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黎汝维 《辅导员》2010,(11):57-57
下课了,我和几个同学来到操场玩“真假西瓜”游戏。游戏开始,首先由“剪刀、石头、布”确定,一个输了的同学追大家。等这个同学一数过“三”,大家便四散逃奔。只见一位停下来的同学,还没有站稳脚跟,就被追赶的同学看见了。  相似文献   

2.
现象一:在日常敦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同样是一首清丽的小诗,抑或一篇隽永的散文,有的同学读起来声情并茂;有的同学读起来则结结巴巴、毫无美感;有的同学还能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意会出诸如“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自然之物的丰富内蕴.而有的同学则漠然置之,无所反应。  相似文献   

3.
王老实 《辅导员》2009,(1):19-20
各位同学,新年好!“老实作文”在过去的一年里,给大家“老老实实”地提供了不少“老实”的办法,不知道大家学得“老实”不?好啦,新的一年里,我们继续陪各位同学“老老实实”学作文!  相似文献   

4.
庄雯娟 《学语文》2009,(1):49-49
在教学中,就某一颇舆争议的问题请同学展开讨论,希望通过多元化的答案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讨论场面极其热烈,然后请同学发表意见。当一位同学阐述完观点之后,大家都缄默了,一双双“渴求”的眼睛等待着老师将“正确”的答案公之于众。在无可奈何之下,老师再次“逼问”:“所有的同学都同意他的意见吗?”学生根本不予理会。因为以他们的“经验”来看,这是老师设下的一个“圈套”,其目的在于拿错误的答案开刀。  相似文献   

5.
尹慧英 《辅导员》2011,(1):18-19
班里转来了4位新同学,学习成绩都很好,但在一次读汉语拼音字母“o”的发音时,一位同学把“o”发成“wo”,立刻引发了一场超强“地震”,班上旗帜鲜明地分为两大阵营。  相似文献   

6.
杨静 《天津教育》2002,(9):32-34
今天,班内的“评星颁牌”活动又如期举行了。这次活动是经过个人自评、小组互评、任课老师考评三道程序之后,最后由我这个班主任裁定并宣布评比结果:第三学习小组获得“最佳合作学习小组”金牌,第五学习小组获得“最佳创新学习小组”金牌……王红同学被评为“学习星”,陈亮同学被评为“纪律星”,沈吉同学被评为“自强星”,程艳燕同学被评为“创造星”……我每宣布一项结果,孩子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每一张小脸上都写满笑意,或为集体或为自己或为他人。“同学们,现在我郑重地宣布陈铭铭同学被评为本大周惟一的‘智慧星’!”我作了…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老师叫起一昏睡同学回答问题,该同学迷迷糊糊啥也说不出……老师说:“你会不会呀?不会也吱一声啊!”该同学:“吱。”老师开始冒汗。吱  相似文献   

8.
高一(6)班的李统兴是典型的“闷葫芦”。他平时“金口难开”,极少和同学交流。同学相处都快一年了,他和好些同学的“外交往来”还是一片空白,甚至和一些人一句话都没有说过,因此同学们都对班上这个“闷葫芦”感到纳闷。[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在学习《西门豹》一课时我组织学生讨论:西门豹是个什么样的人?有的同学说:“西门豹是个善于调查研究的人,先摸清楚底细,再处理事情。”有的同学说:“西门豹是个智勇双全的人,不露声色就把坏人处死,有勇有谋。”还有同学说:“西门豹是个青天大老爷.为民除害哦!”这时有个同学犹豫着说:“我觉得西门豹这叫做草菅人命!”  相似文献   

10.
不知怎么的,我们班上近来流行一种新鲜语言———广告语。就拿昨天那节数学课来说吧,一个同学打了一个喷嚏,就引来了另一个同学的话:“天气变化,小心感冒。”“我感冒怎么了,用不着你管。”“那可不行,因为……”他唱道,“你健康,我快乐!”还有个同学出主意,说:“感冒?上白加黑呀!”这不,今天早上写作业时,又有同学喃喃道:“唉!那么多作业,写得我腰酸背痛腿抽筋。”一个同学说肚子疼,又传来了一个声音:“健胃是关键。”我正看热闹呢,没想到看着看着,把字写错了,忙用橡皮擦来擦,可是老擦不干净。同学见了,把自己的…  相似文献   

11.
五(1)班的班长王霞是个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的同学,可是这些天她脸上的笑容没有了……最近,学校各个班级在开展“一帮一”学习互助活动(主要是为了帮助学习落后的同学得到尽快的进步),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每人和一位成绩落后的同学结成对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王霞就和班里的“调皮鬼”陆严同学结成对子。每天他俩利用下午放学后的半个小时在教室里共同学习。但这没过多少个下午,一些同学就暗地里讥讽了:有的说王霞自以为是、自命不凡;有的说王霞另有“企图”,做“样子”给老师看……连以前她比较要好的朋友似乎都以异样的眼光看…  相似文献   

12.
请假的原因     
一位经常在课堂上睡觉的同学去请假。老师:“请假的原因呢?”同学:“因为想睡觉,所以头痛,因为头痛,所以请假。”老师一听头痛便说:“批准。”请假的原因@佚名  相似文献   

13.
拜师     
作文课结束后,老师说:“写作文写不出来的同学,可以拜作文写得好的同学为师。”全班同学听了,觉得很新鲜,议论纷纷……下课了,老师前脚刚出教室,就有同学后脚来到我桌前,双手一合,说:“受弟子一拜!”我觉得好笑,心想:也用不着这样呀。老师的身影一消失,许多同学跑过来,把我团团围住,里三层外三层的,连一只小飞虫都飞不进来。人圈里,吵哄哄的。这个说:“曹老师,收下我吧!”那个说:“曹师傅,要是收下我,我每天给你十块钱。”还有人说:“曹先生,你收下我,我一天给你十万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曹师傅,受弟…  相似文献   

14.
信赖     
心理学教授带着一群学生做实验。他先让同学们面朝他站成两排横队,然后命令后一排的同学做好救助准备,待他喊了“开始”之后,前一排的同学就往后一排相对位置的同学身上倒。他说:“前面的同学别有顾虑,要尽力往后倒。好,开始!”前排的同学们嘻嘻哈哈地笑着,按照教授指令,身子一点点向后倾斜。但是,  相似文献   

15.
一天,班上张倩和王小莉两名同学为座位争吵起来。原来,王小莉做作业时超过了“界线”,胳膊伸到了张倩的桌子上。我一观察,发现班上几乎所有的桌子中间都有一条或明或暗的“界线”。据班干部介绍,这条横亘在同学们之间的“楚河汉界”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同桌的同学都订有“互不侵犯”协定,成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相似文献   

16.
李本英 《中学教育》2005,(10):33-34
巧拆“楚河汉界” 一天,班上张倩和王小莉两名同学坐位争吵起来。原来王小莉做作业时超过了“界线”,胳膊伸到了张倩的桌子上。我一观察,发现班上几乎所有的桌子中间都有一条或明或暗的“界线”。据班干部介绍,这条横亘在同学们之间的“楚河汉界”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同桌的同学都订有“互不侵犯”的协定,成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相似文献   

17.
“组织、调控、驾驭”阐释了教师的主体作用;“激励、唤醒、鼓舞”则描绘了语文教学成为一门艺术的最高境界。构建开放式教学理念是我多年来语文教学的追求,为此,我作了以下探索:以教学《西门豹》一课为例。首先让学生理清课文所讲的三件事,将教学定位在“西门豹了解民情、破除迷信”两件事上。学生惊喜地发现,他们已被分为两大组———“了解民情”组、“破除迷信”组。两组同学都要在细读课文、理清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向对方组同学提问,或帮助对方组同学补充、完善答案。如“了解民情”组的同学,不仅要深入理解西门豹了解民情一事,…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生活中难免发生摩擦、矛盾,总会遇到一些令人难堪或尴尬的场面。此时,有的同学极易生气和激动,“针锋相对”;有的同学则恶语相加,讽刺打击;有的同学则茫然无措,不知所对。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应对交流技巧——用幽默性的语言“化干戈为玉帛”,变尴尬为会意一笑。  相似文献   

19.
不少学校在暑假组织学生到国外修学旅行,他们分别住在当地的各个家庭中。这样,通过日常的相处,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国的风俗人情,也便于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更好地学习外语。但是,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初中同学向带队的老师诉苦:“我要换一家人家住,现在住的那家的孩子老是欺侮我!”“怎么会呢?”老师想,许多人家的孩子和我们的同学都友好相处,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问那位初中同学:“人家怎么欺负你的?”他说:“每次玩游戏的时候,他都要当进攻的,而我总是防守的。”老师再问:“那孩子大概有多大?”“五六岁吧。”听了同学…  相似文献   

20.
一次,我班四位男生在寝室发生矛盾,并迅速激化,突破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底线。而且事态继续扩大,进一步把“战场”从寝室移到了教室。在其他同学的劝说下,“战争”虽得以平息,但同学关系却进一步恶化。一位同学在征得我的同意之后,把自己的位置换到了别处(闹矛盾的两位当事同学原是同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