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王炬炳 《考试周刊》2007,(20):125-126
贺铸是北宋著名词人,他兼擅婉约词和豪放词。文章着重对他的豪放词作了浅析。就贺铸豪放词的内容,把他分为抒发心中抑郁不平之气的词作,抒写隐归思想的词作以及咏古咏史的词作等三类。再就贺铸豪放词的特色,从三方面分析,即题材的选择、字句的锤炼及语言的特色。然后是就贺铸豪放词的形成原因作了分析,从个性性格、仕途不得志及爱国忧民等三处展开。文章最后是就贺铸在豪放词的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作了一个小小的总结点评。  相似文献   

2.
《青玉案》是北宋著名词家贺铸的代表作;它从寄托﹑比兴﹑化用三个方面体现了贺铸超绝的诗化艺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贺铸的生平际遇和性格特质入手,对贺铸抒怀词、怀古词、隐逸词的豪放风格进行了研究。贺铸以豪放词风的雄豪、悲壮、旷逸这三格为主体,融会丽的婉约词风和沉郁顿挫的诗风,使这三类饲分别呈现出以豪放为主调的异彩缤纷的风格特征。本文指出,这不仅使贺铸豪放词避免了粗疏、叫嚣、澜浪之病,还使其因风格的丰富多彩而获得更高的审美价值,这便是贺铸继苏轼开创豪放词风后为拓展这种风格所作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4.
贺铸是我国宋朝著名词人,现当代学者对他的词进行了较为充分地研究,但对其诗却缺乏研究;对贺铸其人的研究还可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贺铸200余首词作调名的具体分析,并和张辑的改调名现象加以比较,说明贺铸喜改调名的原因在于想要恢复词牌名实统一传统,这一作法体现了贺铸的词学理想。  相似文献   

6.
北宋中后期词人贺铸词中呈现出"诗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题材的"诗化"和表现手法的"诗化"。题材的"诗化",包括抒怀词、怀古咏史词、思边词和悼亡词,这些词对宋词对题材的开拓具有重要意义;表现手法的"诗化",包括比兴手法的运用、化用唐人诗句入词和运用典故等方面。在北宋中后期沿着苏轼开辟的"以诗为词"的道路进行创作的众多词人中,贺铸的创作成就是最突出的。贺铸词之"诗化",对其词多样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其词之"诗化"及其"诗化"后的豪放词对南宋辛弃疾及辛派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贺铸是北宋词坛一个奇特的存在。其词创作的诸多方面都堪称是独树一帜。尤其他体现在词作中的情感世界豪情与柔情并举的展露,更有别于同时期的词人。本文主要由此入手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见地。  相似文献   

8.
《集宁师专学报》2020,(2):34-39
贺铸是北宋中后期词坛一位独具特色的词人。他词中所塑造的抒情主人公不仅丰满鲜活,而且具有矛盾性的特点。其矛盾性主要体现在:专情与多情、自傲与自伤以及忠君恋阙与高蹈遗世。这些对立面的存在与贺铸独特的人生经历、北宋的社会风气以及词这一文体自身发展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杜艳 《文教资料》2007,(20):80-81
北宋词人贺铸的《东山词》中不少篇章是描写女子的,这些女子包括其结发妻子赵夫人、吴地妓女、北国胭脂、金陵女、歌女、舞女等。笔者认为贺铸写这些女子并不仅仅只是延续花间、柳永等婉约的套路,而是在写自己的恋情史。本文试从《东山词》入手,将贺铸与吴女的感情脉络做一个梳理。  相似文献   

10.
北宋名家贺铸词,历代褒贬不一,轩轾悬殊。本文以历代贺铸词相关评价为依据,参酌对于贺铸词十分重要且富有影响力的评论,从另外一个角度探讨了贺铸多重词笔的历史依据以及形成后世多重评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杜甫的思想错综复杂,主要表现为儒道佛3家思想的并存和矛盾冲突。这一方面是由于时代思潮对杜甫所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与他的家庭影响、人生经历和命运变化有关的。穷愁的生活和不幸的命运,使杜甫的思想显示出相当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相似文献   

12.
孔子是一个极具个性的政治家,他那充满矛盾的复杂的政治个性既与其天生气质和早年经历有关,更是由春秋时代诡谲多变的政治气候和孔子独特的政治实践所造就的。孔子的政治个性对其政治生涯的影响是双方面的:一方面,促使他积极入世,奔走列国,游说诸侯实行仁政;另一方面,导致他在政治上遭到了多次挫折。  相似文献   

13.
尼日利亚剧作家渥莱·索因卡以其深刻的本土性、现代性征服了挑剔的诺贝尔奖评奖委员会 ,成为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非洲作家。在他的剧作中 ,神秘、玄虚的神话仪式内容与诙谐、优美的音乐语言形式完美的融为一体 ,既表现出对非洲传统文化的颂扬 ,又表现出对非洲现代社会危机的忧虑  相似文献   

14.
苏雪林早期的散文,思想立场新旧杂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形势的变化,其散文创作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反思战争,控诉日寇侵略行径;另一方面又表现出陈旧的"忠君"思想.而晚年散文大多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对于人们了解晚清以来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了解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不同的人生选择和心路历程,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盛唐诗人王维有“诗佛”之称,其佛教的“空”观思想在他的诗作中有充分的展现,主要集中一个“空”字上。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借自然之“空”间接表达佛学禅意;二是以禅意之“空”直接体现自己的“空”观思想。“空”乃佛学之精髓,也是王维心灵追求的终极觉悟。  相似文献   

16.
沈蜜 《政治思想史》2019,(4):79-94,198,199
梁启超早期法治研究立足救时主义和国家主义,关注时代变革与西学接引。经历了一系列政治动荡和学术转型之后,梁启超对于法治的解读发生了实质变化:一方面批判国家主义;另一方面关注中国传统礼治与西方法治之间的差别,对于中国政治传统与国民共业有了反思性转向。钱穆接续推进了梁启超的法治研究,早年的思考多以论辩形式发表:一方面应对当时政论;另一方面侧重对中国传统政治本来面目的揭示。及至晚年,钱穆更多从中国人的道德心性和文化大传统去理解礼法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丰子恺的一生写了大量的有关儿童和涉及儿童的散文,丰子恺倾慕儿童世界一方面是出于对成人社会的不满,另一方面又是心灵深处童真未泯的体现,并且带有明显的佛家色彩和童年生活的痕迹.但丰子恺只是儿童的倾慕者而绝对不是儿童的崇拜者.  相似文献   

18.
实在论主张认识对象是实在的,科学理论反映客观世界,但是华尔兹反对这种观点,认为理论是解释规律的工具而非再现客观世界,他关于理论的定义、建立及其评价的思想都体现了反实在论的倾向。这种倾向对他的理论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使他建立了简单精致的科学理论,另一方面则削弱了他的理论的解释力并给批判者设置了很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19.
赵翼兼具史学家和文学家二重身份,其史学上的知识积累以及相关的专业兴趣、思维习惯等,影响了其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具体表现为:诗歌题材的选择偏好咏史怀古以及典章制度的记录;喜欢在诗歌里考证事物的历史变迁、源流与发展;论诗时以诗考史、援史证诗,同时具有宏观的诗史意识以及发展变化的诗歌史观。反过来,作为诗人的赵翼也对他在史学上的成就及其史学观念的形成构成一定影响,两种身份之间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