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早期一部很重要的著作,这部著作从题目上看是谈论艺术的,但尼采实际上借助对艺术的思考进行对悲剧的哲学解释,或者借助于艺术解释对自己的哲学思想进行旁注。历来的西方学者在解读《悲剧的诞生》时也仅仅从哲学单一维度进行解读。因而,尼采的悲剧观与尼采的哲学观往往混同在一起而无法对尼采的悲剧观作真正的解读。针对以往西方学者解读尼采时存在的不足,本文试图运用法国后现代哲学家列维纳斯的“他者”理论,在确立悲剧作为艺术主体地位的同时,综合运用哲学、美学、伦理、宗教、神话等他性视角对尼采的悲剧观进行多视角、多维度的解读。在运用“他者”视角进行解读的同时,又通过“他者”视角对尼采的悲剧观进行“非我”的特征现照,以进一步通过“他者”的确证来界定悲剧的自身特征,从而达到多视角、多维度对悲剧的自我确证的目的。总而言之,尼采的悲剧观是一种崭新的悲剧哲学,这种哲学全力弘扬生命本体特征,具有多元文化整合力。  相似文献   

2.
《悲剧的诞生》对尼采哲学有着深远意义,标志着尼采哲学的“诞生”.在这本处女作中,尼采从古希腊神祗日神和酒神出发,借助二者的概念及希腊神话取向,不仅阐述了自己的艺术观,也对美学和世界进行了艺术性解释,进而扩展到人的生存、民族的发展.尼采从音乐、古希腊悲剧艺术出发,透过日神神秘美丽的面纱进入到酒神精神的境界中,探寻何谓艺术,何谓美,何谓生存.虽然他的著作思想在前后存在一定变化,也遭受了不同的声音,但不可置否他的思想不论是对现代学术还是社会生活都仍有积极的影响,尤其是体现在艺术、哲学中的那种酒神精神、“意志”观.本文通过一定的细读法解读尼采在《源于音乐精神的悲剧的诞生》中的艺术思想.  相似文献   

3.
刘莉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3):161-162
尼采是现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深深影响了许多美学大家.他有着以艺术拯救人生的美学观.他的美学观点要求人们正视现实,在不完满中求艺术的完满,重视艺术在现实人生中的作用.<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美学的真正诞生地.本文从<悲的诞生>出发,试探析尼采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黄钰 《文教资料》2012,(26):45-47
本文将着眼于尼采唯一的美学专门著作《悲剧的诞生》,探讨尼采悲剧美学的要领,即阿波罗与狄俄尼索斯两种艺术冲动在悲剧创造中发挥的作用以及悲剧欣赏中二者作用产生的审美效果;此外,尼采分析悲剧之"死",提出复兴音乐悲剧的同时,表达了对现代文化的批判与反思。  相似文献   

5.
尼采早期以古希腊悲剧研究而产生的悲剧美学有很多颠覆传统审美因素的存在,对西方美学影响深远,与此同时也存在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悲剧的诞生》是尼采比较早期的美学思想,从中可以窥见尼采后期美学思想的雏形,以及其中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悲剧理论是雅斯贝尔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从生存哲学的视角对“临界境况”中人的生存悲剧进行了深刻的揭示,阐明了悲剧与“生存”、“密码”、“真理”之间的内在关联。他认为悲剧是生存的基本底色,悲剧诞生于悲剧主人公追寻真理的失败,从而把悲剧艺术阐释为领悟“大全”的重要“密码”。其悲剧理论综合地继承成了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文本阐释和尼采等人的生存论分析,具有独特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7.
《悲剧的诞生》一书,是尼采的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本文介绍了尼采的生平和本性,分析了尼采《悲剧的诞生》之创作原因,阐述了尼采《悲剧的诞生》的基本思想。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尼采深遂的反叛思想和他对哲学、艺术的永恒追求。如果不了解尼采,就不可能了解我们这个世纪的西方哲学思潮、文艺思潮和社会思潮。所以,阐述尼采的《悲剧的诞生》的主要思想,对于人们理解尼采悲剧的一生和21世纪西方哲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打破“尼采美学没有体系”的成见 ,着力揭示尼采美学的内在体系结构。尼采美学思想经历了一系列发展变化 ,应当以尼采美学思想的成熟期为基准 ,来建构尼采美学思想的体系结构。尼采美学是由艺术哲学和美论两部分组成 ,艺术哲学是其重心所在 ,它由艺术生理学和艺术形而上学两部分构成 ,这两者共同完成“重估艺术价值”的使命。尼采美学的核心概念是“强力意志”。  相似文献   

9.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提出悲剧艺术起源于酒神节庆典的酒神音乐,悲剧是酒神兼梦神型的艺术,悲剧的价值在于以艺术战胜人生的悲剧性,使生命的痛苦由审美转化为欢乐,生命最终通过艺术而获得拯救。从尼采的悲剧价值论中,我们又能得出对当下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提出悲剧艺术起源于酒神节庆典的酒神音乐,悲剧是酒神兼梦神型的艺术,悲剧的价值在于以艺术战胜人生的悲剧性,使生命的痛苦由审美转化为欢乐,生命最终通过艺术而获得拯救。从尼采的悲剧价值论中,我们又能得出对当下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建立了中国近代系统的悲剧美学思想。本文试对王国维与尼采的悲剧美学思想作一比较,以考察尼采对王国维悲剧思想形成的影响,增进对两者悲剧美学思想的理解,同时对中国现代悲剧的发展也做一些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野草》蕴藏了鲁迅作为一个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略显孤独的思想者的幽暗、深邃的个性——类似尼采笔下的查拉图斯特拉。思想之间的影响很难以数据进行具体量化分析,但或隐或显的影响是切实存在的,更多的隐含在思想者之间相似相通的个性气质里。尼采对古希腊悲剧精神的消逝发出来自生命底的悲愤和忧伤,他以对素朴真理的追求来对欧洲传统形而上学进行孤绝地批判;鲁迅对国民性以及传统弊病的批判则在接受尼采的基础上,有着他自己作为中国传统文士和现代知识分子双重文化身份的特点——鲁迅最终没有舍弃人世间的爱,尼采则以带着强烈否定性的强力意志实现了对表象世界的超越,尽管这样做使他陷入了虚无和轮回。  相似文献   

13.
尼采认为悲剧理论是在人借助艺术肯定自身力量反抗苦难的基础上建立;古希腊悲剧是因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两个最重要的范畴的不断的斗争和和解而诞生;歌队、音乐、神话是悲剧的构成性要素;悲剧的价值不在于道德感化,而在于超越生存的苦难,实现对人的生命意志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尼采审美主义源于对叔本华哲学和古希腊哲学的独特体悟.其特点在于,从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中寻求生命救赎之途.尼采认为,由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衍生的悲剧艺术,在悲苦的现实世界面前建立了一个艺术的中间世界,从而缓解了人类的心理重荷,并为生命提供了经历、战胜痛苦的可能.尼采的审美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既体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又有其唯心本质及空幻色彩.  相似文献   

15.
尼采的美学,打破了西方理性主义哲学传统的沉闷,以鲜活的生命意识,对伦理道德价值重新考量,表现人的心灵与艺术精神的完美契合,对西方现代美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清代戏剧美学思潮中出现了“以文律曲”的批评现象。金圣叹的《西厢记》评点最为典型。本文从戏剧之美的本源、戏剧创作主体艺术思维、艺术控制意识、悲剧观念以及戏剧审美欣赏的客观环境、戏剧审美接受等方面,考察了金圣叹戏剧美学思想的优长之处。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心理学美学诸流派中,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对朱光潜先生早期美学思想影响至深。朱先生不仅据此批判了克罗齐形式主义的"直觉说",合理的解释了美感发生的心理条件;而且应用"距离"于悲剧的研究和人生美学的探索,使悲剧理论在辨证综合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并对人生、生活作了美学的诠释,将艺术人生化,人生艺术化,完成了"人生──艺术"之间的双向过渡。  相似文献   

18.
论休谟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谟将美学纳入他的精神哲学体系,以新的观点和方法,全面探讨了近代美学提出的重大问题,从而把英国经验主义美学推向一个高峰。他强调美学是对情感的研究,但又强调将“哲学的精密性“运用于美学,注重心理分析。他从主体和客体的互相作用上研究美,认为美的本质是对象适合于主体心灵而引起的愉快情感,创造性地提出“同情说“和“效用说“。他第一个全面阐述了“趣味“范畴,深入探讨了趣味的标准问题,代表了那个时代美感研究的最高水平。他对诗歌创作和悲剧的审美效应,以及艺术发展问题的探讨,也都以新的论点和阐释,丰富了西方美学。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方美学分别产生于春秋战国与古希腊罗马时期。先秦美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协调性、艺术对情感的表现性及善与美的教化性;古希腊美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性、艺术对现实的再现性及真与美的功利性。中国的艺术哲学产生于魏晋时期,《文心雕龙》完成了中国古代美学体系的建构。西方直到文艺复兴时代随着人性复苏、艺术哲学的发展,康德与黑格尔的美学体系才得以诞生。中西方美学体系形成之展开方式虽有不同,但基本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20.
中西美学的三个主题是美、艺术和美感。在美的方面,中国古代的美是实用的美善和伦理道德的美善两个层次的,他们最终被定型为儒家的政治伦理模式和道家的自然宇宙论模式;古希腊的美是人体之美的观看对象,并将其提升到对上帝或彼岸的爱的追求。在艺术方面,中国古代的"艺"的地位一直不高,"乐通伦理"和"文以载道"成为中国艺术精神的主流;西方艺术精神的主流则是认识论意义上的模仿论。在美感方面,中国儒家归之于合乎礼教的"众乐",道家则归于与大自然相通的"至乐"和后来的妙悟、兴趣;西方则一方面有非理性的"诗的迷狂",另一方面有理性的"认识的快感"。在所有这些方面,中西美学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