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淑女 《学生电脑》2010,2(7):23-23
在Q版回合制网游日渐稀少的今天,心中仍有“石器时代”、“大活西游”情结的玩家仍然不在少数.《梦幻聊斋》以传承经典、质量升级的形象在2010年出现,正是玩家们长久等待之后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2.
60部80集的《聊斋》系列剧,电视荧屏推出后,《聊斋》学者、熟悉者与一般观众的反响有阵线分明的反差。1990年春节,“海峡两岸金陵明清小说学术讨论会”上,谈及此事,趋于一致的意见是《聊斋》系列剧在传达原作特有的“《聊斋》味”上显得很不够,《聊斋》系列剧整体上对于《聊斋》显示出“形似而神非”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秘笈后院     
雨龙 《学生电脑》2007,(2):20-21
《QQ幻想》;《梦幻西游》;《冒险岛OL》;《海盗王OL》  相似文献   

4.
《聊斋志异》是用芳龄已过的文言写成的作品,但拥有亿万的读者,“风行天下,遍天下无人不爱好之”(冯镇峦《读聊斋杂说》),数百年来流行不衰,人们喜爱《聊斋》,除了是由于《聊斋》有离奇的故事,曲折变幻的情节,奇特的形象外,还在于《聊斋》的独特的语言艺术。《聊斋》的语言有极高的描摹力,作者极善用趣笔,在作品中创造出大量的趣语。近五百篇的志异,篇篇都有一些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电脑》2008,(11):4-9
这是一个想象力超级膨胀的时代:电影里,中国人热炒《画皮》,老外上映《木乃伊3》;书店里,《鬼吹灯》刚火过,《活见鬼》又来;电视里,《聊斋1》演罢,《聊斋2》登场;网游里,魔兽巫师在线,道士法师群聊;就连寝室里,爱捣乱的同学还要“阴森森”地露出雪白的牙:“我们来讲鬼故事吧!”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典名著中,我尤其喜爱《聊斋志异》(下文简称《聊斋》)。我接触《聊斋》起于幼年。那时正是“文革”时期,全国轰轰烈烈“破四旧”,教师出身的母亲从外祖父(听母亲说,外祖父曾是乡里最有学问的私塾先生和老中医)那里承继来的许多书籍被付之一炬(其中有许多现在已很难见到的珍稀线装书,至今想来令人心痛不已),而唯一被母亲藏匿起来幸免于难的是一套木刻版本有着生动插图、古色古香的线装《聊斋》。在那个文化匮乏的年代里,这套有幸被母亲保存下来的《聊斋》就成了全家唯一可口的精神食粮。我印象最深的是,每当我们兄弟几人得到了母亲的…  相似文献   

7.
本期要目     
《梦幻西游》金刚石;《QQ三国》练级刷钱以及星宿碎片;《口袋妖怪》1-54果实;《QQ自由幻想》Ck加点  相似文献   

8.
《聊斋》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部名著,也是我国唐传奇之后文言小说中崛起的一个高峰。它之所以成为高峰,是由于它深刻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而成功的艺术成就。本文着重探讨它的艺术构思。 神话与现实的结合 《聊斋》是“神话”还是“人话”,其说不一。笔者认为既是“神话”,又是“人话”,是“神话”与“人话”的结合,幻想与现实的结合。在《聊斋》小说集五百篇中,完全写实或单纯语怪的只占少数,大多数是两者兼而有之。它之最重要、最引人注目的构思艺术就在于“神”与“人”结合的极大的成功,深  相似文献   

9.
《聊斋志异》中的量词“事”“裹”“章”都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性,与清代口语中的量词不同,将之与《聊斋俚曲》中的同类量词相比较,可以发现同是蒲松龄的作品,称量同类事物的量词却不同,基本呈现互补之势.这与两部作品的语言性质相关,《聊斋志异》是文言作品,《聊斋俚曲》是白话作品,这会导致遣词造句的不同,同类事物所用量词也会不同,是蒲松龄有意为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祺卓 《家长》2011,(7):44-45
那天,我在QQ上和编辑聊稿子的事,10岁的儿子凑过来看,随后发出惊叹:“妈妈,你的好友可真多,能让他们加我为好友吗?”见我很诧异,儿子解释说,他正在玩QQ的《梦幻海底》,好友多就能多配鱼。儿子边说边操作给我看,还很自豪地给我介绍他的鱼。难怪儿子最近一回家就打开电脑,原来他迷上了这个,  相似文献   

11.
《聊斋》因为蒲松龄自道的“孤愤”,其思想意义一直被评价很高,人们认为他的“孤愤”是对整个社会黑暗现实的愤怒,并与屈原、司马迁等人的“发愤说”等而视之。其实蒲松龄的“孤愤”实在是他的“私我”之愤,其社会性并不大。蒲松龄继承了传统君臣关系中的“妾妇之道”,不可能超越时代,在《聊斋》创作过程中“妾妇情结”占了支配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
贾平凹《太白山记》(以下简称《太白》)被人誉为“新聊斋”、“禅宗体小说”,也有人以“气功文学”目之者。笔者认为,将《太白》看作寓言,或可洞见别一天地。  相似文献   

13.
蒲松龄《聊斋志异》“体大思精,文奇义正”。清人冯镇峦《读聊斋杂说》深有感慨地说:“是书遍天下无人不爱好之,然领会各有深浅……作者难,评者亦不易。”自这部作品问世后,说者蜂起,但真正了解其价值真髓的并不多,即使在作者当日,便已有知音难觅之喟叹,他在《聊斋自志》中说:“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闌自热。知我者,其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的主题思想究竟是什么?我以为应以《红搂梦》的“立意本旨”为主,再结合有关考证、史料,进行归纳、概括,而不应该是其它。《红楼梦》一开始就有“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又说:“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可见《红楼梦》的“立意本旨”就是作者所隐去之“真事”,即所历“梦幻”之后的感受。总的看来是:借“通灵”,说“梦幻”,说“梦幻”,隐“真事”;隐“真事”,立“本旨”。所以,只要寻出作者所隐去之“真事”,《红楼梦》的“本旨”,即主题思想便豁然开朗了。  相似文献   

15.
作为研究《聊斋志异》的重要文献,“聊斋自志”引起了历代“聊斋”译家的注意。企鹅图书(Penguin Books)2006年推出的闵福德(John Minford)《聊斋志异》译本中包含了“自志”的翻译。闵福德独辟蹊径,以大量注释传达“自志”的典故意义、以自由诗体再现“自志”骈散结合的句式风格、以英语韵式补偿“自志”的声律特征,以灵活的手法再现“自志”的丰富意象。创造了如影随形、形神兼备的佳译。  相似文献   

16.
《诗经》与《楚辞》是中国梦幻文学的源头之一。《诗经》的梦幻描写虽简朴单一,但其开创之功实不可没。《楚辞》踵事增华,其梦幻描写趋于繁富细腻,神灵怪异任遣笔端,艺术空间宏阔辽远,极利于表达屈原那激越奔放的浪漫情怀。《诗经》的梦幻描写多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呈现出鲜明的功利性;《楚辞》的梦幻描写多具有超现实的神秘性特征,有时还体现出较为浓厚的“梦魂说”宗教观念,但屈原所精心营构的梦幻世界,无不深刻烙印着现实社会内容的清新印记,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诗经》《楚辞》共同开创了中国梦幻文学的创作传统,奠定了梦幻文学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梦幻西游》实现“百万梦想”啦!2006新年,《梦幻西游》又迎来了两周年梦幻狂欢。同是网游梦想家的你一起欢呼吧!假如你对此还不了解,假如你也向往自由梦幻,就与我即刻点击进入欢乐连线吧!  相似文献   

18.
记住下面这首28字的小诗,便可记住19部古典名著。诗曰: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三言二拍赞今古,聊斋史书西厢镜“东”指《东周列国志》;“西”指《西游记》;“三”指《三  相似文献   

19.
清代著名的《聊斋》评点者有冯镇峦、何守奇、但明伦三家。三家评相比较,冯评的突出特点,是他在篇中夹评、篇末总评之外,还写了一篇《读聊斋杂说》(以下简称《杂说》)。《杂说》是一篇对《聊斋》全书的总评,包括对《聊斋》思想内容、创作方法、艺术特点的概括,还有对前人评点得失的讨论和对自己评点特色的介绍。它是《聊斋》问世以后,第一篇  相似文献   

20.
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20多篇“科举士子”题材的小说。蒲氏自19岁至72岁一直不绝于追求科举,然而却屡试屡败,坎坷异常,因而郁积“孤愤”之情。“孤愤”才是他从事《聊斋》中“科举士子”小说创作的真正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