在的目的,因而对政府的自利性进行有效的法律控制是民主、法治国家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8.
自私与自利     
长久以来,自私与自利一直被混淆使用,意味不明,在使用它们时,多少会引起整个句子的句意变化。本文从自私与自利的概念,属性和利益层面入手,分析比较了自私与自利的不同之处,以便能够更加准确地区分和使用这两个词语。并且探讨了自利与利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严复比较了中西实用观,认为西学以实际事物为研究对象,重视实验、实证、实行,以行为的效果判定概念的意义;倡导自由、自利、自利与利他相统一,对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实用的.而中学以书本知识为研究对象,重直观、体验、顿悟,思维模糊、紊乱;重义轻利,存天理,灭人欲,对封建统治者愚弄百姓来说是实用的.他认为,中华民族要想自立于世,非学西学的长处不可.  相似文献   

10.
道德敏感性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基础,它对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道德行为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情感淡漠、对很多事情熟视无睹,问题就出在大学生道德敏感性不强。这种现象影响了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利他能力,高校作为育人的摇篮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敏感性培养,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1.
自利指主体出于过一种“好生活”的动机而为自己谋取利益,这是人类行为的基本特征,不同于利己主义。自利存在三种形式,即生存性自利、价值性自利和道德性自利。生存性自利是保证主体满足其本能性的需求,同时,它也是价值性自利和道德性自利的前提;价值性自利是人们在具体行为中所追求的目标,无论这一目标是满足了自身的价值性自利还是他人的价值性自利;道德性自利是价值性自利在道德关系中的延伸,它是在主体无法独立实现价值性自利、并身处某种现实或可能的道德关系时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中,利他行为时有发生。从利他的角度,通过重新审视经济人假设中过度强调经济主体自利的一面,可以看出纯粹利他经济人假设存在一定的理论局限。在这个意义上,利己和利他经济人假设,不仅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也是对西方经济理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思想的广泛影响下,并为当时社会政治状况所决定,高一涵强调个人权利的不可侵犯性,同时反对放任自由,倡导自治,主张自利利他,属于健全的个人主义;其对个人自由权利的提倡以构建共和国家为旨归,彰显了其思想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4.
政府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作为本身所固有的基本职能,体现政府公利性的一面,更构成现代民主政府的基本属性。但政府也有自身的利益即自利性,它是与政府公利性相对应但不占主导地位的政府的一种属性,它表现为政府以各种方式去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三公”问题作为近年来的热点话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直接关系政府形象、效率和发展等问题。笔者从政府自利性的理论入手,通过阐述政府自利性基本概念和构成,结合我国目前“三公”问题现状,对“三公”问题进行分析,进而从自利性角度提出遏制“三公”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一般说,人的行为在主观上具有体现一定社会道德要求的利他(社会或他人)意向性或目的性,客观上具有利他的效应性或社会价值,就是高尚利他行为。无疑,具有高尚利他的主观意向性和客观社会价值,是高尚利他行为的本质规定性。但人的高尚利他行为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是否也具有一定意义的自为性呢?如果具有某种意义上的自为性,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自为性呢?这种自为性与利他性又构成什么关系呢?这是我们深入研究高尚利他行为不能回避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美国对房地产市场中的地方政府自利性主要从明确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的职能定位、建立和完善法律规章制度两方面规避,必须清晰界定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界限、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法律法规和强化地方政府的公共性、服务性职能等方面是对我国规避房地产市场中的地方政府自利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公共性是政府雇员的根本属性,但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政府雇员还具有自利性,它决定了雇员具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和动机。分析雇员的自利性,区分合理自利性与扩张自利性,并对扩张自利性进行伦理、制度的制约,才能够真正增强政府的行政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前社会上存在着这么一种观点,认为人的本性具有两重性即利己性和利他性。当人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时是经济人,具有利己性;当人不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时是道德人,具有利他性。经济人和道德人的活动领域不同,是各自分离的。认为经济人的利己心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对经济人的利己行为不能干预,尤其不能用遭德人的利他性来干预经济人,如果干预过多,则会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较弱的连续性和较弱的凸性条件下,推广了De Marco G和MorganJ给出的N人非合作博弈轻微利他均衡点的存在性结果.  相似文献   

20.
年报中自利性归因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运用内容分析法对2011年沪A上市公司随机抽样,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检验。实证发现,自利性归因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上市公司累计超额收益率;当公司意外盈余为正时,自利性归因会影响市场对盈余的敏感度,投资者更倾向于年报中的自利性归因的语言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