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名词有些单复数有着不同的意义或用法,同学们已经知道一些,例如people单数形式指“人、人们”,the people指“人民”,peoples一般指“各民族或两国以上的人民”;glass作不可数名词是“玻璃”,作可数名词是“玻璃杯”,glasses则可表示“眼镜”;paper作不可数名词是“纸张”,papers往往指  相似文献   

2.
(一)《韩非子·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句中的“不期修古”,课本注释为:“期,希求。修,远。修古,远古。”“法常可”,注释为:“效法可常行之道。常可,指旧制度。”此注首先令人生疑的是语意晦涩、逻辑欠通:“修古”一词,释之为“远古”,而“远古”何指?如单指上文的“上古之世”,则有乖原意;如兼指上文的“中古之世”与“近古之世”,则称名不当。再者,释“修”为“远”,而“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势”(《商君书·开塞》)中的“修今”一词则无法讲解。“常可”一词,释之为“可常行之道”也不确切,难道“可常行之道”还不值得效  相似文献   

3.
《中学文科》2004,(9):6-11
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本义指词的最初的最常用的一种意义;引申义是在基本义的基础上引申,发展而来的意义;比喻义则是借一个词的基本义来比喻一种事物,且这种新的意义逐步固定下来。例如“深”的本义是“从水面到水底的距离大”,而“情深似海”“道理很深”则是对本义的引申。再如“铁”的基本义是一种坚硬的金属,“铁拳”“铁的意志”则用了它的比喻义,有“像铁一样坚硬”的意思在里面了。  相似文献   

4.
词境,是有别于诗境的另一种艺术境界。正如王国维所论:“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人间词话》)这里,王氏所谓“诗之境阔”,乃指诗笔勾画出的壮阔景象,它以情的外物化为其审美特质;而“词之言长”,则指词体以描写人的细微幽深的内心世界为指归,显现出一种款款“心曲”的审美化资质。  相似文献   

5.
元人“乐府”一词的内涵似较复杂,但概而言之其含义只有两种:一指“有辞有声”的作品,具体指“词体作品”与“曲体作品”即所谓“词曲”;另一专指“曲体作品”中那些符合特定要求的作品。元人对“曲体”“乐府”的论述淑 及诸多方面,而 词必有文采,遵守一定格式,切忌有伤音律并讲究结构安排,则是元人对“曲体”“乐府”的最基本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词的全名应该是“曲子词”。“曲子”是指曲调,即唱谱;“词”则是与这些曲调相谐和的唱辞。唐宋时,无一定定称,或称“曲子”,或称“曲子词”,或简称作“词”。由于这些“曲子词”的曲谱已失传,现在我们所能欣赏到的就只剩下词了,故“曲子词”今通行省称为“词”。  相似文献   

7.
一、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复算”,课本注:“算账,追究。”“复算”不是一个词,而是一个词组。从上下文语言环境来说,复,作“再”讲,算,即“算账”、“追究”。母言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自己骂儿子;“业根,死期至矣!”说明闯了大祸,关系到全家性命。有算账之意。但这还不够,就引起第二层,“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意思是说,你的老子回来再同你算账呀!因此,全句意思可译为“祸根,你的死期到了!你父亲回来,自会和你再算账呀!”这样译,我觉得是比较合乎情理。二、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超忽”,课本注:“突然。”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之《高中古诗文助读》(一)关于本文中这一句中的“超忽”一词,也注成“突然,迅速。”我以为都不甚当。  相似文献   

8.
一、after和in作表示“……以后”讲时都可以用在将来时的句子里 ,但after是指某一时间点以后 ,而“in”是指某一时间段后。例 1 Hewillcomebackafterfouro′clock . 他四点以后回来。例 2 Hewillcomebackintwohours . 他两个小时后回来。注意 :如果after引导一段时间 ,则常用一般过去时。例如 :Hecomebackaftertwodays . 他是两天后回来的。二、before和ago 都可以用在过去时的句子里 ,表示“……以前” ,但before是…  相似文献   

9.
张增田 《班主任》2002,(12):4-6
“权威”一词,理解不同,界说各异。《辞源》(修订本)认为,权威与权力等同,均指“权势和威力”。《现代汉语辞典》则认为, “权威”指“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或“在某种范围里最有威望、地位的人或事物”。英文中,Authority一词既指权威,又指权力。由此分析,权威是包含权力因素在内的能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对教师而言,他在  相似文献   

10.
读词常识     
一、词及其异名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初起时称“曲子词”,“曲”指音乐部分, “词”指文字部分。词的异名较多,有称“乐府”的,苏轼  相似文献   

11.
我们今天常用的一些成语,因其大多来源于古代典籍,所以仍保留着古代汉语的特点。单就词来说,有很多虽与现代汉语的词同形,但其意义已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这些在意义上发生了变化的词,就是古今同形异义词。下面试举几例,供同学们参考。一、汤“赴汤蹈火”、“扬汤止沸”、“固若金汤”中的“汤”,是指烧沸的开水。现代汉语中的“汤”,是指食物煮熟后所得的汁水。如果按今天的常用义,把“金汤”释为“金黄色的汁水”,那就闹出天大的笑话了。二、涕“感激涕零”、“破涕为笑”中的“涕”,指眼泪。而现代汉语中的“涕”,则指“鼻涕”。…  相似文献   

12.
“东”“西”“南”“北”四大方位各指一方.如“东、西、南、北各设一岗哨”,这里是具体方位。当它们结合一起,构成一条成语使用,则相当于一个词,其意义发生了变化。这时的“东西南北”也指方位,却是概括指各地。如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东西南北,驰骛往来。”也用来泛指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前,“华语”一词,在国外相当流行。但华语指什么,却有不同看法。国内,多数人认为是指汉语,问诸华侨则说,华语是从“华人”来的,华人,在国外是指中国人,华语就是指中国人说的  相似文献   

14.
词义的模糊性及其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词义指的是词义的适用极限不确定。“青年”一词即可为例,从多大年龄始到多大年龄止为“青年”的时限不好截然分开。“青年”与相关词“少年”、“中年”的“中介过渡”呈现出“亦此亦彼”的特性。我们称这《中介过渡”为“模糊区间”。与此相反,“死者”一词的适用极限则是确定的。它与“活者”的“中介过渡”呈现为  相似文献   

15.
在学校里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这篇文章得细细咀嚼”、“读书不要急来抱佛脚”。人们听了以上的话,一般都能理解:“咀嚼”不是指“用牙齿磨碎食物”的意思,而是指“对事物反复体会”;“抱佛脚”不是指“(烧香时)用双臂去抱住佛像的脚”,而是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上述“咀嚼”、“抱佛脚”两词语的前一个意思,乃是词的本义,后一个意思,则是词的比喻义。  相似文献   

16.
一、关系词选择的基本依据关系词选择的基本依据=先行词性质+关系词在定语从句中的功能+定语从句类型。1.先行词的性质——被定语从句所修饰的名词是“指人的”、“指物的”、“指时间的”、“指地点的”,还是“指原因的”等。单从这方面讲,针对“指人的”先行词,关系词常使用who,whom,that。针对“指物的”先行词,关系词常使用that,which。针对“指时间的”先行词,关系词常使用when。针对“指地点的”先行词,关系词常使用where。针对“指原因的”先行词,关系词常使用why。2.关系词在定语从句中的功能——这是很重要的依据因素,它决定着这个…  相似文献   

17.
在《守株待兔》里有4个与时间概念“天”有关的词,即“一天”、“每天”、“整天”、“一天一天”。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带有“天”的4个词和句子,多读几遍,读后思考这4个词的意思是否一样。启发学生明白这4个词的不同意思:即“一天”是指“某一天”,“每天”是指“天天”,“整天”是指从“早晨到晚上”,“一天一天”是指“连续许多天”。接着,把问题引向深入:这4个词分别出现在寓言故事中的哪几个部分?所在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的:“一天”出现在寓言的开头(第一段第一句话):“古时候,…  相似文献   

18.
一词多义     
知道什么叫“一词多义”吗?考试结束后,左小明和丁林艳有这样一段对话,一起读一读,肯定会给你一点启示的。左小明说:“最后一题有四个小问题,我都答了。”丁林艳说:“没问题,这题你准得满分。”左小明又说“:那也说不准,问题在于我是不是答得非常准确。”这几句话里都用了“问题”一词“。问题”,让我们常常想“起需要解答的题目”。左小明第一句话中的“问题”就是这个意思;丁林艳说“的没问题”,相当于“没有疑问了”;而左小明最后那句话里的“问题”则“是关键”的意思。所以“,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有多种意思。其中最常用的叫“本义”;…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生活用语中 ,挫折一词是指挫败、阻挠、失意的意思。在中国古代 ,挫折一词最初用以说明兵家战争中失利的意思。如《后汉书》上有“北地营保 ,安乐观望。今遍域或全 ,虏兵挫折”的说法。在《管子》一书中则有“兵挫而地削”的说法。这里 ,挫指失败 ,折指折断 ,挫折一词常与挫败、挫伤等通用。在心理学中 ,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碍 ,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  相似文献   

20.
复指成分是句子中的一种特殊成分,指的是两个词或词组,实际上指相同的事物,在句子中居于同样的地位,作同样的成分。可以看出,复指成分有两个条件:一是指相同的事物,一是作同样的成分。只有一个条件,就不成为复指成分了。试看下面两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