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理念,是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邝邦洪教授总结自己从事几十年教育的经验提出来的。这一理念对于21世纪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高校教师实现教书育人的人生价值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高校教师应从加强认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以及建立健全机制等方面努力践行"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沙峰 《教育与职业》2012,(29):45-46
结合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际",以德为先,以学为上"的教育理念具有较高的创新价值和实践意义。文章深入阐述了理念的精神实质和价值,并提出了加强思想领导、搭建践行载体、形成长效机制的践行路径。  相似文献   

3.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邝邦洪教授提出"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理念,是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囊括了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行为准则,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骨干力量的高校辅导员应该紧握时代脉搏,坚持"以德为行,以学为上"加强自身建设,以"德学并举"的姿态,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践行"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的重要性和具体内涵,并提出促进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践行"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理念,是在高校师生德与学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研究当前教育改革的现实问题.从而形成的具有思维深刻性、抽象性、概括性和现实普遍性的教育认识,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有利于促进学风、教风和校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6.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邝邦洪教授提出的“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为高校教师的教书育人实践提供了明确指引,高校教师只有积极践行“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做到德高为师,学高为范,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培养德才兼备合格人才的重任。  相似文献   

7.
“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理念,是在高校师生德与学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研究当前教育改革的现实问题.从而形成的具有思维深刻性、抽象性、概括性和现实普遍性的教育认识,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有利于促进学风、教风和校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8.
"以德为行,以学为上"脉承中国传统文化崇德尚学的思想精髓,由邝邦洪教授提出并逐渐成为当下一种重要的主流教育思想,它既是培育人才的一个衡量准则,同时也在构建教育体制中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大学生违纪后续教育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必须立足"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前瞻思想,以德为先,以人为本,重视知行合一,通过建立违纪学生帮扶机制、完善激励奖惩制度、关怀学生心理成长、倡导公平对待学生后续发展等几项关键措施,逐渐渗透德学教育,最终确立长效而完善的后续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9.
沙峰  吴萍 《教师》2011,(17):5-6
大学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形式多样性、内容知识性、主题广泛性、参与自由性等特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以德为先,以学为上"教育理念为大学校园文化活动提出了新的导向,面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思潮,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应积极践行"以德为先,以学为上",引导大学生成为既具备良好道德素质,又掌握扎实知识技能的"德才兼备"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高校构建和谐校园这一课题,围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理念.阐述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建设和谐校园工作中的作用及思考.  相似文献   

11.
德育的核心理念是实践育人,作为一个德育工作者,我们怎样才能使德育教育贴近学生进而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教育情境的选择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挖掘集体活动中的德育价值为出发点,以现代大学生的德育工作为基础,针对当前大学生德育教育情境中存在的问题,从五个方面总结了集体活动这一教育情境对德育教育所具有的独特的影响力和不可替代的潜...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校园精神文化,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高职院校在大学生道德建设领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惟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将以德治国思想贯穿于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实践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层级式道德体系,增强德育实效性,才能有效防止大学生的道德失范,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3.
如今相当多的一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着这样一种思想,学校干部比班干部更受学校与社会的宠爱。这就直接导致大学生对学校干部趋之若鹜,对班干部避而远之,然而这种道德教育缺失的怪相不是偶然的。本文通过阐述目前大学生"班干难"的现状,分析出现这种大学生道德教育缺陷现象的原因,对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传统文化是大学德育中的重要内容。继承并弘扬传统文化,对于民族精神的发展、个体精神安顿和道德人格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大学德育要想获得教育实效,必须遵循“人性化德育”的教育理念,创设师生共同学习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传统文化教育在德育课堂上“活起来”,使优良的道德传统内化为学生个人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准则,完善学生的人格和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5.
建立科学的德育课程评价方法是提高德育科学化与实效化的重要手段与’方式,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德育课程评价方法可以划分为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两类。运用课程评价方法,必须注意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信息收集工作与学生参与平台工作,必须处理好德育评价与学生素质综合评估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传统道德教育由于受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影响,学生被看做是教育的对象,是被认识的客体,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个体生命性。现代道德教育则又矫枉过正,学生被置于中心地位,教师则保持价值中立,它由于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权利,而忽视了教师的价值引导作用。不论是传统道德教育还是现代道德教育都忽视了道德教育主体之间的关系和互动作用。而主体间性道德教育就是建立在关系思维中的道德教育,它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注重师生间的理解和对话。主体间性道德教育既是对传统道德教育的扬弃,又是对现代道德教育的留守和超越,具体表现为:从以“知识”为本到以“人”为本;从对象性活动到交往活动;从个人主体性到类主体性。  相似文献   

17.
服务德育是一种全新的德育理念和德育方法。服务德育把教师的“教”看成是教师职业实现的活动和过程;把学生的“学”看成是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创新性学习和自我教育活动的过程。就教育工作者而言,德育的过程就是提供教育服务的活动和过程;就学生而言,德育的过程就是通过接受教育服务自我生成与发展良好道德素质的活动和过程。服务德育的理论基础是服务劳动价值论、服务产品理论、“学生中心论”和“以人为本”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8.
生本教育视野中的高校德育课教学模式之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本教育是一种坚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它正在走近大学课堂.而目前高校德育课教学仍然是一种师本教学模式,且教学效果不理想,有必要进行生本教学的改革.高校德育课走向生本要实现教学观、教师观、学生现、教学评价观的转变,从而形成生本德育课堂.完成德育课教学目的、师生关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重构.  相似文献   

19.
发展性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主题.让学生学会做人是发展性教育观念下的重要内容,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则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的关键。本文从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就培养高中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实践策略和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高校的干部道德建设对整个高校师生员工的道德教育与道德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它有着广泛的示范性和一定的强制性的特点。高校干部的道德建设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与清正廉洁教育,增强高校干部的敬业精神与纪律观念.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