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地理课程中环境教育的探究式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遍的环境问题已经受到国际国内不同领域的高度关注。环保已经成为热门话题。为此,中学地理教学理应肩负起这个具有时代责任感的环境教育工作。使中学地理课程在环境教育中承担主渠道作用。同时,中学地理课程改革不仅注重增加环境教育环节,还特别要求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本文旨在以地理课程为载体。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手段,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以树立他们爱护环境的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理解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复杂性和批判性问题的技能,以新的环境伦理和价值观来改变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2.
袁中山 《文教资料》2007,(12):184-186
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两大发展战略。地理课是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核心科目之一;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现行中学地理教育中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地理教育,对中学地理教育改革来说是一个契机,在此基础上对中学地理教育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3.
马占福 《甘肃教育》2008,(11):25-25
一、更新教育观念。适应地理教育职能的变化 地理教师更新教育观念首先要明确21世纪中学地理教育的目的与职能:中学地理足中学课程中唯一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为基本内容的课程,其功能在于教育学生关心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树立环境意识、全球意识、人地协调观念,使学生能够从社会、经济、生态、人文精神等方面认识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采取的正确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5,(90):120-121
<正>地理学是一门旨在描述地球表面区域特征,进而揭示地球事物出现、发展和分布规律的科学。地理教育既是促进个人教育的重要媒介,又可以对国际教育、环境与发展教育作出重大贡献。中学地理教育应密切关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一主线,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掌握地理学习和研究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地理学本身的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决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教育是促进人地和谐的教育。通过《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而且有助于形成保护资源与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珍爱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行为。文章是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一、加强地理素养教育的意义1.地理学科之属性与发展决定了地理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地理课是中学各学科中唯一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环境关系为基本内容的学科。地理教育还肩负着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等观念的育人导向功能的重任。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届国际地理学会的主题,就可  相似文献   

7.
中学地理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环境教育、人口教育、国防教育等方面的任务,对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有着独特的教育功能和作用,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正如《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指出的那样:“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负责的公民所必需。”地理学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乃至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为愈来愈多的人所重视,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21世纪将是地理科学的时代。”然而在当前的考试制度下,地理课程不是十分得到重视。初中地理被认为…  相似文献   

8.
中学地理课程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强调实现人和环境之间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而地理学科又是在中学教育阶段开展环境教育的主干性学科。所以,必须明确地理课程环境教学的目标,在地理教学当中积极开展环境教育,从而提升中学生们的素质与环境意识。本文分析了中学地理学科和环境教育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将环境教育融入中学地理教学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9.
环境教育就是普及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环境道德以及利用、改造、美化和优化环境能力的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怎样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进行环境科学知识的教育呢?我认为可以通过深入挖掘地理教材内容、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渗透、促进、强化环境教育,从而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已从单一的自然地理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地理知识体系,转变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认识环境为目的的知识体系。这一时代性的变化与需求,一方面它赋予地理教育以强大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地理教育的广度、深度、空间度都有较大的提高。中学地理教学要完成传授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智力,进行思想教育三大任务,这就给中学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我仅从三方面来谈一下有关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问题。一、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结构地理教学的突出特点是区域性和综合性。地理教材中,区域地理是最基本的内容,在讲述区域的地…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石狮市石光中学张增堪教师回答: 一、阐明地理教育价值和地理科学的实用价值 关于地理教育价值,<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地理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须.我国<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行)也提出,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这是因为,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人类的生产生活都受到地理环境的巨大影响,而地理课程引导我们去认识环境、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当前,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正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迫使人类思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应树立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而这正是中学地理教育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2.
中学地理教育几经波折,有社会的原因,也有自身原因。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地理教学必须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从全新的角度来认识资源、环境、人口等问题,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中学地理课程与环境教育课程内容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中学地理课程内容与环境教育内容的相关性比较和夯析,发现目前我国的环境教育主要存在下列问题:“各科渗透式”的环境教育模式存在弊端;当前的中学老师难以胜任环境教育工作;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利于环境教育的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采用“独立设课式”的环境教学模式,让中学地理教师兼任环境教育工作解决方案,以促进地理教育和环境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学地理教育对于推进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中学生的环境伦理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中学地理教育过于重视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课程中所蕴含的伦理思想。因此,本文中笔者认真梳理了环境伦理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和主要流派,阐述了中学地理课程与环境伦理学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环境伦理教育在中学地理教育中的实施策略,旨在提高中学地理环境教育的实效性,充分体现中学地理教育的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15.
国际教育是促进中学后教育系统获得成功的重要元素。为促进安大略省中学后教育发展,安大略省于2018年制定了第一份省级中学后国际教育战略。该战略致力于培养全球公民、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举措包括:鼓励学生双向流动;提供最佳学习体验;保障国际学生就业;提升国际教育质量。战略具有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推动经济增长为导向、以部门协作为依托等特点。该战略对于我国各省市发展国际教育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教育立足于环境教育,其作为新课程改革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思想主线,成为中学地理课程的重要课程目标。文章分析了自1972年首次提出“环境教育”的概念以来我国几次大的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地理课程中环境教育内容的变化,进而从环境教育发展现状和中学地理课程内容设置两个方面对我国的环境教育与国外的环境教育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7.
在地理教学中,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贯穿在整个教材之中,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更是以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知识体系。因此,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使之形成可持续发展观,是中学地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地理环境教育内涵丰富,方法多种多样,然而,长期以来环境教育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并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结合当前中学地理环境教育的实际,分析当前环境教育存在思想意识淡薄、途径较为狭窄、个体行为落后于环境意识、知识理解不透彻等问题,阐明了加强学生环境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在中学地理教育中亟需转变教学思想、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范畴、创新教学方法等对策和措施,为中学地理环境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进行,都对中学地理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中学地理教师的继续教育应适应时代的要求,针对中学地理教学的特点以及地理教师的现状,确定出合理的继续教育目标,以促进我国地理教育的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20.
面对全球日益重视的环境问题,各国都在寻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求得人地和谐统一。面对人口、资源与环境这全球三大问题,中学地理教育担负着环境教育和提高学生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的重任;在注重生命教育,提升生存质量的大背景下,在地理教学中挖掘、渗透和强化生存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